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天骢(1935年-2019年12月17日),原籍江苏砀山(今属安徽)人,毕业于
台湾政治大学中文系,台湾作家、文学评论家。
1950至1980年代,尉天骢创办文学刊物,主持编务,引领了台湾文学风潮。1959年,尉天骢在政治大学中文系就读期间,接办《笔汇》杂志,推出“革新号”,与同辈作家陈映真、刘国松、许常惠等介绍西方的新思潮,为尚处于戒严之下的台湾注入新的活力,成为1960年代台湾现代主义文学发展的摇篮。陈映真的《面摊》《我的弟弟康雄》等作品均发表于《笔汇》。
1977年8月,在台湾
乡土文学论战中,尉天骢与
陈映真、
王祯和等首当其冲,受到亲国民党文人
余光中、彭歌等的批评和攻击。事后,他编辑了一本《乡土文学讨论集》(1978),请胡秋原写序,共收录了双方七十四篇文章。是研究台湾乡土文学的重要参考资料。写作文类以文学评论、杂文随笔为主,亦有短篇小说。为文,肯定人的尊严、对各种形式之专制独裁,批判不遗于力。
1980年代
乡土文学阵营分裂,文坛开启“台湾意识”论战,1983年4月,尉天骢创办《文季》文学双月刊,主张“台湾新文学是中国之新文学的一支”。 1985年6月,《文季》在出版第11期后停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