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密印寺(Secret Indian temple)是
中国佛教南禅五大宗之一
沩仰宗的起源地,位于湖南省
长沙市
宁乡市沩山山腰、
毗卢峰下。
建筑布局
密印寺创建一千多年来,历经朝代更迭,屡遭兵火,又多次重建。现存建筑有山门、大殿(万佛殿)、警策殿、选佛场、
禅堂、
祖堂等,占地共9000多平方米。山门高大庄严,为红色三开牌楼式
砖石结构建筑,黄色
琉璃瓦,中为拱形大门;万佛殿是密印寺内最著名的建筑,高九丈,
重檐歇山顶,内外三十八根柱,全为白色,花岗石,金色琉璃瓦顶。墙砖高尺余,每砖
模制贴
金佛像,共12988尊,镶嵌于四壁,佛像神态肃穆,殿内金光灿烂,令人目眩,实为我国寺院之奇观。
历史文化
寺庙名由来
密印寺名称来源于
九品印。九品印即自上品上生至
下品下生的九种
印相。这是根据《
观无量寿经》中
九品往生的说法,依
念佛行者的罪业、修行,所分的九阶级印相。往生有九品往生,极乐世界有九品净土、
九品念佛,所以阿弥陀佛亦有九品弥陀的区别,而具体的表现即为往生九品印。
人物
密印,来源于佛教中的“密传
心印”一语。密印寺开山祖师为唐朝
灵佑禅师,灵祐禅师承继于禅宗门下南岳
怀让一脉,其弟子
慧寂禅师前往江西
仰山传法,后人合称
沩仰宗。故寺门门联曰:“法雨来衡岳;宗风启仰山。”据史籍记载,唐宋时,密印寺占地广阔,殿宇宏伟,传说极盛时有僧众3000余人,寺内铸有千僧锅、万斛洪钟,
声震山野。
历代著名方丈先后有宋空印法师、明彻当法师、清慧山大师、民国太虚大师等,现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
传印法师、前任佛教协会会长一诚大师,均为沩仰宗嫡系传人;历史上最有名的兴寺大德有唐丞相
裴休,裴休之妻
陈夫人、宋著名大思想家
张栻、抗金名将张浚等。
地位
密印寺传承法系是
沩仰宗的发祥地,其
宗风在中国佛教史上独树一帜,法嗣源远流长。
大殿之后的警策殿得名于开山祖师灵佑禅师所著《沩山警策》,现与《
佛遗教经》、《四十二章经》为佛教三经,是入门
佛教徒必修功课。
主要景点
油盐石
密印寺内外不乏含有故事传说的景物。相传密印寺创建之时,裴休从长沙携家眷常来小住。一天傍晚,有位老妮来拜访陈夫人。
陈夫人乃裴休夫人,亦信佛教,聪颖贤惠。她将老妮引入室内,虽是初交,却似曾相识。不用寒暄,就佛门经文法典、人生风情礼仪、天南地北畅谈起来,一夜同床共枕,直聊到天明。老妮为报一宿之缘,问夫人有何烦心之事,陈夫人答道:“吾别无心忧之事,只愁庙宇人多,油盐供给不足,众人
营养不良,精神疲倦,拖延建庙时日。”老妮说:“这有何难,我为你解脱此忧。”她们来到院内一大磐石旁,老妮爬上磐石,画
上两个碗大的圆圈,口中念念有词,瞬刻之间,只听“轰隆”一声巨响,两柱碎石灰片如喷泉腾向天空。磐石上形成两个大小一般的石孔,油盐也随之溢将上来。老妮对陈夫人说:“此油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供寺庙永久享用。”
陈夫人正要拜谢,老妮却不见踪影了。夫人醒悟,原来是菩萨助修寺庙。自此以后,寺庙再无油盐之忧。不知到了什么年月,庙中有位司厨将油盐偷送情人,从这以后,孔底闭塞,再无油盐了。神奇的“油盐石”尚存院内,完整保留无损。清代高僧古梅题《油盐石》诗云:
