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兴河
长江支流岷江支流青衣江的上源
宝兴河,长江支流岷江支流青衣江的上源。发源于邛崃山脉南段夹金山巴郎山交会处四川省宝兴县硗碛藏族乡蜀西营南坡海拔4160米处。最上源称三道坪沟,至硗碛藏族乡政府驻纳咔日沟后始称东河。经大马村在两河口纳西河始称宝兴河。宝兴河从两河口南下流经宝兴县政府驻地穆坪镇、中坝乡、灵关镇、大溪乡,经灵山峡东流入芦山县清源乡、思延乡,至三江口与芦山河相汇,南流至飞仙关与西来的天全河相汇始称青衣江。自蜀西营至三江口,宝兴河长127余公里,流域面积3043平方公里。
干流概况
宝兴河,上游在宝兴县境内,县城以上有两支:东河、西河,东河为正源,发源于邛崃山脉南段蜀西营(4930米)南边的向阳坪垭口(4180米)西南海拔约3201米处(《宝兴县志》:硗碛乡夹金山与巴郎山交会处蜀西营南坡海拔4160米处),最上源称三道坪沟。向西南纳中梁子沟、银台子沟后称蚂蝗沟。再向西南纳大房沟、大厂沟、波日沟、新寨子沟后转正南纳瓦斯沟、凉水井沟、头道桥沟,于硗碛藏族乡政府驻纳咔日沟后始称东河。这段河流长约34公里,为典型幼年期河段。两岸虽有高山峡谷,但河床下切不深,河床中多洪水期推移的块石,皆未能成为倒棱的卵石或沙粒。在硗碛注入东河的支流还有左岸的柳落沟和右岸的泥巴沟。
东河南下纳么堂子沟后转向东南流,经挡巴沟口在白玉村纳世界著名汉白玉产地白玉沟。过沟口东河便进入盐井乡境内,两岸纳黄店子沟、得胜沟、汪家沟后,便是大熊猫保护单位蜂桶寨所在地的青山沟。从峰桶寨南下纳大水沟、磨子沟至快乐沟口便是盐井乡政府驻地盐井坪,对岸是世界第一具大熊猫模式标本产地邓池沟。从邓池沟口以下,东河转向西南流,在民治乡政府驻地纳大池沟,经大马村在两河口纳西河改称宝兴河。东河从硗碛至两河口长51公里,河流开始下切,两岸高山深谷,树木郁郁葱葱,陡崖裸露处大理岩、板岩随处可见。挡巴沟口的大板桥,被评为“天然画屏”,有“小黄山”之称。
宝兴河从两河口南下在冷木沟口流经宝兴县政府驻地穆坪镇,西南流至小鱼溪口拐向东南流,纳大鱼溪沟后在中坝乡小关子纳打茶坪沟。从两河口至小关子长约12公里河段,横切宝兴背斜,构成峡江景观。河道深切,削壁千仞,河床内出现卵石沙粒。
小关子以下,河谷渐宽,最宽处达1.2公里。宽谷经中坝乡、灵关镇直至大溪乡长约10公里,两岸纳大沟、中坝沟、大鱼沟、磨刀溪等支流,沟口洪积扇与两岸河漫滩连成一片,成为宝兴县农耕发达区。大溪乡以下,宝兴河进入三县连界的灵山峡,地层转为芦山褶断束沉积岩地区。灵山峡为宝兴河凿通灵鹫山的岩溶地貌,这便是《华阳国志》所云:“其山上合下开,水迳其问”的独特奇观。当睛空日照,峡内金波粼粼,映染危岩,因而又名金波岩。峡长约10公里,至高家嘴出峡口拐向东流处是芦山县铜头场,因而灵山峡又名铜头峡。高家嘴山顶有开明古城遗址城址头,即《华阳国志》:“帝攻青衣,雄张僚燹”时,保子帝筑城残迹。宝兴河东流约4公里后转向南流至三江口的弓形河段,两岩是灵山峡出口后泥沙沉积为面积约20平方公里的冲积扇,被称为思延坝,这段河流当地称为思延河(根据《芦山县志》记载推算,宝兴河在县境内共长20公里,则此段应为6公里左右)。三江口是芦山河、老场河与宝兴河交汇的河口。
自上游东河源头蜀西营起,至三江口,宝兴河全长为127余公里。宝兴河在宝兴县的流域面积为3010平方公里,在芦山县内流域面积33.54平方公里,合计3043平方公里余。
三江口南下至飞仙关的一段河流,长13公里,大半为天全与芦山两县界河。这段河流,芦山县称为芦山河,天全县称为宝兴河。《水经注》引《华阳国志》日:“二水于汉嘉青衣县东合为一川,自下亦谓之为青衣水。”看来这段河流古时已有青衣水之名,今青水江名称应从三江口开始。这段河流左岸从罗纯山流下的溪沟较多,较大的是龙池沟,右岸是天全县东来的罗代河。
水文特征
整个宝兴河流域岩性复杂,地层破碎,河谷多与构造线正交或斜交,形成众多的横穿谷,河流下蚀强烈,切割深度在1000~2500米之间,河水多在“V”形谷中流动,水面宽一般均小于50米,最大水深为6米,天然落差3330米,平均比降为25.4%,全县平均河床比降为16%~26%,因而河水流速大,洪水易涨易退。
