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金糖
茶食点心名
寸金糖,徽州地区特色名点,一种古老的糖制食品,蔗糖加热经包馅押条断条,成为3.3厘米(1寸)长的金黄色小条,“寸金”之名是由此形象而来。寸金糖内有夹心,外裹芝麻,制作工艺考究,食之味香甜、余味绵长,物美价廉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小吃介绍
徽州名点“寸金糖”,是古徽泱泱传统糕点大海中的一款极富文化内涵、极具警世韵味的名点。过去,这“寸金糖”是只有在春节期间才能面世。或被徽人用作春节期间走亲访友的首选送礼佳品,或被用作年节期间家家户户锡格子茶节俗中“锡格”里必不可少的徽式糕点。而现在,随着昨日古徽州向今天国际旅游城市黄山市的突变,“寸金糖”已经成为一年四季均应市、颇受海内外游客喜欢的旅游纪念品了。
“寸金糖”的名字,首先当然是来自于它的外部特征:寸把长,银光闪,金条状,芝麻香。外裹着的白芝麻芬芳四溢,内心里的芝麻馅酥松可口,而中间的夹层则有筋有骨有嚼劲,实乃徽州的夹心酥糖。古徽人家的早茶晨曲,尤其是人们望眼欲穿终于盼来的大年“初一朝”,就是从品尝那八仙桌上的徽州锡格里的寸金糖开始的,它讨取“开门见金见银”的口彩,意在获取“年头甜到年尾”的吉祥。
“寸金糖”的名字,还有深层的寓意:所谓“寸金、寸金”,便有“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之深意;所谓“春节、早茶”,便有“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之美意。因此,“寸金糖”,便成为徽州传统糕点中最与民生相关联、最具醒世恒言况味的茶点,其间蕴含丰富,无不闪烁着令人受益无穷的千古民谚、华夏文明的人生之道、真理之光,这也正是广大徽人之所以要世世代代传承着、保留着“寸金糖”的主要原因。
这么看来,徽州名点“寸金糖”,倒真是一款“醒世糖、警世糖、励志糖与文化糖”了。传统犹珍,古训犹在,民谚犹灵,因之“寸金糖”依然备受今人的喜爱。
原料配方
饴糖20公斤 白砂糖5公斤 绵白糖20公斤 熟面粉2公斤 芝麻7公斤 咸桂花0.1公斤 桔皮、香油适量
制作方法
1.擦馅:把咸桂花用水洗后捞出、切碎,将桔饼剁碎,放在案台上同绵白糖和熟面擦拌均匀备用。
2.化糖、熬糖:将适量的白砂糖、水,放入锅内加热化糖,开锅后糖充分溶化,过罗倒入另一铜锅。随即加入米饴和香油开始熬糖,熬到139~141℃。熬糖时加香油是为了防止熬糖时糊锅,油能降低米饴韧性和赋予制品以酥松的风味品质。加入米饴是为了防止糖膏反砂,有利于制品成型。
3.揉糖、冷却:待糖膏熬好后,立即倒在装有流动水降温的冷却台上,边冷却边折叠,破泡作包,以免糖皮遇冷坚脆的生破裂,使糖膏形成糖坯。
4.拔糖、打斗:拔糖又叫拔白,目的是使糖坯滋润,以包住糖心和使制品具有光泽的外观及酥口的品质,因此拔糖的程度须掌握适当,拔轻了,糖的粘性太大影响口味,拔重了易使糖皮在包糖时发生脆裂现象。一般来说在拔糖机上每分钟56~60下的速度约拔2~3分钟,拔到糖坯乍现白色并微带有光泽立即从拔糖机上取下,在做案台上趁热打斗。打斗前要迅速用刀戳破糖皮层中的气泡,使空气起出。将糖迅速在案台上折匀,四角向内折,边要光滑,犹如折包袱方式,再用拳头在糖团的中心按压,向四碾压成糖皮,这时需要另外1至2人在周围把糖皮提起,配合转动,最后形成斗形,要求糖皮薄厚均匀,一般是用手掌在里外测出,过厚不均之处再用手掌对压一下,即可包馅。
5.包馅:是把糖坯打成斗形之后,立即依次装入糖馅和中心包馅,然后封口准备出条,封口时用手在糖斗外由下而上将空气压出,内部不留空隙,将包口密封。上述工序必须趁热迅速进行,以免糖坯冷却而变脆。
6.押条:要求糖皮薄厚均匀,押出的糖条粗细一致。出条时,为使糖皮柔软以利出条,必须采取一定的保温措施(如在糖坯旁置炉火或电炉),边翻滚边出条,防止糖芯脱节和糖皮薄厚不匀。出条后就可以进行切块。
7.回潮粘芝麻:待糖块凉透后,洒少许冷水、饴糖,使糖块潮润,然后放在盛装芝麻的竹扁内不停摇晃,使糖体上面均匀而牢固地粘上芝麻,最后摊放在做案台上晾干,即可包装。
质量标准
色泽: 呈黄色
外形:3.3厘米(1寸)长圆棍形,糖体整齐,松散,粗细均匀,表面芝麻均匀、牢固,两边断面可以看到依次分层十分鲜明的芝麻、糖皮和夹馅。
滋味:利口、香甜,带有芝麻、桂花、桔饼的香味,不粘牙,不发皮。
组织:糖皮坚脆、夹馅松散。
参考资料
寸金糖.合肥政府网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22 15:42
目录
概述
小吃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