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婚俗
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客家婚俗,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于2009年入选。项目保护单位为龙泉驿区文化馆
起源发展
客家婚嫁习俗出自古中原,成形于宋代闽粤赣,而后于清初与巴蜀文化结合,形成四川客家婚嫁习俗。客家婚嫁习俗在具备婚嫁基本风格的同时,还掺杂了大量的民间歌谣,以及一系列的地方性仪礼法则,显得更为热闹和繁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认识水平的提高,其中一些旧的礼俗,过于繁琐的细节已经慢慢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更为文明和实用的新风尚。
基本特征
客家婚嫁习俗是中国古文化的留存再现,为研究古文化民俗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其繁琐但有序的婚嫁过程都是客家人区别于其他七大民系人之间的主要标志。
客家婚俗整个过程包括:合八字、过礼、杀喜猪、哭嫁、上头开脸、迎亲送亲、拦媒谢媒、拜堂、闹房、回门、送满月等程序。其中,“回门”也叫“转门”,一般为婚后第三天或第五天,由新娘家中姐妹等女眷邀请新郎新娘一起回女家做客,媒人及新郎姐妹也可同往,吃罢午宴,当日归来。婚后月余,新娘家中派人向新郎新娘送去小鸡、蔬菜、种子、谷种、豆子,寓意五谷丰登、人丁兴旺。
习俗简介
成都市的客家婚俗,是指龙泉驿区洛带镇客家人的独特结婚礼仪。在传承中原六礼婚俗礼仪基础上,客家婚俗融入了一系列地方礼仪法则和大量民间歌谣,彰显出古朴、热闹、礼数周全的独特魅力。客家婚俗环节较多,过程较长,包含说媒、看妹子、写庚帖、编红单、定亲、看家方、送日子、送菜和抬嫁妆、哭嫁、迎亲、宴客、过门、进门、拜堂、闹房、回门、送满月等步骤,且每个程序中包含若干特定仪式。
传承保护
2022年2月,被列入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参考资料
传统婚俗(客家婚俗).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28 14:09
目录
概述
起源发展
基本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