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物流战略
物流理念
实时物流战略是最新产生的一种物流理念,作为供应链关联节点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无论是外部客户对实时目标的追求,还是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内部发展的要求,都使得实时物流战略成为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必然选择。而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实施实时物流战略有这五方面的要求,那就是:标准化、信息化、自动化、无缝化和协同化。
概述
实时物流战略(RTL Strategy), 实时物流战略是伴随物流经营理念、物流运作实践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最新产生的一种物流理念,它强调的是使用最新信息技术与现代物流技术来积极地消除物流业务流程中的管理与执行的延迟,从而提高企业整个物流系统的反应速度与竞争力,提升物流企业服务水平。
战略
一般来说,实施实时物流战略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通过对先进信息技术和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使得物流系统达到信息化和自动化的要求;另一方面通过业务流程再造,使物流系统达到无缝化和协同化的要求,而物流标准化又是实时企业运用这两项工具的基础和前提。同样,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要以标准化为基础,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现代物流技术,达到信息化和自动化;同时以客户为中心建立动态的业务流程去满足不同客户个性化的需要,以达到无缝化和协同化的要求。
延迟物流战略
实时物流战略与延迟物流战略的比较
延迟(Postponement)物流战略是一种基于时间的物流战略。在传统的物流运作中,运输和储存等物流作业是通过对未来业务量的预测来进行的。延迟战略的实施则将产品的最后制造和物流作业延迟到收到客户订单后再进行。这样,由于预测所带来的风险就可以减少或消除。在具体的操作中,有两种延迟的战略:生产延迟(形态延迟)和物流延迟 (时间延迟)。这两种战略以不同的方法来适应客户灵活性的要求,减少对市场的预测,直到收到客户订单为止。然而,这两种延迟战略却以不同的方式来减少风险。生产延迟实施的重点集中于产品,先制造出相当数量的标准产品或基础产品来实现规模化经济,收到客户的订单后再在发送时间前根据客户的要求做出修改。物流延迟实施的重点则集中于时间,集中库存,将不同的产品集中在中心仓库内,当收到客户订单后做出快速反应,将产品直接装运到客户手中。
无论是生产延迟还是物流延迟,其基本出发点都是通过对产品或者时间的延迟,来减少物流预测的风险、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要和进行批量规划。实时物流战略的基本出发点则是通过致力于积极消除物流业务流程中的管理与执行的延迟,从而提高整个物流系统的反应速度与竞争力。这两种战略是否矛盾呢?它们是否可以同时实施呢?
1、延迟战略和实时物流战略中的“延迟”的区别
这里仅以配送过程中的物流延迟战略和实时物流战略的实施为例(见图1)。延迟战略中的“延迟”是将产品的最后制造和物流作业延迟到收到客户订单后再进行,在传统的配送流程中,企业先对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做出预测,然后根据产品就近储存的原则,将不同的产品按照预测从中心仓库装运到靠近不同客户的各个分仓库中,等收到客户的订单后再将产品从分仓库装运到客户手中;实施物流延迟战略后,则将不同的产品先集中在中心仓库内,当收到客户订单后做出快速反应,将产品直接装运到客户手中。
实时物流战略中致力消除的“延迟”是物流业务流程中的管理与执行的延迟。在传统的配送流程中,企业收到客户的订单后,先在仓库中对产品进行分拣,之后对产品进行包装、流通加工等增值服务,进而再装卸、运输,最后产品装运到客户手中;实施实时物流战略后,由于信息的实时采集、计算、传输、管理和追踪,做到各个运作环节的信息共享,从而实现无缝对接,消除了各个运作环节中的间隙,收到客户的订单,实时录入信息,后面的各个环节同时进行实时运作,产品最后实时转运到客户手中。
从以上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在配送过程中,延迟物流战略中的“延迟”着眼于企业收到客户订单之前的一段流程,将产品的配送延迟到收到客户的订单后;而实时物流战略中致力消除的“延迟”则着眼于企业收到订单之后(从企业收到订单起)的一段流程,消除的是产品的配送过程中的管理与执行的延迟。由此可见,延迟战略所进行的“延迟”并不等同于实时物流战略所致力消除的“延迟”,延迟战略和实时物流战略并不是相互矛盾的。
