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川英男(1920年~1945月6月9日),原名宫川启吉,日本籍,中学文化程度,原是日本共产党员,在日本侵华战争末期被俘,经思想改造后自愿参加八路军,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3年由日本共产党员冈野进领导的驻延安“反战同盟会”派来长清县作敌伪工作。是“津浦铁路对日军工作队”的主要成员。他的任务是编写对日军的宣传材料,瓦解日军。
人物生平
1918年,宫川英男出生于日本
山梨县(一说1920年)。1939年,在日本国内“全民皆兵”的战争狂热气氛中,家境贫困的宫川应征入伍,成为日本陆军第32师团一员,并于当年踏上侵华战场。1941年夏,宫川所在连队被八路军伏击,宫川被俘虏。被俘之初宫川顽固拒绝认罪,多次想要自杀。后来在八路军的感化和日本在华反战人士的教育改造下,宫川思想转变,自愿加入八路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日本士兵觉醒同盟”冀鲁豫边区协议会副委员长兼冀鲁豫边区参议员。
1943年,宫川被派遣到山东长清县(今济南市长清区)开展工作,主要区域为济南到泰安铁路一线。在八路军敌工干部掩护下,宫川深入日占区进行各种反战宣传,据中国抗战老兵回忆,宫川“看起来文弱”,但勇敢坚决,敢于接近敌军据点等危险地区。他制作的《士兵之友》《士兵的呼声》等宣传材料内容情感真切,在瓦解日军斗志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宫川也因此成为日军“重点缉拿对象”,据说悬赏价值一架飞机。1945年,宫川等人在根据地村庄被日军包围,在敌人搜捕中,宫川奋起反抗,开枪自尽,时年仅25岁。他的中国战友们冒雨拼命夺回他的遗体,将其下葬。1980年,宫川的灵柩被移至山东省长清县烈士陵园,并树碑纪念。
人物事迹
从侵略者到“日本八路”
根据民政部的公告,宫川英男是“日本人民解放同盟冀鲁豫边区协议会副委员长兼冀鲁豫边区参议员”。这其实揭示了宫川曾经是日军士兵。因为日本人民解放同盟是1944年由“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华北联合会”改组而来,其前身则是被俘日军士兵成立的“觉醒联盟”和“反战同盟”。它们都是日本俘虏转变立场后成立的反战组织。当时,像宫川英男这样被教育过来的日军战俘并不在少数,抗战期间共有1000多名日军士兵加入了反战阵营。早在1939年1月,日军俘虏
杉本一夫、小林武夫、冈田义雄就宣布参加八路军。他们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俘虏政策感召下,产生的第一批“日本八路”。同年11月,杉本一夫在山西省辽县(今左权县)麻田镇发起建立了“华北日本士兵觉醒联盟”。正如杉本一夫所言:“促使我下决心参加八路军,除了通过学习和亲眼见到日军野蛮行为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自从我被俘以来,八路军一直以人道主义精神给予我亲切的关怀,使我不能不感到八路军的本质确实和别的军队不同。”
1918年,宫川英男出生在日本山梨县,他是家里6个孩子中最小的,因家境贫寒辍学做了学徒。1939年,在狂热的战争气氛中,宫川英男应征入伍并参加侵华战争,1941年7月被八路军俘虏。宫川一开始非常抗拒,在我军的教育和感化下,他才逐步认清侵华战争的罪恶,自愿参加八路军,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宫川英男事迹简介》记录,1943年宫川英男受日本反战同盟派遣,从延安来到长清县从事策反日军和建立内线的工作。时任敌工队副队长的李洛夫回忆,宫川个头不高,有时穿一袭长衫扮作书生模样,看似文弱,却敢于在险要关头掩护大家转移。后来,宫川英男当选冀鲁豫边区参议员,并担任日本人民解放同盟冀鲁豫边区协议会副委员长一职,成为世界反法西斯阵线的一员。
热爱和平,无可畏惧
