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永初元年(107年),邓太后亲政,决定要把西域都护和田卒撤回内地,便征发凉州一带的归附的羌人随军掩护。被征羌人害怕远戌他乡,不能回家,便起兵造反。东汉王朝派车骑将军邓骘、征西校尉任尚带兵征讨。结果在汉阳之平襄打了一仗,任尚军战败。
永初二年(108年),羌族部落头领滇零夺取了富平。于是,在永初五年(111年),东汉政府下诏将边塞的四个郡(北地、安定、上郡、陇西)迁往内地。其中,将北地郡的富平县迁往池阳(今陕西泾阳县西北)。――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边塞四郡内迁”,也是“富平首迁”。
元初四年(117年),是年冬天,与羌人叛军发生了一次较大的战斗,两军相持60多天。在激烈的战斗中,叛军失败逃走,任尚军共斩杀羌人5000多,俘虏了1000多人。至此,历时11年的羌乱遂告失败。但此次也给东汉统治者以沉重打击,“十余年问,兵连师老,不暂宁息,军旅之费,转运委输,用二百四十余亿,府努空竭。延及内郡,边民死者不可胜数。”
汉顺帝永建四年(129年),尚书仆射虞诩上书汉顺帝,认为包括富平在内的边塞四郡,沃野千里,水草丰美,阻山带河,不可久弃。建议仍迁回原地。汉顺帝采纳了这一建议,派郭璜督促原郡居民,各还旧县,修复城郭,大兴屯垦。于是,富平县在迁出吴忠18年(111—129年)后,又在这一年迁回原地。永建五年(130年)十月,汉顺帝亲临富平等地巡视,慰问了戍边的军士。
永和四年(139年),也就是在第一次羌乱刚结束10年之后,又激发了第二次叛乱。这一次,东汉政府派马贤率军镇压。马贤与他的两个儿子在一次战斗中战败身亡。北地郡太守贾福(驻富平县)守不住了,又仓皇将富平县迁往冯翊(今西安郊区高陵)。这一迁,就再也没有回来!
汉桓帝延熹二年(159年),这次起义战火波及的面比上两次都大。不仅宁夏地区全被战火覆盖,而且还波及到三辅(西安附近)和凉、并二州。东汉政府又起用固原人皇甫规、张奂采取招抚的办法,使羌人20万人投降、归顺。段颍先后在灵武谷(贺兰山口)、泾阳、瓦亭山(今固原南)追杀羌族叛军,血洗三辅、北地、安定。羌人的第三次起义终于被镇压。
在汉灵帝中平十五年(185年)富平县在过了46年“寄理”的日子后,终于打算从冯翊移回原址。但仅移到
彭阳县界就走不动了——这时已是东汉末年,各地群雄并起,边塞也不安宁,只好再向西南回迁,最后落户在陕西怀德,这就是今天的富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