住山风味自清严,橡粟孤标在昔瞻。
木孔为羹铁作馅,石头谁信有油盐。
来木井
修建沩山密印寺需大量木材,周围有用的树几乎砍完,主持为之担忧。这时,来了位苦头陀,毛遂自荐为其化缘解难。主持欣喜万分,遂令爱徒慧同小头陀陪同前往。时过三更,苦头陀将小头陀唤醒,用布蒙其双眼,叮嘱一番,便挟持他腾空而起。
小头陀顿觉身轻如燕,两耳生风。拂晓之前降临到四川佳林江畔一座大庄园之前。进得庄来,只见一家人啼哭不已,财主独生女儿身患恶疾,四方求医,病情愈来愈严重,现已气息奄奄。苦头僧安慰说:“此病何难?老夫一杯水可也!三天之内即可治愈。”财主磕头称谢。事后,老僧对财主说:“我特来此处有事相求”。遂将建寺化缘之事说了。财主本是个小器之人。念其对女儿的救命之恩,要出
点血本也得割舍,答应以山中断了尖的树相送。是夜,仅一个时辰的
龙卷风,把大山之中的树尖都吹断了。
财主见之,虽有些心痛,但一言既出,却也无可奈何。苦头陀尽将木材往河里丢,慧同见木料被河水冲走,恸哭起来,老僧道:“不要紧的。”第七天清晨,苦头陀将慧同送回密印寺,告辞而去。慧同小头陀将来往之事细细禀告师父。苦头陀领灵佑及众僧来到寺前的一口井旁,果有木料从井底冒出来,众人急忙捞起,接着又浮出一支,这样源源不断直到庙宇建成,主持道:“木料够了,不要了。”木料停止上浮,最后一支卡在井中间,看得见,摸得着,就是取不出,千百年来陷在井中。后人称这井为
来木井,也称神木井。此井位处今
沩山乡沩江村,遗迹尚存。清学者
陶汝鼐有《来木井》诗曰:
分明古木倚蛟宫,谁信沩山与蜀通。
亲到龙潭方广澈,长留一柱砥虚空。
来旨坳
沩山乡清溪村(现
沩山社区)
茶亭组,有个小山头,叫来旨坳。当年灵佑禅师大兴土木创建密印寺,唐宣宗
李忱派钦差大臣钦赐匾额,方丈率众僧就在这山头上跪接圣旨。御赐“密印禅寺”匾额一到,鼓乐齐鸣,
山呼雷动,
经幡飘扬。整个山头充满皇风紫气,热闹非凡。为感谢皇上恩典,僧侣在这山头行人要道旁立一石碑,碑上刻着“密印禅寺”四个大字,并命名此地为来旨坳。清代高僧古梅有《来旨坳》诗曰:
几度王香下夙楼,山光直透九重幽。
彤云彩雾呈朝夕,长有皇恩在上头。
回心桥
相传沩山密印寺开山始祖灵佑禅师遵师命来沩山开发佛地,弘扬佛法。他孤单一人,住石窟,卧柴薪,饮清泉,食野果,日与
猿猴为伍,夜与山月相依,不以为苦。看中
毗卢峰之阳,实为法王之地。可此处乃一泥潭深渊,建庙工程浩大。他在此苦度七年,事业进展艰难。于是暗自思忖:我乃无能,更无缘造此大业,不如速回江西仰山禀告师父,另择贤人,以免延误时日。留连数日之后,还是携带行装,离开沩山。他走出百叶坡,刚入祖塔地界,沩溪上一座不知何年何月何人架设的
石板桥,桥下清清的溪流边有一老阿婆,手持
铁棒,在石块上悉心磨擦,灵佑问:“老阿婆磨擦此物,作何用途?”阿婆边
磨边答:“磨成绣花针,作缝衣绣花之用。”灵佑大惊:“谈何容易!阿弥陀佛。”老阿婆答道:“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灵佑沉思:尊师委以重任,创建道场,弘扬佛法,而今空手而归,有何颜面。我乃佛门堂堂一僧,还不若老阿婆之恒心,不觉惭愧。遂回心转意,返身回走。回头再看老阿婆却不见踪影,顿时醒悟,知道是菩萨点化,更坚定了信心。回到毗卢峰下,只见无数蜜蜂,遮天蔽日,来来往往衔土填潭,片刻工夫把深渊填平了。
寺庙建成后,后人把灵佑回心转意的石板桥改建成
石拱桥,并将此桥取名为“回心桥”。此桥位处今
