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襟襦裙
中国古代汉族传统服饰
对襟襦裙是中国古代汉族人民的一种传统服饰,是襦裙的一类,其上襦为直领,衣襟呈对称状,故称对襟襦裙。
简介
襦裙由短上衣加长裙组成,即上襦下裙式。宋苏辙《蚕麦》诗:“不忧无饼饵,已幸有襦裙。”
襦裙对襟襦裙为襦裙的一类,其上襦为直领,衣襟呈对称状,故称对襟襦裙。
特色
与其它服装形制相比,襦裙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上衣短,下裙长,上下比例体现了黄金分割的要求,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平面裁剪,多缘边,绸带系结;上襦变化主要在领型及门襟上,下裙长至鞋面。大凡衣短则裙长,衣短至腰间,裙长至脚踝骨之下;衣长则裙阔,衣长时,长到臀至膝下,而裙露仅几寸,裙子不必显出特色。襦裙忌讳上下平分秋色,会显得呆板少变化。
制作
下裙的裁剪
可用片幅拼接,即梯形片布的拼合
可用打褶
或将以上两者结合,从出土实物看,打褶或片幅加打
褶的较多
下裙的腰围
一般为穿着者的1.5-2倍腰围
下裙沿为2倍以上腰
襦裙的腰带
襦裙用布带或宫绦束腰,无如深衣的腰封的样式
历史发展
襦裙由短上衣加长裙组成,即上襦下裙式套装。襦裙从有实物考证的战国时期开始,终于明末清初的“剃发易服”,是汉族传统服装最基本的形式。其间2000多年,尽管长短宽窄时有变化,但基本形制始终保持着最初的样式。襦裙是是我国服饰史上最早也是最基本的服装形制之一。
襦裙始于战国时期。魏晋时期裙腰曰高,上衣曰短,衣袖曰窄;后来又走向另一极端,衣袖加阔到二 三尺。隋代,上襦又时兴小袖。唐代初期穿用小袖短襦和曳地长裙,但盛唐以后,贵族妇女衣着又转向阔大拖遝。裙的式样用四幅连接缝合而成,上窄下宽,下垂至地,不施边缘。裙腰用绢条,两端缝有系带。朝鲜族女子传统的襦裙套装,上襦为小灯笼袖斜襟短衣,以花结襻带系合;下裙为高腰长裙,少女为统裙式,婚后缠裙式。
穿着风俗
襦:短上衣,一般长不过膝。 
袖子:襦的袖子一般较长,窄。
对襟:则多配以诃子或抹胸。
腰带:用丝或革制成,起固定作用
宫绦:以丝带编成,一般在中间打几个环结,然后下垂至地,有的还在中间串上一块玉佩,借以压裙幅,使其不至散开影响美观。
裙:从六幅到十二幅,有各种颜色及繁多的式样。
参考资料
儒裙.中文百科在线.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08 12:23
目录
概述
简介
特色
制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