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目标并控制和导引导弹飞向目标的雷达。简称制导雷达。导弹制导雷达是导弹武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按装载平台,分为车载制导雷达、舰载制导雷达、机载制导雷达和弹载制导雷达;按导弹类型,分为地(舰)空导弹制导雷达、舰(岸)舰导弹制导雷达等。地(舰)空导弹制导雷达按跟踪体制,分为圆锥扫描或单脉冲制导雷达、相对坐标线扫体制制导雷达和相控阵多功能制导雷达。①圆锥扫描或单脉冲制导雷达。用于指令制导、波束制导和半主动寻的制导。用于指令制导时,由两部跟踪雷达分别跟踪目标和导弹,并将目标和导弹的距离、方位、仰角和速度等参数送给指令计算机。指令计算机根据这些参数计算出控制指令,由指令发射设备发送给导弹,导弹按指令飞向目标。如美国“奈基”2
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AN/MPA-4、AN/MPA-5制导雷达。用于波束制导(又称驾束制导)时,跟踪雷达跟踪目标,导弹进入波束后,弹载接收机接收雷达信号,自动测定导弹飞行方向与雷达波束中心线方向之间的偏离角度与方向,控制导弹沿天线波束的中心线方向飞向目标。如英国“海蛇”
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901型制导雷达。用于半主动寻的制导时,跟踪雷达跟踪目标,同时还由照射雷达向目标发射连续波照射信号,导弹上的接收设备接收目标反射的连续波信号,测出导弹与目标间的角度和角变化率,弹上的制导设备计算出控制指令并控制导弹飞向目标,如美国“霍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AN/MPQ-34、AN/MPQ-39制导雷达。②相对坐标线扫体制制导雷达。用于指令制导。天线波束分别在一定的方位和仰角范围内线性扫描,在搜索多个目标的同时,自动跟踪其中一个目标,并制导多枚导弹对该目标进行拦截。如苏联
SA-2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扇歌”制导雷达。有的将搜索雷达、跟踪雷达及导弹装载在一辆载车上,构成近程
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如德国与法国联合研制的“罗兰特”、俄罗斯的“道尔”M1等。③相控阵多功能制导雷达。用于复合制导。有两种复合制导方式:一种是中段指令制导+末段通过导弹跟踪(TVM)制导。相控阵制导雷达负责导弹飞行中段的指令制导,导弹飞行末段由弹上接收机接收目标的回波信号再转发给地面制导雷达进行控制指令实时计算,并通过雷达天线将控制指令发送给导弹,控制导弹飞行,拦截目标。如美国“爱国者”PAC-1、PAC-2地空导弹的AN/MPQ-53制导雷达及俄罗斯S-300PMU、PMU-1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30N6、30N6E1制导雷达等。另一种是中段指令制导+弹载末制导,相控阵制导雷达仅负责中段指令制导,当导弹距目标一定距离时,由弹上的
末制导雷达截获和跟踪目标,地面制导雷达可以不管。如“爱国者”PAC-3导弹的AN/MPQ-56制导雷达。舰(岸)舰导弹制导雷达用于跟踪海上目标。发射导弹前,根据目标运动参数向导弹预装定有关的参数,导弹发射后可以不管,由导弹上的末制导雷达导向目标。机载制导雷达用于对
空空导弹和空地(舰)导弹的制导,通常由机载多功能火控雷达承担。弹载制导雷达是装在导弹头部的小型跟踪雷达,又称主动雷达导引头,主要用于导弹末制导。弹载制导雷达一般应用脉冲多普勒和单脉冲结合的技术体制,如法国的“飞鱼”AM-39
空舰导弹和MM-38
舰舰导弹上的制导雷达。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50年代末,美国、英国和苏联等国相继研制成功不同体制的导弹制导雷达,50年代还研制了空空、空地、舰(岸)舰等导弹制导雷达。当时的制导雷达功能单一,有的导弹武器系统要配备多部雷达才能完成制导任务。60~70年代,研制出集目标搜索跟踪、导弹跟踪、指令发射等于一体的制导雷达;在地面近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中,着重发展将搜索雷达、跟踪雷达和导弹集成于一辆车上,进一步提高了机动性。8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和苏联相继研制成功可装载于各种平台(机载、车载和舰载)的多功能相控阵制导雷达,可同时制导多枚导弹拦截多个目标。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分别研制成功多种平台的导弹制导雷达,90年代末研制成功多功能制导雷达。导弹制导雷达的发展趋势是:提高对付多目标的能力,探测和跟踪隐身目标的能力,以及目标识别能力;增强抗干扰和抗
反辐射导弹的能力;广泛采用固态相控阵天线、智能化高速信号处理等新技术;实现制导雷达组网,并与红外制导、激光制导、电视制导相结合构成多模
导弹制导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