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昌寺,全名“寿昌禅寺”,位于
黎川县洵口镇香炉山村附近,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由高僧泉南桂琛筹资兴建,已有1100多年历史,系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
曹洞宗的祖庭,千百年来,寿昌禅寺高僧辈出。总建筑面积达1万平方米,与
福山寺、
妙法寺构成黎川三大佛教胜地。
全名“
寿昌禅寺”。位于黎川县
洵口镇香炉山村附近。包括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堂、僧众宿舍、膳房及斋堂等,总建筑面积达1万平方米,这里青山环立,阡陌纵横,风景十分优美,它与福山寺、妙法寺构成黎川三大佛教胜地。
寿昌寺始建于唐咸通年间(860),时名为“永居院”,占地60余亩。据史料记载,寿昌寺原共有18个佛殿,前有寿昌桥、青烛岩,后有明眼井,四周古塔林立,有的洁白如雪,亮如明镜。发展至明、清时最为兴盛。寺院中心建筑大雄宝殿,内供三尊大佛,均高两丈有馀,四大金刚各高一丈多,其他佛像无数,仅罗汉殿的阿罗汉就超过五百尊。大殿前的香炉大过脸盆,炉身缠有“双龙献珠”,金银铜铁四种合金铸造的大锺直径两米多,钟声响亮,馀音五里之外亦觉清晰。寺内两尊石和尚像,神采飞扬,栩栩如生。沈香楼的观音坐像用风火铜铸成,重量六百多斤,另一尊石观音身高一丈多,殿前十多座石碑各高一丈有馀,其中两座缠龙晶莹美玉石碑是宋朝
治平皇帝和明朝
洪武皇帝御赐。
据史料记载,寿昌寺在历史上受过几次帝王的敕封。宋朝治平皇帝和明朝洪武皇帝的皇后均到过寿昌寺作寿,治平帝把本寺原名“永居院”敕赐为“寿昌院”之后,洪武帝又把“寿昌院”敕赐为今名——“寿昌寺”(一直使用至今),并敕建沈香楼。在封建社会,只有帝王居所方可建此名楼。此二帝还各赐一丈多高的玉石碑一座,以示皇恩浩荡。寿昌寺在当时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曹洞宗是中国佛教中禅宗五家之一。寿昌寺属曹洞宗派。明万历年间,寿昌寺住持慧经禅师创立曹洞宗法脉“寿昌寺系”,与“云门寺系”成为曹洞宗在南方的两大下属法派,从而进入中兴,寿昌、
云门(在浙江绍兴)二寺,在明末并称为曹洞中兴道场,使曹洞宗更压倒
临济宗,而成为最为强大的宗派,以至中国禅宗史上历来有所谓“临天下,曹一角”的说法。
慧经(1548-1618),俗姓裴,号无明,抚州崇仁人,是明末曹洞宗的主要代表,因长期住持建昌府新昌(江西黎川县)寿昌寺,故被称为曹洞宗“寿昌系”、“寿昌寺系”。 慧经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应请住寿昌寺,倡导农禅,一生以绍续曹洞宗为己任,广接学人,法席兴盛。他倡导看话禅,说:“参学之士,道眼未明,但当看个话头。”又根据一般禅家的“唯心净土,自性弥陀”的旨趣,说:“念即佛,佛即念”,“念佛心即净土”。著有《无明慧经禅师语录》四卷。有法嗣四人。慧经之后,元谧继之住持寿昌寺20余年。
在这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历代高僧辈出,僧侣过千,成佛作祖者甚多,佛法曾远传至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如福建省福州
鼓山涌泉寺是本寺圣明经祖师的徒弟
元贤禅师所开创,涌泉寺至今还保留寿昌堂,更珍贵的还有寿昌语录纪经板,共有一百多块,一直保存在鼓山。而今所有曹洞宗派系,都是寿昌禅寺诞生的。
至清末明初,由于社会混乱,战火蔓延,世风日下,寿昌寺从鼎盛走向衰弱,寺内建筑大面积遭到破坏,一座金壁辉煌的名寺变成一座荒庙。新中国成立后,经各方努力,在过去的废墟上重建了大雄宝殿等建筑,但由于受财力限制,寺院规模远不及以前。后受“文革”冲击,寿昌寺又陷于千疮百孔,一片凋零。
1988年,黎川县政府将寿昌寺列为重点开放寺庙。1995年进行大修,新盖了大雄宝殿、天王殿、念佛寺、会客室、客房、厨房,并修通了一条五公里的通往当地政府的水泥路,投资16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