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纹虎鲨(学名:Heterodontus japonicus)是虎鲨科、虎鲨属中小型鲨鱼。体延长,前部粗大,后部渐细小;背部轮廓稍圆凸,腹面平坦;头圆锥状而稍住上扬。吻短宽而钝圆。眼椭圆形,上侧位,无瞬膜。眶上隆棘较低。眼上方头背部不明显的往后下方倾斜。口裂位于眼前下方;上下颌齿同型,前部齿细小,具3-5尖头,后部齿宽扁,臼齿状,中央无隆棘。鳃裂5对。喷水孔小,位于眼下方。鼻孔缘无触须,但具明显之口鼻沟;前鼻瓣往后延伸达口裂。盾鳞粗厚,呈十字形。背鳍2个,各具一硬棘,第一背鳍起点于胸鳍基部后端;第二背鳍略小于第一背鳍,距尾鳍之距离远于距臀鳍之距离;臀鳍略小于第二背鳍,基底末端至尾鳍下叶起点之距离短于臀鳍基底长之两倍。体黄褐色,腹面白色,体背具褐色之宽横带。
刚产仔鲨长18厘米,雄成鱼长69厘米,最长约120厘米。体延长,前部粗大,后部渐细小,背面稍圆凸,腹面平坦。头高大,略呈方形,约为全长的2/9,尾长比头和
躯干稍长。吻宽大,向前剧斜,吻端钝圆。眼椭圆形,上侧位,无瞬膜,距第一
鳃孔比距吻端为近;眼间隔稍凹入;眶上嵴突显著。
鼻孔大,靠近吻端,与口隅相通,成鼻口沟;前鼻瓣宽大平扁,后鼻瓣扁而半环形,与上唇褶相连。口裂宽而平横,但上下颌前部狭小;唇褶发达;上唇褶宽扁,前端与后鼻瓣相连,后端圆形突出;
下唇褶较狭长;口隅后方具一纵行短沟。齿上下颌同型,前部齿细小,3-5齿头型,后部齿宽扁,臼齿状,方形或长方形,齿面圆凸,多行在使用;上颌每行正中1齿,每侧7+6齿;下颌每行正中1齿,每侧5+7齿。
喷水孔小,圆形,位于眼的后缘垂直线下方。鳃孔5个,第一鳃孔最宽,其余递次狭小,最后3-4鳃孔位于胸鳍基底上方。盾鳞粗厚,呈十字形,排列稀疏,基板大而方形。
背鳍2个,各具一硬棘;第一背鳍中大,起点对着胸鳍基底后端,前缘圆凸,后缘凹入,上角圆,下角尖突;第二背鳍较小,形状与第一背鳍相同,距尾鳍比距腹鳍为远。
尾鳍宽短,帚形,比头长为短,尾椎轴略上翘;上叶发达;下叶较大,前部与中部连合,作三角形突出,与后部相隔处有1缺刻;尾端圆钝,后缘圆形。
臀鳍比第二背鳍小,起点稍后于第二背鳍基底,基底与尾基间之距离比基底长不到2倍;外角圆,里角尖,后缘凹入。
腹鳍近方形,后端几平直,外缘和里缘几平行,起点约与第一背鳍下角后端相对;鳍脚粗大,圆管形,后端钝尖。
胸鳍大,外缘微凸,后缘直或微凹,外角和里角都圆形,鳍端伸达或越过第一背鳍下角末端。
体黄褐色,具深褐色横纹,在头后宽狭交迭:吻的前部1宽条,眼间隔至眼下1宽条,眼后与第一鳃孔间1宽条,第二、第三鳃孔上方1狭条,自第一背鳍前部至胸鳍基底后方1宽条,第一背鳍后部1狭条,第一背鳍后方1宽条,腹鳍基底上方1狭条,第二背鳍前面1宽条,第二背鳍基底中部下方1狭条,第二背鳍后方至臀鳍基底前半部1宽条,臀鳍基底后方1狭条,尾鳍前方1宽条,尾鳍基底前部1狭条和中部1宽条。胸鳍背面具宽狭纹2条。
宽纹虎鲨属寒水性温带近海底栖小型鲨。主要栖息于大陆棚之近海中,通常在岩礁区或海藻繁生的水域,更喜欢多岩石的地区,水深为6-37米。行动缓慢。主要以甲壳类、软体动物、小鱼或海胆为食,当捕食时两颌可以突出。
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07年 ver 3.1——无危(LC)。
在西北太平洋有相对广泛的分布。虽然可能对商业渔业不感兴趣,但宽纹虎鲨是作为刺网和其范围内其他渔业的兼捕而捕获的。栖息地的破坏和污染也是对其近海栖息地的威胁。然而,该物种在其分布范围内是常见的,可能是相对多胎的(卵生的物种),并且由于没有证据表明该物种已经在减少,因此被认为是最不关注的物种。应当在整个物种范围内监测种群趋势和栖息地质量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