祖塔乡上回村,原为青石块建造,古式
拱形桥,高两仗,长三丈。1995年修祖沩公路,此桥改建成
公路桥。古桥虽已毁,但当年灵佑坚定信心建寺的意境尚存。
关于回心桥,民间还有一传说。相传灵佑在沩山与猿猴为伴苦受七年,无所建树,欲离沩山。刚入祖塔地界,一群虎豹
狼蛇挡去道,龇牙咧嘴,眼射凶光,将灵佑团团围住。灵佑心惊肉跳,汗流浃背。叹曰:“吾命休矣!”转而醒悟:莫非是我动摇信心,众生灵不容么?遂合十对群兽道:“汝等为何阻我
去路?若为我有开辟沩山之缘,愿作汝口中之物。”言毕,遂闭目静候。少许,忽听到群兽悉悉生响,灵佑观之,群兽皆匍匐于此,摇头摆尾,胡天皮毛,各自离去。灵佑大悟,速返沩山。有清高僧翼翔诗题《回心桥》为证:
至今桥上月,还照昔衣人。
千人锅万人床
密印寺建造之时,和尚工匠达千人之众。他们吃住在工地,十分艰辛。六月炎天的一天傍晚,来了位其貌不扬的老僧,径直到伙房化缘求吃,厨司慷慨给予。饱餐之后,他见伙房一字儿排开十口
大锅造饭,个个灶眼烈火熊熊,热不可耐。伙夫虽挥汗如雨,仍来回添柴不断。他顿起恻隐之心,来到一口锅前,比比划划,然后对司厨说:“你们如此这般劳作,太辛苦。以后只需用此锅造饭,无论多少人吃都会有的。”司厨虽将信将疑,仍诚意应允道谢。晚上,他与众人挤睡在大
青石板上,汗气熏人,惹来裙裙
蚊子,嗡嗡乱叫,四处横飞,这老僧常被叮咬,翻来覆去难以入眠。“阿弥陀佛,我还得尽点微薄之力。”他面向南方站立起来,将手中烂
蒲扇左右拍打,并念道:“左扇三十里,右扇三十里,蚊儿远远飞,陀二好好睡。”后用食指画了个四方框,形成一张巨床。对众人说:“这床无论多少人都能睡下,更无
蚊虫干扰了。”说话间,老僧不见了。众僧知道是仙人相助,伏地叩拜。后来就有千人锅、
万人床故事相传。
龙王井
现密印寺北侧一里许,至今有口水井清澈如镜,深不可测。井旁立一石碑,碑刻“龙王井”。
建庙之时,工匠众多看,
用水量极大,生活用水、施工用水及饮水都在前面小溪里,污染严重。因饮水患病者与日俱增,和尚秉烛烧香求拜上苍庇护。玉皇大帝得其详情,令
龙王前来解救。龙王即日来到沩山,化作腰
弯背曲、双眼凸出、容貌奇丑的怪老头,求
灵祐一口水喝。灵祐亲自恭恭敬敬献上香茶,怪人见水浑浊,遂掷于地;灵祐又递上一杯,复泼于地;灵祐欲解释其由,怪老头摆手道:“大师乃慈祥之人,无须道明。此水有毒,不能饮用,我正为此事而来。”他们来到寺后一个地方,怪老头用拐杖在地面画了个“井”字,用拐杖向“井”字中心捅去,只见一缕金光冲起,随之一声巨响,“井”字内的土徐徐下榻,直到深不可测。灵祐正惊奇间,怪老头纵深跳入井中不见踪影,却有清泉直涌。后众人饮用此水,精神极佳,百病
皆除,长供寺庙饮用。清代高僧浩澈《龙王井》诗曰:
绿流深处喷青莲,一脉香流透碧天。
白果含檀
至今密印
寺院内,警策殿后面有一颗古老
银杏(俗称白果树),相传为灵祐禅师亲手种植,至今千多年了。树大七围,高十丈有余,
树冠荫地亩余。此树几经劫难,生长独特,人们称为“灵树”。
明神宗万历四十年,寺院被大火焚烧,银树难逃厄运,
枝桠叶片尽烧,仅剩光秃秃的树身。后人思其遗爱,不忍砍伐,年年在根部培土施肥。时过二十多年的明
崇祯年间,枯木逢春,银杏又勃发生机,长出新枝绿叶来。更为奇特的是,在
树干中间又长出一株黄檀树。枝繁叶茂,为银杏增添异常。人们称它“白果含檀”,又称“灵树”。清代文人
陶之采有《寄古檀》诗赞曰:
亭亭古木影森森,中有桷檀更十寻。
