宜香707是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和宜宾市农科所用宜宾市农科所育成的不育系宜香1A作母本与蜀恢707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熟优质杂交稻组合。适时早播,培育壮秧,合理密植。
品种来源
系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和宜宾市农科所用宜宾市农科所育成的不育系宜香1A作母本,的蜀恢707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熟优质杂交稻组合。
特征特性
该品种全生育期150.3天,比对照汕优63长1.7天,株高117厘米,植株适中,叶色深绿,叶片较宽,剑叶直立,叶鞘、叶耳、节间均无色。分蘖力中等,亩有效穗15.48万,成穗率74.7%,穗长26.66厘米,每穗着粒154.55粒,
结实率75.35%,
千粒重31.47克,后期转色好。品质测定:糙米率81.7%,精米率74.6%,整精米率55.0%,粒长7.3毫米,
长宽比3.1,垩白米率15%,垩白度2.8%,透明度2级,胶绸度70毫米,碱消值6.2级,直链淀粉含量15.4%,蛋白质含量10.2%,理化指标达国颁三级优米标准。稻瘟病抗性鉴定:2003年叶瘟1、5、6级,颈瘟1、7、9级,2004年叶瘟2、6、3、6级,颈瘟1、9、5、7级。
产量表现
2003年参加四川省中籼迟熟优质B组区试,平均亩产537.05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4.3%,2004年参加中籼迟熟优质A2组四川省区试,平均亩产564.6公斤,较对照
汕优63增2.8%,两年平均亩产551.42公斤,较对照增3.37%,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0.58公斤,较对照汕优63增产9.2%。
栽培要点
适时早播,培育壮秧,合理密植,栽足基本苗,亩栽1.5-1.7万穴,配方施肥,重底早追,着重补施穗粒肥,一般中等肥力田亩施纯氮12-14公斤,N、P、K合理搭配,够苗晒田,控制无效分蘖,加强
纹枯病和
螟虫的防治。
作一季中稻种植。
亲本来源:宜香1A(♀) 蜀恢707(♂)
选育单位: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宜宾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类型:籼型两系杂交水稻
适种地区:四川省平坝、丘陵区;云南普洱市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用宜宾市农科所育成的宜香1A与自育恢复系蜀恢707配组育成的优质高产香型杂交稻组合(周明镜等, 2007)
·2011年云南西双版纳审定,编号:滇特(西双版纳)审稻2011036号
申请单位:雅安市山州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选育单位: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选育完成人:周明镜
品种来源:于1999年用宜香1A×蜀恢707组配而成的籼型杂交水稻品种。
特征特性:株型适中,叶色深绿,叶片较宽,剑叶直立,叶鞘、叶耳、节间均无色,谷粒细长无芒,后期转色好。平均全生育期142天,株高100.9厘米,穗长26.7厘米,穗总粒数125粒,千粒重31.2克。米质检测:出糙率80.6%,精米率70.6%,整精米率52.0%,垩白粒率16%,垩白度2.1%,透明度1级,碱消值5.0级,胶稠度80mm,直链淀粉17.4%,粒长7.5mm,长宽比3.0。抗性鉴定:中感稻瘟病(6级),中感白叶枯病(6级)。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参加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杂交籼稻新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27.8千克,较对照Ⅱ优838增产14%,增产点(次)率90%。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2.3千克,较对照Ⅱ优838增产5.9%,增产点(次)率60%。
适宜区域:适宜在西双版纳州海拔1100米以下的籼稻区种植。注意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