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止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róng zhǐ,指(人)
仪容举止。
唐
皇甫枚《三水小牍·却要》:“ 湖南观察使李庾之女奴,曰却要 。美容止,善辞令。”
《
礼记·月令》:“先雷三日,奋木铎以令兆民曰:‘雷将发声,有不戒其容止者,生子不备,必有凶灾。’”
郑玄注:“容止,犹动静。”
汉
刘向《列女传·齐孤逐女》:“妾三逐于乡,五逐于里,孤无父母,摈弃于野,无所容止,愿当君王之盛颜,尽其愚辞。”
《
魏书·释老志》:“自王公已下,有私养沙门者,皆送官曹,不得
隐匿。限今年二月十五日,过期不出,沙门身死,容止者诛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