此日向荣花烂漫,天教欣惕祖师心。
寺外还有裴休墓、仙人朝贡、芦花瀑布、镜子岩、狮子岩、大沩凌云、美女枧等“沩山三十六景”。 寺周山环水绕,灵秀所钟,景致不凡。
位于密印寺的后面,有高达99.19米的千手观音, 雄伟壮观,人在其下,如同观音踏莲
驾云而来。万佛灵山公园拜道呈菩提树状,共有吉祥、如意、莲生、平安四大广场,共有台阶619级,象征观世音菩萨诞辰之日。主佛像周围还有33尊观音化身像,围绕主佛像。
交通信息
长沙市内自驾车:向金洲大道G319—枫林路—雷锋大道—S41长潭西高速—湘潭—
娄底—
怀化—
邵阳方向行驶—
209省道—104县道—到655乡道—
到达路右侧的目的地
名人轶事
与毛泽东
1917年暑假,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偕同
萧子升走出书斋,漫游了长沙、
宁乡、
安化、
益阳、
沅江。他俩一把雨伞,一个布包,剃发光头,从长沙出发,先行前往沙田何叔衡家中,后慕名拜访密印寺,在黄昏时分,二人来到了密印寺山门。二人对门口
小沙弥说:“我们是为乞讨而来的。”小沙弥说:“乞讨与佛门本来就是一回事。”便让进寺院。二人提出要谒见方丈,小沙弥见是求乞的,便婉言拒绝。毛萧二人递进
名帖后,主持见“毛”字寥寥数笔却占三格,“萧”字洋洋上十笔却拘于一格,认定毛泽东非同凡人,破例接见,并开素筵共进晚餐。两人纵论深谈了两天三夜,毛泽东也由密印寺之行感悟:“救国救民在于找到大本大源,而大本大源在于工农大众”。1936年,毛泽东在同斯诺谈话时还曾感触深厚的谈及此事,1956年,毛泽东亲嘱宁乡县委书记
张鹤亭:“沩山是个好地方,有个密印寺,要好好保护起来。” 从密印寺山门进入,正对面的一座大殿就是万佛殿,说是万佛殿,其实殿内佛像何止一万。大殿四壁镶嵌12988尊佛像,正在申报
吉尼斯记录和
世界文化遗产。据说在这众多的佛像中,有一尊佛像是纯金打造(另说十尊),若能辨认出来则因缘殊胜
五福加身。相传毛泽东留宿密印寺时曾有缘指认出来,冥冥中深藏玄机。
与刘少奇
1918年9月,另一位伟人刘少奇随笃信佛学的
族叔同游密印寺,万佛殿之雄伟神奇,令青年刘少奇赞叹不已。
与法海
法海禅师是唐代名相裴休之子,俗名
裴文德。其父裴休宰相,字公美,唐代
济源地方裴村人。出身名宦之门,世代奉佛。裴休宰相于当时各宗派教旨均深入研究。他在唐代长庆年间(821-824)考中进士,历任节度使、
礼部尚书、
太子少师等职。大中六年(852),
裴休升任
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居相位五年,为官廉洁、治理有方、博学多才、文书俱佳。其身后《
新唐书》、《
旧唐书》都曾为他立传。
据《金山寺志》记载,少年的裴文德便接受父命,并由时任
潭州(长沙一带)
观察使的父亲亲自送往
湖南沩山去修行【据
宁乡沩山寺记载:
唐宣宗大中三年(849),时任宰相的裴休捐建密印寺(位于湖南省宁乡市境内)。时皇子得恶疾,看尽名医均不奏效,裴休送自己的儿子代皇子出家,密印寺主持
灵佑禅师为他的儿子赐号“法海”。】,拜在当时禅门沩仰宗创始人‘灵佑禅师’足下为弟子。古来禅林的说法,裴文德剃度时获赐法名“法海”,人称法海禅师。剃度以后,其师灵佑禅师日日命其苦行,前后为常住劈柴有近三年时间,又为常住五百余僧众运送生活用水近三年时间。有时实在辛苦,也会略动念头。一次,他大汗淋漓地担着水桶自语:“和尚
