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晚播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42.7公斤,比对照豫麦18号增产6.2%(不显著);2000年续试,平均亩产519.9公斤,比对照豫麦18号增产3.7%(显著)。2001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71.5公斤,比对照豫麦18号增产2.2%。
弱春性,中熟,成熟期比豫麦18号晚2天。幼苗半匍匐,分蘖力较强,叶色浅,叶片较长。株高88厘米,株型较紧凑,抗倒伏能力一般。穗纺缍型,短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码密,结实性较好。成穗率较高,平均亩穗数42万穗,穗粒数34粒,千粒重38克。抗寒性一般,旗叶干尖较重。慢条锈病,中感纹枯病和秆锈病,高感叶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容重798克/升,粗蛋白含量14.6%,湿面筋含量30.5%,沉降值36.2毫升,吸水率63.4%,面团稳定时间4.8分钟,最大抗延阻力238E.U,延展性22.6厘米,拉伸面积76.3平方厘米。
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
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
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及陕西关中地区中高水肥地早中茬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