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江独钓图》是宋朝
马远创作绢本设色画,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美术馆。
画作内容
《寒江独钓图》描绘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在船只上独坐垂钓的渔翁,他身体略前倾,全神贯注;船尾微微上翘。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画作的右下角盖有作者的章印。
创作背景
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赵构称帝,迁都临安,建立南宋。南宋王朝偏安一隅,曾经的大好河山成为乌托邦式的幻象。面对山河破碎、国土沦丧的现状,画家只好借助笔墨表达内心的苦痛;这种苦痛既包含着对南宋屈辱政权的慨叹,也包含着对昔日祖国统一时期繁华景象的追忆和眷恋。马远作为一名宫廷画家,为表达对国家破碎、山河不复的悲叹,取柳宗元《
江雪》诗意创作了《寒江独钓图》。
艺术鉴赏
绘画特点
《寒江独钓图》与山水紧密结合,加强了主题的生动性,具有诗一般的意境。表现出一种江天空旷、寒意萧索的气氛,给人以心灵深远的感觉,与柳宗元的《江雪》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契合了苏轼诗画同律的理念。
《寒江独钓图》表现浩森大江中的一叶扁舟,一人在船头垂钓,巧妙地以大片空白突出了江水的辽阔和钓者的悠闲,在构图上显示出“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极高水平,并巧妙地利用空白把诗歌的意境很好地贯穿在绘画之中,使之相互融合。同时,通过马远的绘画,也使人体会到绘画和诗歌有着共同的空间意识。马远将江水、孤舟、渔翁组合成一幅气韵生动、有节奏的和谐的艺术画面,画面中的空间感也凭借着一虚一实、一明一暗的流动节奏表达出来的虚与实联成一片波流,如决流之推波,如行云之推月。
《寒江独钓图》把诗歌中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并有所发挥;尤其是空白的使用尤为精妙;很好地做好了虚实相间,融合统一。
马远在《寒江独钓图》中表现出“静照”的艺术心灵。“静照”的起点在于空诸一切,心无挂碍,和世务暂时绝缘。这时候,静观万象,万象如在镜中,光明莹洁,呈现着它们各自的充实的、内在的、自由的生命,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在《寒江独钓图》中,空灵渺远的江面似乎展示了一片虚空。但是空明中有一点觉心,容纳万境,万境浸人人的生命,染上了人的灵性,空白的虚空使人与物象造成距离,不沾不滞,物象得以自成境界。萧条淡泊、闲和严静,是艺术人格的心襟气象。马远利用空白的表现手法将诗的意境融于画中,体现了诗与画所共同具有的空灵充实的美感;将《江雪》的意境融入绘画中,体现了艺术家的察赋诗心。
《寒江独钓图》中具体的诗歌意境的表现有:
从取景的角度上看,《寒江独钓图》删繁就简,去除一切琐碎的细枝末节,从题眼着手,刻画了一叶孤舟、一个钓者、几道水纹,仅此三个物象,呈现出一片萧寒、孤寂、疏离的审美心境。这三个意象的组合集中在画面的右下方,简于象而不简于意;巧妙地结合图像引发情思,注重韵味,重在删去非本质的东西,简略的笔墨,使主题处于情感的氛围之中,也使观者进入浓郁的情感和遐想中;甚至没有画出钓者的眉目表情,没有画出他细微的动作和姿势走向,只是寥寥几笔,就营造了一个艺术世界。这样一个空旷萧疏的寂静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境界相似,或许他的目的就是要营造这样一个孤寂的诗意境界。马远选景简略,以小见大,简中见丰,无中见深邃,对诗魂道心的无限意境的追求成为必然趋势。
从对画面的安排上来说,萧疏之境的营造主要通过作者人为的取景简洁与简化造成的。它能由这一特定的有限的景暗示隐藏更多的未出场的景;江水只用寥寥几笔却营造了满幅画面都是开阔的江面。
《寒江独钓图》选择了平远的构图方式,江水浩淼,远水无皴,平和冲融,正是人的精神得到自由解脱的状态。艺术精神冲破了画面的有限空间而向无限广漠的时空延伸,直到“恍兮惚兮,窈兮冥兮”的极远处。平和冲融恬淡的审美境界,正是宋朝时士大夫们所努力追求以达到的心灵解脱之途。该作品营造一种平和冲融之境,更能抚慰人的心灵,把心灵引升到一种无限至上的境界。
《寒江独钓图》从整体视角来看,给人的感觉就是很“空”。这种“空”主要体现在:
⑴画面由于景简而出现大面积的空白;
⑵由于空白的画面而产生心理体验的“虚空”;
⑶进入审美高层次的意识领域中的“空”;
⑷进入禅定状态体验到人生境界的“空无”。
这是一种荒凉、萧寒、孤寂的审美心境。从画面本身来看,有画处皆具象,虚空处皆抽象。具象的“有”与抽象的“无”相辅相成,隐喻着“有生于无”真空妙有的理念,牵动了人们灵魂深处对终极关怀的追求意识和宗教情绪。虚化的物象而呈现的空白,虚空之处诱发着欣赏者独特丰富的心理体验,无论是画中的钓者,还是画外的欣赏者,无穷时空的“微茫处”使人们的心灵超越时空的束缚,以画上的虚空体现一种永恒,从而造成“虚空不空”。“空”不仅体现在画面中的留白技巧上,营造一种气氛;“空”从更高的心理体验上,还是人在洞悉现象世界后产生的一种清静的状态,不是外在于人的一种本质存在状态,而是内在的本质境界。该画作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把握生命的意义和精神,从而达到形神相融、物我两忘,澄怀观道、明心见性,在拈花微笑中有微妙至深的禅机。
人物形象
《寒江独钓图》中,独钓于寒江中的渔父成了画面的中心,且极为简洁的画面中别无他物;人物不再作为山水自然的依附形象,从而彰显出独立性与自足性。这种对“点景小人”人物造型程式的突破,突出了人物的存在,打破了山水画与人物画的界限,是画家自我意识和心性的体现。
作品评价
《寒江独钓图》用较少的笔墨完成了塑造艺术形象的任务,概括了画家想要表达的意境;并从创作实践方面提出了虚与实,单纯与丰富,以及运用空白等绘画创作语言的问题;为探讨中国古代美学家思想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具有说服力的实例。(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
张蔷 评)
历史传承
《寒江独钓图》原藏于
圆明园,在1860年列强火烧圆明园,日本在混乱中将其抢走至日本境内,藏于东京国立美术馆。2012年,东京国立博物院对《寒江独钓图》进行了修复,发现绢本上下端存在严重的横向裂纹,认为今存《寒江独钓图》为被截去头脚后的余下部分。
作者简介
马远(约1140年—1225年),字遥父,号钦山,宋代画家;原籍河中(今山西省永济县附近),侨寓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南宋画院待诏。初师
李唐,能独辟蹊径,自成一家,笔力劲利阔略,皴法硬朗,树叶常用夹叶,树干浓重,多横斜之态;楼阁界画精工,且加衬染;喜作边角小景,世称“马一角”。人物勾描自然,花鸟常以山水为景,情意相交,生趣盎然;与李唐、
刘松年、
夏圭并称“南宋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