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赴湖州留题亭菊
唐代杜牧诗作
《将赴湖州留题亭菊》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在这首诗中,作者拈出爱菊与爱兰的前代诗人陶渊明与屈原,表明自己追踪前贤的志趣和高雅贞洁、不与时俗同流的情怀。诗写得颇为通俗,有民歌风。
作品原文
将赴湖州留题亭菊⑴
陶菊手自种⑵,楚兰心有期⑶。
遥知渡江日,正是撷芳时⑷。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湖州:州、路、府名。治所在乌程(今吴兴)。隋仁寿二年(602年)置州,因地滨为太湖得名。
⑵陶菊:晋陶渊明爱菊,并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故后人以陶菊代菊花。
⑶楚兰:指屈原诗赋中的兰草。屈原,楚人,其诗赋中多有咏兰句。如《九歌·湘夫人》:“沅有苣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等,故有此称。
⑷撷(xié)芳:这里指采摘菊花。
白话译文
菊花是自己亲手种,兰草的心中有所思。
远远知道渡江之日,正是采摘菊花之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年),是诗人即将离开长安到湖州赴任时所作。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全诗仅二十字,要表达的意思也很简单,就是说诗人要离任了,等到自己到达湖州任上时,亭子里的菊花正好开放。诗人巧妙地将丰富的寓意蕴藏其中,达到了言有尽而意不尽的艺术效果,而且写得颇为通俗,有民歌风。
前两句拉出兰花和古人作陪衬,给自己种的菊花涂上了浓厚的文化色彩。菊是“陶菊”,意味着如同隐居不仕的陶潜那样的气节风骨,况且还是自己亲手栽种,那么当初手植此菊的用意也就很明白了。诗人由菊又联想到兰,就像当初屈原在《离骚》中比拟的那样,期望亲手种植的兰花蕙草能够成长为国家栋梁,不为这污浊的人世所玷染。从这一点上讲,自己当初种菊的心境和期盼,与屈原种兰是一致的。菊、兰都是品质高洁的象征,诗人以此自勉也是非常自然的。
后两句用语典丽,“遥知”、“正是”、“撷芳”等语显示出诗人对菊花的看重。此时已是秋天,诗人想象自己出发赴任,大约就在渡过长江的时候,正是自己手种的菊花开放的时候。这既表现了对菊花的留恋,同时也暗含着这样的意思:即使再怎么远离,虽然不能亲手采摘,也要“遥”相“撷芳”,使其风范永存胸中。再联系诗人以“陶菊”、“楚兰”相称,可以见出诗人在这里暗寓有承袭陶潜、屈原等先贤遗留下的芳泽之意。全诗就这样在短小的篇幅内表明了自己的清高志向和雅洁品格,展现了追踪前贤、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怀。
名家评价
浙江大学教授胡可先:“杜牧以手种陶菊、心期楚兰,表明自己高洁的志趣。”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3年),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公元828年(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以济世之才自负。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以七言绝句著称。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全唐诗》收其诗八卷。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3 20:19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