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Ⅲ》是
罗大佑于2017年7月26日发行的专辑,由罗大佑担任制作人,专辑共收录了11首歌曲。
创作背景
1985年,罗大佑离开台湾(人生的第一个家)去往第二个家(游走纽约、香港、北京等地),开始了多年流浪、创作、追寻的生活。经过近三十年的人生起落,风雨飘摇。2012年,罗大佑的女儿Gemma在香港出生,这带给罗大佑很大的开心,一种至今他仍无法确切清楚描述的感觉。一个不到五岁的小女孩让罗大佑五年里笑的次数远远超过他生女儿前58年笑的次数。2014年,罗大佑带妻子和女儿Gemma从香港回到台北定居(来到人生的第三个家),人生走入一个安定的阶段。女儿像是一根桩,将一个漂泊半生的男人牢牢地钉回自己生长的土地上,她给罗大佑强烈的被需要感,那跟爱情之间随时可能不需要对方的关系,大不相同,恋爱毕竟比较没那么长久,在这里得到一些,通常意味着在别处失去一些。可女儿永远都会是女儿。也因为Gemma的到来,罗大佑终于体会到父母当年生养自己的心境,那使他成为一个跟以前不一样的人。因为延续这样的人生状态,罗大佑在制作专辑的时候,在潜意识里探讨着幸福的真正意涵。
《家Ⅲ》的专辑主题与1984年的《家》相互呼应,标志着罗大佑的离开和归来之心路历程。专辑共收录11首歌曲,记录他这些年从单身到成家后再到甜蜜一家三口的心境转折。
《同学会》的创作背景源于罗大佑回母校参加同学会,看到同学们都两鬓斑白了,再回想起当初在学校时很多学生场景以及在学校那种感觉,深有感触,回去罗大佑就写了这首歌。
《童话故事》和《同学会》都是是罗大佑在表达自己的感激。罗大佑通过音乐表达出人生不同阶段,人与人相遇的美好与相互陪伴的感激,于是从父女情、同学情的角度写下了这两首歌。
《致观音山》其实是回到原点的罗大佑再次审视自己生长的地方。他这种对土地浓烈仰之弥坚的情感让罗大佑起心动念,决定替童年的记忆“观音山”写一首歌纪念怀念。
在专辑的造型上,过往罗大佑引以为标志的墨镜的比例降到很低,服装的整体色彩也以明亮的白色、蓝色为基调。照片拍摄地点有初夏阳光透亮的东京、宁静灰白的台北、以及盛夏的宜兰田野。摄影师胡世山在东京代代木公园的林荫草地、井之头公园的湖上取景,拍摄罗大佑一家三口自然生活、游乐的画面。然后再台北的一个阴天,拍摄罗大佑个人在城市里行走,呈现个人的孤独感与生活感。为了拍摄一张与1984年《家》专辑封面对照的照片(《家》用覆雪的京都罗大佑踽踽独行的身影反映30岁的他的寂寞心境),胡世山在宜兰找到了类似的景,拍下罗大佑全家人行走的画面,象征单身汉变一家之主,地点由日本的京都变成台北的宜兰,有着落叶归根的寓意。
专辑曲目
以上信息参考资料:
专辑鉴赏
《家Ⅲ》和《家I》一样搭配了合唱团,不同的是这次以儿童合唱成为对唱双主轴,罗大佑厚实稳重的嗓音,搭配儿童清亮的高唱,交替演绎出“家”这样一主题的世代交替轮转更易、轮回登场滋长不灭的新生与希望。而专辑中《童话故事》《同学会》更是从父女情、同学情的角度,通过音乐表达出人生不同阶段,人与人相遇的美好与相互陪伴的感激。
罗大佑用《家Ⅲ》给出了他的答案:音乐的意义在于诚实地记录自己的生活。罗大佑不再愤世嫉俗,写词也没那么积极了——专辑10首歌中,他只写了5首词。
专辑中的歌曲不但给人满满的幸福与温情,在曲调上更是舒缓、有力,听后不绝朗朗上口。同名主打歌曲《家Ⅲ》,歌词带有散文的美感,也蕴含了多层人生体悟,家,从逃离的地方,回到最初的不变的地方。歌曲从一开始简单配器中的低吟,层层递增,到最后收尾澎湃如惊涛骇浪,有如人生的进程。
在旋律上,《同学会》的校园民谣味道、《致观音山》的三拍子、同名歌曲《家Ⅲ》的童声合唱以及台味十足的《人生爱继续》,分分钟让你梦回20世纪80年代。在歌曲的主题上,罗大佑也早已不再愤怒。
《致观音山》里,他悠悠地唱着“寻找在西门町的游客,招牌身上隐匿去闲荡”,人们很难想象这跟几十年前唱“台北不是我的家”的是同一个人;同名歌曲《家Ⅲ》则是一副岁月静好的模样:“给我个温暖的,满怀着温暖的,彼此关照的家庭”;听《同学会》的时候,人们甚至能想象到,一群30年不见的老同学在聚会上肩搭着肩合唱这首歌眼眶湿润的场景。
获奖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