径流主要靠降水补给,融雪和地下水数量极少,总集雨面积近3200平方公里,河网密度0.52公里/平方公里。夏季径流量约占全年的50%,冬季约占9%,据县水文站统计,控制断面处多年平均流量为93.3立方米/秒。由于植被茂密,径流量丰富稳定,每年最枯水位出现在2月下旬和3月初;最高水位大多出现在7月底至8月初。水位变幅一般3米左右,由于比降大、流速大,因而河水含沙量居青衣江流域各县第一,平均0.78公斤/立方米。在洪水期瞬时含沙曾达118公斤/立方米(1964年7月8日)。年均输沙量为224万吨,1964年曾达803万吨,1974年仅46万吨。侵蚀模数1964年最高,为2870吨/平方公里;最低1970年,为165吨/平方公里。
主要支流
青衣江主源——东河发源于硗碛乡夹金山与巴郎山交会处蜀西营南坡海拔4160米处。最上游称三道坪沟,会合银台子沟、中梁子沟(后称蚂蝗沟),硗碛会合嗄日河后以下称东河。沿途汇入的主要溪流有硗碛乡的新寨子沟、头道桥沟、泥巴沟、柳洛沟、幺堂子和平沟、锅巴岩沟,盐井乡的邓池沟,民治乡的大池沟,兴隆乡的炳阳沟,城关镇两河口以下改称宝兴河。全长27.48公里,流域面积约1396平方公里,平均比降近20.4%,多年平均流量46.52立方米/秒。1985年5月,四川省水利厅提出的《青衣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报告》,认定青衣江主源为宝兴河的东河。
最大支流——西河发源于与康定交界的4751米无名峰,起始段是永兴乡中岗村西北的灯笼沟,至城关镇两河口与东河汇流处,全长约56.5公里。沿途汇入的主要溪流有永兴乡的土巴沟、扑鸡沟、初居沟、巴斯沟、若笔沟,陇东乡的大沟、赶羊沟,明礼乡的弥勒沟(又叫梅里川),五龙乡的羊村沟。流域面积1350平方公里,地势在陇东以下较东河平缓,天然落差3210米,干流纵比降约为1.4‰,多年平均流量44.79立方米/秒。
西河:西河发源于与康定县交界的4751.5米峰东麓,始段称灯笼沟,汇合朴鸡沟后始称西河。东南流至永富乡政府驻地纳西南流来的巴斯沟,在若笔村纳若笔沟,在陇东镇政府驻地纳赶羊沟和陇东大沟,在五龙乡西北纳梅里川,至两河口注入宝兴河。全长57公里,流域面积1369平方公里。河口高程1010米,流量为46.24立方米/秒,落差3230米,水能理论蕴藏量加上支流为42.855万千瓦,干流为23.85万千瓦。在宝兴县境内是青衣江最大的支流。
日卡日沟,沿用军事地图上错译藏语的名称,字典中并无“日卡”字。应写作“嘎日沟”。发源于宝兴县与小金县交界的枷担湾梁子垭口,上半段因流经城墙岩而称墙岩沟,会西北流来的草棚子沟后始称日卡日沟。长32公里,流域面积269平方公里,在硗碛乡政府驻地注入东河。沟口高程2038米,落差1822米。沟口流量8.75立方米/秒,水能理论蕴藏量5.559万千瓦,是东河最大的支流。
白玉河,发源于宝兴县与芦山县、汶川县三县交界的二十四凼峰西麓,因流经白玉山故名。沟口是著名的白色大理石产地。沟长18公里。流域面积123平方公里。沟口高程1860米,流量4.15立方米/秒,落差2540米,水能理理论蕴藏量2.685万千瓦。
邓池沟,发源于宝兴、芦山两县交界的黄铜尖子,始段称小沟,汇两岔沟后称邓池沟。1869年沟内天主堂法国神甫戴维第一次在此发现大熊猫。沟长22公里,流域面积113平方公里。沟口在盐井乡政府驻地对岸,海拔1365米,流量3.22立方米/秒,落差1235米,水能理论蕴藏量为I.809万千瓦。
赶羊沟,是西河第一大支流,发源于宝兴县与康定县交界的4716米峰东麓,始段称十八道水,纳东拉山沟后称赶羊沟,向东北纳鹿井沟、贵强沟、三岔河后在陇东镇政府驻地注入西河。长40公里,流域面积405平方公里。沟口高程1160米,流量13.680/秒,落差2840米,水能理论蕴藏量12.6万千瓦。
朴鸡沟,是西河第二大支流。发源于宝兴县与康定县交界的3998米垭口,两岸有清水沟、金洞子沟、寨子沟、母体子沟、石龙门沟等支流注入。长22公里,流域面积217平方公里,两者均超过灯笼沟,根据“江源唯远”的原则,朴鸡沟应是西河正源。沟口高程1800米,流量7.33立方米/秒,落差1640米,水能理论蕴藏量3.86万千瓦。
若笔沟,是西河的第三大支流。发源于环山梁子南麓,始段称金太子沟,汇合雷打顶流来的杉木沟后始称若笔沟,因沟旁有山峰形如毛笔,故名。长17公里,流域面积138平方公里。沟口高程1330米,流量4.67立方米/秒,落差1970米,水能理论蕴藏量2.38万千瓦。
