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拼音:kè)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本义为前来探访的人或被邀请受招待的人,与“主”相对,由本义引申指寄居或迁居外地的人。如:客居、游客等。又引申指为一定目的而从事某种活动的人。如:客串、刺客。还引申指与旅客有关的。“客”字又指在外的非本体的,如:客观、客体。
文字溯源
形声兼会意字。“客”始见于西周时期,字形外部为“
宀”(mián)字,其字形像房屋,示客所来到的地方;中间是“各”字,表示读音(图1)。其实“
各”也有表意的作用。甲骨文的“各”上部像一只脚跟在上,脚趾在下的脚(“
止”);下部的“口”像洞口(或门槛、台阶,可能表示多种意象)。合起来说明有脚自门外而至,本义是至、到。“宀”与“各”结合,表示家里有客人来到了。“客”的本义即宾客、客人。
金文中脚趾形本是朝下的,到了春秋时期,开始被横过来(图2),这样不便于书写,所以汉代隶书(图5)中角度向下扭转,以便于书写。此后的字形变化都不大,主要是笔势的变化。
“客”字的本义是“自外而来的人”,由此而引申为“寄居他乡的人”为“客”,如杜甫《羌村三首》:“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因杜甫长期寄居他乡,现已归故里,所以称“归客”。
一般所说的客人是与主人相对的,这可以是应邀而来的满堂宾客,也可以是不请自到的“不速之客”(速当邀请讲)。体育比赛有主队、客队,主场、客场之分;哲学上有主观、客观,主体、客体之别。还有的带“客”的词也隐含着与主人相对,这主要是旅店业、交通运输业与服务行业。出外旅行的人是“旅客”,前来买东西的人是“顾客”,搭乘车,船、飞机的人是“乘客”。
客人都是为一定目的而来,引而申之,为一定目的而奔走往来的人也可称之为“客”。如侠客、政客、刺客、门客、说客、游客都是各有目的而奔走的人。
详细释义
近义辨析
宾、客
古汉语里,宾指贵客,客可以指贵客,也可以指门客、食客,还可以指旅居他乡作客。现代汉语里,客可以单说,宾不单说。“来客了”不能说成“来宾了”。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七】【宀部】苦格切(kè)
寄也。从宀各声。
说文解字注
“寄也”注:字从各。各,异词也,故自此托彼曰客,引伸之曰宾客。宾,所敬也。客,寄也。故《周礼》大行人大宾大客别其辞,诸侯谓之大宾,其孤卿谓之大客。司仪曰:诸公诸侯诸伯诸子诸男相为宾,诸公之臣侯伯子男之臣相为客是也。统言则不别耳。《论语》寝不尸,居不客。谓生不可似死,主不可似客也。今本误作不容。
“从宀”注:所托也。
“各声”注:苦格切。古音在五部。
广韵
苦格切,入陌溪‖各声铎部(kè)
客,宾客。苦格切。四。
康熙字典
【寅集上】【宀部】 客;康熙笔画:9;部外笔画:6
《唐韵》苦格切。《集韵》《韵会》《正韵》乞格切,竝坑入声。《说文》:寄也。从宀各声。
又《广韵》:宾客。《周礼·秋官》:大行人掌大宾之礼,及大客之仪。注:大宾为五等诸侯,大客卽其孤卿。
又《司仪》:诸公相为宾,诸公之臣相为国客。
又主客。《礼·郊特牲》:天子无客礼,莫敢为主焉。
又《左传·僖二十四年》:宋,先代之后也,於周为客。
又凡自外至者皆曰客。《易·需卦》: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又外寇亦曰客。《易·系辞》:重门击柝,以待暴客。
又姓。《正字通》:汉客孙,广德人。
又叶苦各切,音恪。《诗·小雅》:所谓伊人,於焉嘉客。叶上夕藿。夕音削。
又《楚辞·哀郢》: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凌阳侯之氾滥兮,忽翺翔之焉薄。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❶“宀”扁、窄,“各”大、宽。❷“宀”,首点在竖中线上端。❸“各”“夂”罩住“口”,フ(横撇)与捺在田字格中心左下侧相交;“口”居竖中线偏左部位。
书法欣赏
音韵集成
中上古音
韵书集成
方音集汇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汉语方音字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