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市第二职业中专始建于1960年,原为寿光县第十中学, 1992年更名为寿光市第二职业中专,2000年12月,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
办学理念
学校始终坚持“科学、民主、创新、发展”的办学思想,致力于“以人为本、追求卓越,育人为本、成才于学”的办学理念,短短几年时间,学校由一所普通的农村
职业学校一跃成为全省有位置、全国有名气的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张怀西、教育部副部长王湛、教育部学生处处长陈光、团中央第一书记周强、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陈光华、潍坊市委书记曹学成、寿光市教育局局长陈明智等领导先后视察学校,对我校的办学情况给予了高度评价。
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学科“四结合”教改实验学校、中央电教馆“十五”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现代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实验学校、山东省职业教育重点课题项目学校、双元制试点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校、山东省文学艺术教育先进学校、山东省“十、百、千”工程骨干示范性学校、山东省普通话校园语言示范校、潍坊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潍坊市绿化美化先进单位、寿光市教学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连续两年在
寿光市教育局组织的全市职业学校综合评估中获全市第一名。在2004年全市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上,我校获得九项奖励,是全市唯一获大满贯奖项的学校。
教学资源
学校规划科学,布局合理,教学设施先进齐全。先后投资1000余万元,新建了教学楼、图书实验楼、实训楼、教师公寓楼、学生公寓楼等;投资200余万元,建成了多媒体视听教室、微机网络教室、电子备课室、电工电子电力拖动实验室、六合一家电实验室、
财会模拟实验室、汽车驾驶模拟室、制冷制热实验室、组织培养室等20多个现代化实验室;建成了
闭路电视双向控制系统,所有教室均安装了四机一幕,建立了校园网络,开通了
101远程教育网、169公众信息网、IP数字教学系统;全校所有办公室、教师家庭、学生宿舍全部配备了直拨电话,连通了宽带信息网,信息化建设水平走在了全省的前列。
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认真总结职教发展新规律,探索出了一条新形势下职教发展的新路子。积极实施就业预备教育和升学预备教育,做到“专业适应市场,学生适应社会,教师适应专业”,实行一年打基础,二年定方向,三年重技能,毕业生“四证”(毕业证、专业技能等级证、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证)离校,实行分类教学,层次培养,对希望升学深造的学生,重点培养他们扎实全面的文化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为他们的求学深造奠定条件;对不愿升学深造的学生,突出就业能力培养,使之学到一技之长,取得了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并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中,进一步优化育人方式。学校联合当地政府和企业董事长、学生家长,成立了社区教育中心,还聘请企业界、司法界人士担任名誉校长,通过报告会、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访问、生产实习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劳动教育、成功教育,并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做报告,帮助在校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学校还开设了健康教育课,向学生传授科学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知识,健全他们的人格。通过开展系列化的各种文体活动,丰富了学生生活,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
学校实施科研兴校和名师带动战略,培养出了一流的教师队伍。制定并实施了多项有利于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建成了一支双师型、专家型的教师队伍。学校还面向社会公开聘请名师,把学有专长的各类技术人才聘请到校,担任专职或兼职教师,此举优化了师资队伍结构,也给学校的人事制度改革来了一股新风。
学校有46人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有16人被评为寿光市学科带头人,58人被评为市级以上教学能手,所有教师都能熟练运用微机进行辅助教学。每年有150多篇教学科研论文在省以上报刊发表或获奖;语文、数学、政治“四结合”课件分获全国一、二、三等奖;“新型拉线开关”、“电热毯恒温控制器”等获国家专利,“环保型保湿花盆”、“家用缝纫机制动与绕线辅助器”等获省科技发明二等奖。
系列化的教学改革,使学校的教学质量获得全面丰收,在高职
对口高考中,2002年352人被录取;2003年387人被录取,其中本科上线110人,占潍坊市本科上线人数的五分之一,在参考的9个专业中有6个专业获潍坊市第1名,14名学生获潍坊市单科第1名; 2004年有449人参考,147人本科上线。在全国机器人大赛学生代表队获团体二等奖,山东省第二届学生艺术博览会学校团体总分列全省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