2、实时物流战略和延迟战略的配合
延迟战略将产品的最后制造和物流作业延迟到收到客户订单后再进行,虽然在产品或者时间上进行了一定的延迟,但是从整个物流系统的角度看,在减少物流预测的风险、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要和进行批草规划的同时,也压缩了整个系统的业务流程提高了系统的反应速度;实时物流战略也通过致力于积极地消除物流业务流程中的管理与执行的延迟,从而提高整个物流系统的反应速度与竞争力。从提高整个物流系统的反应速度这个角度看,延迟战略和实时物流战略是一致的,它们也应该是相互配合的。
将产品的最后制造和各个物流环节延迟到收到客户订单之后,这样固然可以减少物流预测的风险,但同时也增加了违约和增加物流成本的风险。由于收到客户订单之后再进行产品的最后制造和物流运作,时间受到了限制,在更短的时间内达到客户的要求无疑增加了违约的风险,违约又会带来客户流失的可能性;同时,为了在更短的时间内达到客户的要求,企业要进行小批量的生产和物流运作,这样从整个物流系统的角度看物流成本有可能会增加。在实施延迟战略的过程中,怎样在减少物流预测风险的同时,又能不增加违约和物流成本的风险?这就需要实时物流战略的配合。
将产品的最后制造和各个物流环节延迟到收到客户订单之后,在产品制造和物流运作中实施实时物流战略。实时物流战略通过各个运作环节的信息共享,实现各个环节的无缝对接和实时运作,提高了物流系统的反应速度,降低了违约的风险,也降低了物流的成本。由此可见,延迟战略的顺利实施,是以实时物流战略的实施为保障的。它们的相互配合,使得整个物流系统在减少物流预测风险的同时,又能不增加违约和物流成本的风险。
准时制生产战略
准时制生产战略(Just—In—Time,JIT)最早是由日本丰田汽车制造公司以看板管理的名称开发出来的。与传统物流系统的“推动”系统(Push System)不同的是,准时制生产战略是基于“拉动”系统(Pull System)的一种物流战略,也就是首先由供应链最下游的需求拉动产品进入市场,然后由这些产品的需求决定零部件的需求和生产过程。同时,传统的库存概念认为库存是一种安全保障,是企业的资产。在准时制生产战略中则认为库存是浪费,对企业来说是负债。“拉动”的系统使得准时制生产战略追求是一种“零库存”的战略目标,准时制生产方式的基本思想是”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准时制生产战略得到广泛地应用,使得企业的经营管理逐渐向精细化和柔性化的方向发展,在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和日益挑剔的眼光的同时,消除了浪费使得库存减少到尽可能低的水平。
准时制生产战略追求的是一个“准时”的目标,以最终需求为起点,供应链的下游环节准时向其前一个环节(生产加工过程中后道工序准时向前一道工序)传输信息要求提取材料(商品),上游环节(或者前道工序)准时按所示信息进行补充生产和物流运作。如前所述,实时物流战略追求的是“实时”的目标,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得整个物流流程加速流动,做到实时响应、实时交流、实时共享、实时处理、实时反馈等。虽然无论准时物流战略还是实时物流战略,都使用现代的通讯信息技术,都要求信息在各环节中准确、迅速地传输,但存在本质的区别,“准时”和“实时”的区别集中表现在它们不同的信息机制上。
关系
实时物流战略和其他物流战略的关系
从以上实时物流战略和其他物流战略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实时物流是顺应新经济变革的当代物流理念。从前面所探讨的“实时”概念的演变发展可以看出,实时物流战略与其他现代物流战略最大的区别在于:实时物流不仅关注物流系统的成本,更关注整体商务系统的反应速度与价值;不仅是简单地追求生产、采购、营销系统中物流与执行的协同、一体化运作,更强调的是与企业商务系统的融合,形成以供应链中主导企业为核心的商务大系统中的物流反应与执行速度,使商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四流合一,真正实现企业追求“实时”的理想目标。
然而,这并不代表实时物流战略是一种比其他现代物流战略更先进的物流战略,并不说明实时物流战略具有排他性。在具体物流操作中,一个企业要根据其自身的情况、客户的需要等各种客观条件对各种物流战略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以决定选择哪种物流战略,扬长避短。同时,在某些情况下,两种或者几种不同类型的物流战略也能够融合在一个企业中,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以达到物流系统的整体目标。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05 15:24
目录
概述
概述
战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