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阳炮龙节是融合了汉、壮民族文化特色的一项综合性民间节庆系列活动,流传于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每年农历正月十一晚上举行。
历史渊源
相传宋皇祐年间(公元1052年),北宋将军狄青为了麻痹“据关造反”的壮族首领侬智高,时值元宵前夕,狄青下令大办酒席宴客三天,并令士兵扎龙起舞,号召百姓家家户户鞭炮齐鸣、助庆狂欢,宾州城内一派欢腾景象。当夜二鼓,狄青率领精兵突袭昆仑关,三鼓时分夺下昆仑关。宾州城居民从此认为舞炮龙吉祥,每年农历正月十一,此时必舞炮龙以求喜庆,狂欢不断,流传至今。
20世纪80年代后,宾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炮龙节规模更为盛大。
1993年,宾阳县委、县人民政府召开炮龙节招待会,邀请广西区、地、邻县各厅、部、委、办、局、银行、公司、军分区等有关领导及海外侨胞,港澳台胞、外籍在华的专家、教授等200多人参加。该次共有炮龙28条,游遍全城12条街道。
主要活动
宾阳炮龙节包括“游彩架”“灯会”“舞炮龙”三个部分:
游彩架
游彩架即彩架游行。游行的队列由彩色台架、舞龙、舞狮、彩灯、音乐柜等组成,队伍长有半里甚至一里以上,由狮队开路,舞龙保尾,中间彩架4台,每台配一套文武场(乐队)。每台彩架由4人肩抬,台上以数个孩童扮饰某一特定情景的形象造型,每人坐立于特制的手指或佩带的伞、扇、剑、弓、刀之类的小道具上。
灯会
俗称“灯酒会”,活动内容有乡饮和取灯。乡饮以村屯和街巷为单位,由上一年生男丁(俗称白花)的家长担任“头人”筹集“丁款”和负责所有事务。各人聚集祠堂或者村社商讨当年的农业生产,宣布村规民约,然后会餐。取灯乃“求嗣取丁”之意。灯会前,取灯者选择生有三男二女的男人为“抱花岳父”和一位擅长山歌的“抱花岳母”,向灯会头人报告取灯意图,头人找人制作一盏贴有麒麟玲珑的“莲花灯”。灯会当日,取灯仪式在社庙或祠堂举行,“抱花岳父”提着“莲花灯”,众人在“头人”引导下,敲锣打鼓给取灯人家送去。
舞炮龙
舞炮龙是炮龙节的高潮所在,主要包括开光、舞龙、舞炮龙、送龙等活动。
开光:正月十一晚的七时正,在庙宇或社稷之处为炮龙开光。
舞龙:炮龙以龙珠、龙牌(龙灯)、锣鼓、文武场开路,照明(火把灯)及护龙队首尾随龙而进,火铳队则负责燃放火药增加龙随云腾而起之势。
舞炮龙:“舞炮龙”即以燃放“鞭炮”弹烧狂舞之龙。民间认为炮烧得越多,龙在自家门前停得越久越吉祥,并认为炮龙节蕴含着祈求风调雨顺、生意兴隆及喜添贵子之意。
送龙:炮龙舞到村头街尾,舞龙队集中到既定地点,由会首举行传统送龙仪式,然后生火将龙焚烧,送龙升天。
文化特征
宾阳人对鞭炮有特殊的感情,认为鞭炮代表“红火吉利”,因此,放炮的和被炸的人,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炮龙节当晚所燃放的是特制鞭炮,称为“龙炮”,为当地炮龙节特产。每响“龙炮”装药不超过0.02克,因此威力有限,即使在皮肤上炸开,也只能形成皮外伤痕。炸伤皮肉之后,不会很疼,3天之后会自己痊愈,因为鞭炮里含有的硫磺等物质有药效,“龙炮”不会伤人。再者是当地良好的传统,燃放鞭炮都自觉抛向安全地带。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宾阳炮龙节是中华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满足民众禳灾祈福的心理需求,营造祥和的节日气氛,因而成为民俗学、文化学等学科研究的对象及和谐社会建设运动的有益借鉴。
传承状况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日趋严重,宾阳炮龙节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影响。炮龙节活动得到恢复,“炮龙”数目有所增加,参加者愈来愈多,其中包括宾阳周边县市及国内外的游客。
在传承中,宾阳炮龙一改用墨水来画龙眼睛的古法,为龙眼装上了手电筒。舞龙时,龙眼光芒四射,竟如蛟龙腾云驾雾般生动,演绎着现代画龙点睛的传奇。
保护措施
截止到2015年前,宾阳县委、县政府已经开始实施“炮龙文化”战略,着力打造“百龙舞宾州”品牌,在传统炮龙节“游彩架”“灯酒会”“舞炮龙”的基础上,增加了炮龙之夜晚会、炮龙表演比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民俗文艺展演、龙娃龙女形象大使选拨等内容。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宾阳县文化馆获得“宾阳炮龙节”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宾阳炮龙节”项目保护单位宾阳县文化馆评估合格。
社会影响
重要活动
2007年,为了展示宾阳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民俗风情,打响炮龙文化品牌,宾阳县委、县政府决定举办百龙舞宾州炮龙节活动。
2010年2月,2条宾阳炮龙参加新加坡春节“国际妆艺大游行”活动。
2014年1月16日,南宁(宾阳)—台南(盐水)双炮文化交流启动仪式举行。2月10日,盐水蜂炮到宾阳表演,2月14日元宵节,宾阳炮龙赴台湾,参加台南盐水蜂炮活动,分别是以广西民间传说为主题的“刘三姐”彩架和展现宾阳炮龙魅力的“炮龙雄风”彩架。2014年赴台交流的炮龙主要以突出民间艺术为主,全身采用反光颜料手绘图案,并增加了“龙脊“”龙裙“等部分工艺。
截止到2020年,宾阳炮龙和台湾台南蜂炮已建成交流平台,并连续举办了3届南宁(宾阳)—台南(盐水)“双炮”交流系列活动。
荣誉表彰
2011年5月,在北京市举办的第二届中国节庆创新论坛暨中国品牌节会颁奖盛典上,宾阳炮龙节获“中国最佳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庆”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