梅里川,是西河第四大支流。梅里为藏语音译,又名门里。发源于宝兴县与天全县交界的山王岗北麓,向东北经明礼乡于五龙乡西北注入西河。长25公里,流域面积124平方公里。河口高程1070米,流量4.18立方米/秒,落差1850米,水能理论蕴藏量2.36万千瓦。
治理开发
宝兴河流域内溪水纵横,山泉密布,种植多为旱粮,水利工程甚少。高山少数无常年溪水的地方,用竹筒、棕榈树渡槽引水。江河沿岸和稻田成片地段,则集资合作,按田摊工,修固定堰。民国二十八年(1939),在陇东老场修成西河第一堰,灌溉老场35亩新开田。这种堰,多用石头砌成,但遇山洪暴发,多被冲毁,常常是砌了垮,垮了砌。1952年,灵关有小型渠堰130条,保灌面1130亩。中坝乡上坝堰是条较大古堰,水源于小关子,灌面450亩,但也是大水大修,小水小修。
引水
1951年,西康省水利局和雅安小型水利指导队派员来宝兴,于五龙、陇东两乡协助水利规划,开展渠灌工作。1954年,雅安地区农田水利工作队派员常驻宝兴指导水利工作,先后由国家拨给小型农田水利费25.98万元兴建水利工程。从1950年至1985年的36年中,计新修、改建渠堰92处。1985年,全县计有小型渠堰117条,有效灌溉面积8390亩,保证灌面7300亩,其中保灌田400亩,灌溉面积达到100亩以上的渠堰有14条。
思延堰,1956年10月,县人民政府组织思延乡受益村修建,1957年4月竣工。进水口位于天全县老场乡禾林坝,引宝兴河水,经铜钱沟、铜头场、高家坝、大房村、野猫井、王家山下、聂家沟至水月寺。全长10.1公里,设计流量0.7立方米/秒,设计灌面5101亩。总投工13.2万工日,开挖土、石方4.5万立方米,总投资12.46万元(其中国家投资7.97万元,社队自筹4.49万元)。该堰建成后,复经4次整修、扩建。1973年,在进水口处筑防洪堤200米,加高堰坎提高水位0.5米,流量增为2.0立方米/秒。1979年根治禾林坝段病害工程,开挖隧洞420米,同时对进水口至第一浅水闸门段进行扩建,流量增为3.2立方米/秒。1979年,扩建铜头场至大房村段,长2公里,流量增为3.2立方米/秒。1980年,扩建大房村至尾水段,长4.2公里,其中大房村至聂家沟段流量增为1.5立方米/秒;聂家沟至尾水段流量增为0.5立方米/秒。因宝兴因宝兴河流量充沛,大堰年均有效水量在1011万立方米左右。全堰扩建后,保证灌面4537亩。
提灌
1983年,为改善灵关赵家坝、新兴新场村八组、大溪罗家坝3处水田正常灌溉,分别建立了灵关、新兴、大溪3个固定电力提灌站。灵关站安装02-71-72电动机1台,22千瓦,8B-20水泵1台,灌面200亩;新兴站安装T02-55-4-10电动机1台,10千瓦,6B-20水泵1台,灌面34亩;大溪站安装T02-66-4-17电动机1台,17千瓦,6B-22水泵1台。
水电
1959年,在新兴河口村首建陈家坡水电站,1960年投产发电。主要设备为进口捷克斯洛伐克水轮发电机两台,装机容量160千瓦。接着,建成城关两河口电站,装机容量55千瓦,于1961年投产,发电仅25千瓦,后毁于洪水。
1972年,建成水桶坪电站,装机容量640千瓦;次年,扩建机组两台,总容量为960千瓦。同时,筹建宝兴两河口电站。后建成五龙、陇东、硗碛3个电站,装机容量共280千瓦。1979年,邓池沟汉白玉石矿建成自备电站投入运行;1981年进行扩建,总容量355千瓦。1972年至1985年,农村小水电站迅速发展,先后兴建、扩建小水电站42座,总容量784千瓦,其中有3个乡村电站、4台机组并入县电网。
华能宝兴河梯级开发电站有:硗碛电站、民治电站、宝兴电站、小关子电站、灵关电站、铜头电站、飞仙关电站、雨城电站。
水路运输
民国三十年(1941),宝兴济康银号于西河若笔沟伐木,利用水力漂运木材。1955年至1963年,宝兴森工局流送大队先后在西河永富乡、东河硗碛乡利用水力漂运木材714733立方米至两河口汇合宝兴河流出县境。由于浪急,重叠多,漂途长,木材磨损丢失较大,对沿河粮田堤岸损坏颇大。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26 19:30
目录
概述
干流概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