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市寅兴垦区段海堤位于启东市东南角,总长11.2公里,该段海堤接近江海交汇处,受
风暴潮影响较大,海堤
水土流失严重,部分堤段现有护坡多处坍塌,已危及主海堤安全。
简介
项目开发
1992年2月,全市发动8万多民工,实施寅兴滩涂围垦工程。共围面积1.2万亩,动土150万方,投资近千万元。垦区管委会再投入千万元资金,开挖池塘渠道,建设基础设施,通过对外发包,发展淡水养殖和海水养殖,到1997年,养殖面积已经达到7000多亩。与此同时,东海、寅阳、近海、向阳等沿海9个乡镇也先后自主开展滩涂围垦和开发,取得较好效益。
养殖效益
连日来,长江黄海交汇处北隅的寅兴垦区,万亩围堰滩涂堤坝上一辆辆冷藏车在穿梭,一群群渔民在池塘中张网捕捞,一筐筐活蹦乱跳的
脊尾白虾和
三疣梭子蟹争着出水外销大江南北。
这是一片神奇的滩涂,12000亩海水养殖水面连续3年亩均产出突破万元大关。为此,启东市财政2011年度从中获得了超过1000万元的滩涂发包收入,广大养殖户则齐发虾蟹财。寅兴垦区由此携手附近的黄海滩涂开发公司,成为中国沿海养殖规模最大、经济效益最好、产品名气最响的
脊尾白虾和
三疣梭子蟹养殖基地。
普通的虾蟹池塘何以亩产出超万元?正月初十上午,记者来到寅兴垦区采访,震撼于恢宏虾蟹捕捞和外销场面的同时,禁不住提出心中疑问。垦区管委会北区主任邢介新将记者引荐给养殖户龚建辉。年近半百的龚建辉正在一大帮乡亲的协助下,拉网“荡虾”。塘外西侧道路上,停着一辆等着装虾的苏州牌照冷藏保鲜车。“三疣梭子蟹亩产50公斤左右,每公斤售价90~110元;混养的脊尾白虾亩产200公斤上下,每公斤售价35~45元,亩收益13000元是稳当当的。”老龚掐指算着收入。
邢介新告诉记者,去除水渠、道路、库房等占地,垦区实际养殖水面12000多亩,计310户。2011年,垦区虾蟹总产300万公斤,总销售达1.3亿元,亩均产值11900元。
小小虾蟹带来如此收益,缘于市农业资源开发局的滩涂开发走对了路子。1993年,垦区近两万亩滩涂顺利围垦后,却遇上了如何开发利用的难题。抱着传统的“蓄淡滤咸、结合养殖、改良土壤”初衷,垦区当时曾开展了较大规模的引淡养鱼。但纵然请来了上海崇明的养鱼高手,亩产出也只有区区三五百元,滩涂开发由此多年“半死不活”,水面亩年租金仅为30元也乏人问津。
1997年,养殖户范金飞尝试河蟹育亩,打开了垦区沉闷的养殖局面。当时,成品河蟹价格昂贵,天然蟹苗价比黄金。范金飞于是敢为人先,在20亩池塘里开展河蟹人工育苗,成功育出了六七公斤蟹苗。虽然产量偏低,但每公斤2.5万元的天价,足以让周边养殖户们大为心动。此后,蟹苗繁育风靡垦区,养殖户们纷纷靠此致富。
然而,市场变幻莫测,几年后,蟹苗价格直线下降,养殖户陆续亏损,垦区滩涂重现荒凉。困惑之中,负责垦区开发与管理的市农业资源开发局敏锐发现,特色海水产品市场需求不断旺盛,而垦区正好具备了独特的海水养殖条件。在市领导的支持下,他们重新确立“以咸兴滩”思路,一方面引导能人从浙江引进海水混养三疣梭子蟹和脊尾白虾技术,另一方面又投入100多万元开展高产池塘的示范改造。思路一变天地宽,海水养殖虾蟹欢。2005年起,海水虾蟹混养带来了明显的增收效应。2007年,林珍国、范金华等养殖高手在此基础上又带领众人开展池塘增氧条件下的高密度养殖,亩效益从2000多元猛增至六七千元。
在此过程中,政府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了10.2公里水泥(沙石)路、24公里海水引排灌河(渠)、22座桥(涵、闸),架设了19座变压器和48公里高低压供电线,使养殖户货物运输、进排海水、生产用电“三无忧”。而由市农发局和垦区管委会共同组建的一支渔技普及推广队伍,又不遗余力地为养殖户提供虾蟹养殖及防病防疫技术。良好的产销环境下,垦区虾蟹养殖效益连年攀升。2011年,全区三成以上池塘亩产出达到15000元。垦区大面积优质名贵虾蟹连年高产,垦区管委会注册的“寅东”牌虾蟹名声在外。每年元旦至春节蟹虾起捕时节,“抢”货的车辆络绎不绝,成了垦区最壮观的景象。
1亩海水池塘,能抵5亩以上陆地粮棉收入或8亩左右淡水水面产出。如此高效益下,寅兴垦区万余亩滩涂水面综合利用率连年100%,池塘亩租金从当初的30元持续攀升至850元。18年间,国家和地方财政从寅兴垦区获得的滩涂租金收入累计高达45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