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裕枯粮行
湖南湘潭的古迹
宽裕枯粮行是湖南湘潭的古迹,门票免费。
故事
1936年10月,毛泽东与斯诺在延安谈了十几个晚上,几乎每天都谈到12点。斯诺把谈话记录整理成了一篇《毛泽东自述》。内有:“我父亲决定送我到湘潭县一家同他有来往的米店里去当学徒。起先我并不反对,觉得这也许是有意思的事。可是差不多就在这个时候,我听说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新式学校,于是决心不顾父亲的反对,到那里去上学。这个学校就在我母亲娘家所在的湘乡县。”毛泽东所说的“湘潭县的一家米店”,即清光绪年间毛槐林开设的“宽裕枯粮行”。“宽裕枯粮行”为单开间四进砖壁木板三层楼结构,房宽仅二米多,但长约二十来米。外墙很厚,房间中规中矩。粮食行不是米店,它不直接销售加工好的米粮,只作未加工粮食的贸易批发,业务范围也广泛得多。行内不贮存粮食,靠墙一排为满是抽屉的木柜。每天清晨,装运着各种粮食的船只停泊在靠河的码头,粮行的伙计就下河去取各种粮食样品,分别放入标着各种名称、价格的抽屉内。批发商来了,打开抽屉看货、议价、谈生意。合同成立,便下河取货。
历程
俗有湘潭语云:“丢开庙宇不数起,金鸡桥在沙湾里,两脚不住走忙忙,河岸开的粮食行。”古代贸易,多依仗河之便,顺水行船,进行大宗贸易的运输。“易俗河为百谷总集之区,年交易谷米约400万石,沙湾亦有百万石之多。”湘潭成为全国四大米市之一。清光绪年间,毛槐林学徒出师,在沙湾开设了“宽裕枯粮行”。毛槐林是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谱名毛贻昌)的房兄,他比毛顺生大2岁,也属贻字辈。二人都出生于韶山冲,常在一起玩耍,亲如手足,后来由于生机所迫,毛槐林进城学经商,毛顺生在家乡务农。毛槐林开设粮食行后,广交友,好仁义,善经营,在商界颇负信誉,有“豪客”之称。毛顺生在韶山冲耕田,勤俭治家,精打细算,家里由穷变富,邻里常称道之。宽裕行经营花粮、枯饼和黄豆。毛顺生则常年生产枯饼、黄豆等物资。毛槐林经营的所需物资,大都是通过毛顺生从韶山冲运来。二人互相帮助,互惠互利,关系更加亲密。
时值1910年6月,毛泽东因为参与阻止韶山冲毛氏宗祠里一百多石积谷运到银田寺下河卖高价,而是平卖给了毛家贫苦子孙度荒。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因为顶不住压力勒令毛泽东从韶峰脚下东茅塘毛麓钟开办的私塾里退学。停学后,其父想了一个计策,叫他去湘潭学做米谷生意,一来可以省份口粮;二来有老板管着,可免闯祸;三是学会了做生意,将来可自己开铺子。毛泽东听说到湘潭去,心里又惊又喜。他还没有离开过家乡。早听人说,湘潭有繁多的水陆码头,有一条十几里的长街紧靠着湘江。江里很多洋船,就象两层楼的房子那样高。船是铁做的,可在水里也不会沉。最近,他跟毛麓钟先生读过一些唐诗宋词,不少是赞美湘江的:“欸乃一声山水绿”、“为谁流下潇湘去”,这些诗句,给他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他真想马上去看美丽的湘江,看看湘潭这个繁华的口岸。因此,他同意了。父亲于是不再生气,高兴起来。母亲文氏也认为是一件好事,是她担忧的是儿子从没出过远门。夜里,她把毛泽东换洗衣服要缝要补的缝补起来。坐在旁边的毛泽东忽说不同意去湘潭了。原因是不愿学克斤扣两、大斗收进、小斗量出、泼水掺沙等“把戏”。他还说想去湘潭,是想到湘潭读书。文氏理解儿子,想了一个办法,她叫毛泽东去外婆家跟两位舅舅讨主意。毛泽东到了距家十五里路远的外婆家,外婆、舅父、舅母、表哥都特别高兴。问过家常,喝了茶,又吃完湘乡米粉后,七舅、八舅与两位表哥,就和他一起扯谈。两位舅父都是读过几年私塾的,因家境贫寒,拿起了犁耙。表哥文运昌在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读过书;姨表哥王季范,当时在长沙教书,他们俩都是回来度暑假的。毛泽东把谈话引到自己如何退了学,父亲叫他去学谷米生意,而他自己想去读书,请舅舅、表哥帮忙等。诸位听后,均为他惋惜,并表示同情。季范说:到长沙、到湘潭、到湘乡,读书都一样好。教过蒙馆的八舅说:“去长沙远了一点,缴用也大些,你爸爸舍不得,那就不如到湘乡去。湘乡是人才聚集的地方,东山高等小学堂也办得不错,原先是有名的东山书院,早两年才改成洋学堂的。听说,单是从日本买回的物理化学仪器,就花费了二千两银子!”这时,毛泽东告之母亲,要她来拿主意。于是舅父和表哥们商量了一下,想出了一个“酒筵”计策。毛泽东高兴地回到家里,告诉了母亲。文氏自然赞成。他们又商量了一阵,于是准备明天的酒筵。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11 15:22
目录
概述
故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