吃水翰林挑,纵然吃了也难消”。这一语之下,每一餐大众吃完饭都肚子不舒服,饮食不能消化。师父灵佑禅师听说了这件事以后,法海禅师每日来身边小参时,意味深长地对他说:“老僧打一坐,能消万担粮”。从此,大众腹中隔阂即完全解除。法海禅师深感惭愧,即收摄身心,苦行服务大众僧。
禅师的
胞姐曾因挂念亲弟弟,远道由都城往湖南地方看望弟弟。不忍法海禅师长途往来运水的折腾,乃向寺院施舍脂粉钱,为常住修建了工程浩大的饮水磵,当地民众美其名曰“美女磵”,从此解决了沩山全山大众长途搬运生活用水的困难,直到当代,这条饮水间的磵石还依稀存在。造磵通水的相关公案,在禅宗丛林传为佳话。
不久,法海禅师行单上的苦行生活圆满结束,开始三年的
闭关修行。各类劳作外缘均通身放下,一心参禅。三年圆满时,不开关门,师父灵佑禅师亲自到关门外直呼“法海”之名。禅师在关中应声而出,关房门窗毫无损坏,是圆满得道的标志。一时间,合寺内外僧俗大众皆来亲近问道,为避俗讳,乃受师命,游历江西庐山等地,终至江苏
镇江氏俘山的一片荒林中驻锡禅修。时隔不久,由当地信众说明,乃知氏俘山中自己的驻地于
东晋时曾建过名为
泽心寺的道场。在密林的荒烟
蔓草间,禅师居然寻获到已被毁坏的残佛,于是,法海禅师燃烧一节指,誓愿重修道场,为众生树立
伽蓝。于是开山挖田,刻苦劳作,渐渐赢得当地民众支持,开始建设寺院。
在一次挖地基时,意外掘出一批黄金镒(镒:音“议”,古代
重量单位,20两为一镒),法海禅师决定将其上交
镇江太守。太守李琦将此事奉奏皇上,唐宣宗深为感动,敕令将黄金直接拨发给寺院常住,作为朝廷供养,修建寺院,并敕寺院名金山禅寺。法海禅师成为金山禅寺开山初祖。后世禅和,都深深敬仰!
在寺院完工以前,禅师一直在
金山寺侧的一个山洞中禅修,后来成为远近闻名的禅窟,是颇有影响的“法海禅师禅修洞”。经过漫长的艰苦创建,金山禅寺最后圆满建成,成为
江南地区佛教界最大的禅宗丛林,名震古今。法海禅师也被亲切地称作金山寺的“开山裴祖”。
在历史上,法海禅师是苦行得道、受到整个江苏地方民众敬仰的开山祖师,从来没有拆散别人家庭的历史说法。史书中仅有一则驱赶咬伤人兽的白色
蟒蛇进入长江的记载。
当年,裴休宰相送儿子裴文德出家时,曾作有《警策笺》,字字句句劝勉儿子勤奋学道,朴实而感人至深。后来,该文被禅宗收入《
禅门日诵》一书中,成为禅宗修行者人手一册每日必诵的功课本。禅林麾下,禅和子们经常要读到这篇《警策笺》,在这篇策励入道文字的鼓舞之下,多少禅和子走上了为求得生命真谛而真实修行的
菩提道?裴休宰相与法海禅师父子殷切求法求道的历史,成为禅门的千秋佳话,是命脉般的、宝贵而不可亵渎的禅宗护法精神源泉。《警策笺》 文曰:
汝及出家须立志,求师学道莫容易;
烧香换水要殷勤,佛殿僧堂勤扫拭。
莫闲游,莫嬉戏,出入分明说处去;
三朝五日不归家,妙法何曾闻一句。
敬师兄,训师弟,莫在空门争闲气;
上恭下敬要谦和,莫轻他人自逞势。
衣食难,非容易,何必千般求细腻;
荣华止在紫罗袍,有道何须黄金贵;
礼观音,持势至,别人睡时你休睡;
三更宿尽五更初,好向释迦金殿内。
点明灯,换净水,礼拜如来求智慧;
报答爹娘养育恩,天龙八部生欢喜。
又偈:
含悲送子入空门,朝夕应当种善根。
身眼莫随财色染,道心须向岁寒存;
他日忽然成大器,人间天上独称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