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禅寺位于北京西四北八条北边不远处的宝产胡同,此胡同旧称宝禅寺胡同,因有宝禅寺而得名。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老和尚将宝禅寺迁西四北八条37号院,寺坐北朝南,有山门三间、前殿三间、中殿三间、后殿三间、僧房五间及东西配殿等共四十间。
记载
《顺天府志》记载
《顺天府志》:“宝禅寺,元普庆寺旧址也,亦在河槽西,今其地名宝禅寺胡同。元至大元年立大承华普庆寺,为裕圣太后报德作也。又为安御容之所”。又有记载“本朝康熙、乾隆年间重加修葺。寺内有明尚书万安、学士彭华、尚书甘为霖三碑。又康熙年间大学士明珠、乾隆年间大学士公傅恒先后修葺,立碣以纪其事”。
《元仁宗纪》记载
《元仁宗纪》:“至大四年十月,赐大普庆寺金千两,银五千两,钞万锭,西锦彩缎、纱罗、布帛万端,田八万亩,邸舍四百间。皇庆二年七月,赐普庆寺益都田百七十顷。”
由上述记载可知该寺院占地广阔,规制宏伟,是当年元大都城内为数不多的大型佛寺之一。
《敕赐宝禅寺新建记》碑记载
《敕赐宝禅寺新建记》碑:“寺本元大普庆寺,在都城西北隅。武宗朝,仁宗以母弟居春宫时创建。后毁废为民居。入国朝迄今百余年,竟莫知为梵刹地也。成化庚寅岁,供用库奉御□□淳化麻俊赎为私弟,方兴作新土得旧碑,其文翰林赵承旨孟頫撰,始知为普庆旧址也。俊喜不自胜。……”麻俊很高兴,认为这是“天授我以种福田也。”当年“冬十一月兴工,首建佛殿,左右为伽蓝祖师堂。次建天王殿,左右为钟鼓楼。又次建山门……丙申秋月毕工”,并请皇帝赐额曰“宝禅寺”。
历史沿革
在1950年代该寺尚保存完好并有僧侣修行,但从1958年之后寺舍被工厂占用僧众被遣散,大批殿堂被拆毁,寺中珍藏的明代铜佛在大炼钢铁时被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