在战友的记忆里,宫川英男本性善良、富有正义感,参加八路军后注重提高政治觉悟。反战同盟的秋山良照曾经也是侵华日军,他在《八路军中的日本反战士兵》一书中记述了与宫川的交往。据秋山良照回忆,宫川英男曾对他说:“作为一个日本人,应当于心无愧,反对战争,热爱和平,无可畏惧。”李洛夫回忆,宫川英男生活朴素,不仅放弃了较高的伙食待遇,还将自己的津贴拿出来,“总是和大家一起买菜吃”;他严格遵守八路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经常帮房东打扫院子,损坏了东西按价赔偿。此外,不同的资料都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位叫桥本的日本反战人士调戏了中国房东的女儿,引起房东不满,宫川英男得知后对桥本“开展了批评和斗争”,令桥本羞愧难当,主动向房东一家道歉认错。
宫川英男也是一名机智勇敢的八路军战士。除了编写印刷日文宣传品,他还去日伪据点喊话,并与个别日警直接谈话。日本陆军内部等级森严,上级打骂下级、老兵折磨新兵的陋习严重,宫川和桥本等创作了“对士兵不许打耳光”“士兵不是牛马”等宣传品,配上自己绘制的插图,在日军中流传开来。日本传统节日来临时,他们制作特殊的“慰问袋”,写上“家里老少盼望你回去”“请千万保重身体”等,唤起士兵厌战思乡的心理。当时,日本政府以“国民精神总动员”等口号蒙蔽民众和士兵,掩盖战场受挫的事实,日军官兵虽然骄横,但后勤补给的日渐匮乏也让他们心生怀疑。
到了夜里,宫川英男冒险靠近据点喊话,以亲身经历告诫困兽犹斗的侵略者,这是一场非正义的战争,放下手中的武器,活着回到亲人身边。自明治维新以来,旧日本军队以顽固著称,宣扬“七生报国”“献身奉公”,八路军这种反战宣传能瓦解日军的意志吗?事后证明,宫川他们的宣传起到了效果。济南万德车站日本警备队里有个名叫阪田的伍长,得到反战同盟的宣传品后,不但不上缴,反而经常拿出来给别人看,因此被关禁闭。1944年春天,他从禁闭室逃出来,带着反战宣传品向八路军敌工队投诚。敌工队的强大政治攻势引起日军的恐慌,视宫川英男为“叛徒”“帝国败类”,诱捕不成又出高价悬赏。
“群众对你的人格感到伟大”
1945年6月9日,宫川英男和战友们被日军包围在官庄(今济南市长清区万德镇),他在突围无果后自杀,年仅27岁。宫川英男在紧要关头,没有选择“归降”昔日的同胞,而是作为八路军战士牺牲了自我。据李洛夫回忆,日军包围官庄后入村搜查,宫川在一位“范大娘”的掩护下,躲进了麦秸垛。在日军的搜查和进逼下,宫川冲出来开枪击倒两个敌人,“趁敌人混乱的时候,用子弹自尽”。日军根据宫川衣服内侧口袋的手章确认其身份,将其遗体埋在万德车站附近。6月21日深夜,八路军战友们冒着大雨潜入日军看守严密的车站,为了不破坏遗体,他们徒手挖出了宫川英男。在孙家土村大峰山烈士陵园里,大家为宫川举行了安葬仪式,冀鲁豫边区各界也为宫川举行了追悼会。李洛夫在悼词中说,“宫川同志,凡是接近过你的人,对你都很赞扬,群众对你的人格感到伟大”。1983年,宫川英男的坟墓迁入长清革命烈士陵园。
之后的60多年里,李洛夫及其子孙坚持为宫川英男扫墓,不断找寻宫川的亲人。李洛夫晚年有个心愿是:找到宫川英男的家人,送战友回家;如果这个心愿不能实现,自己去世后要埋在宫川英男的墓旁,与战友永远相伴。直到2009年,在“日本八路军新四军老战士会”会长小林宽澄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宫川英男的亲人。从宫川的姐姐那里得知,当年日本政府宣称宫川于1941年7月29日战死,家人不知道他是被八路军俘虏了。2009年4月,李洛夫之女孙雁鸣把宫川英男的墓土送回山梨县;2014年,孙雁鸣又将父亲的部分骨灰埋在了宫川英男的墓碑旁,完成了父亲的遗愿。
社会评价
《
长清县志》:宫川英男为中国的民族解放事业,废寝忘食地工作,在对敌斗争中英勇果断不避艰险。
《
新华网》:被列入中国抗日英烈名录的宫川英男是在华日籍反战斗士的代表。
《济南抗战风云录》:宫川英男牺牲时年仅25岁,但他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里。
社会纪念
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包括
白求恩、
柯棣华等8名外籍英烈。宫川英男,就是300名英烈里一名日本人。
2015年,在中国媒体以及众多日本友人的协助下,宫川英男的部分墓土被带回日本安葬,这位长眠在异国的国际战士终于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