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宋代撰写的儿科著作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是宋代撰写的儿科著作。
流传版本
现存明弘治二年(1489)李延寿刻本、明万历十四年(1586)徐桓刻本、清《四库全书》本,通行本为1958年上海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章节目录
卷一
医工论
禀受论
初生论
回气论
洗浴论
断脐论
相视寿夭论
初生服药论
中寒论
初生不乳论
脐风撮口论
胎中病论
卷二
五气论
乳母论
慎护论
食忌论
大小论
诸般色泽纹证论
五脏主病论
卷三
变蒸论
变蒸赋
变蒸方治
脉理论
诸身热论
身热方治
卷四
惊痫论
卷五
惊痫方治一
惊痫方治二
卷六
惊痫别论
中风论
卷七
伤寒论
卷八
疮疹论
卷九
吐泻论
卷十
吐泻方治
卷十一
八痢论
诸痢方治
脱肛论
卷十二
五疳论
诸疳方治
卷十三
诸虫论
食气积癖论
卷十四
心腹痛论
腹胀论
肿病论
虚羸论
咳嗽论(附痰饮上气)
卷十五
黄胆论
客忤论
三疰论
夜啼论
诸汗论
不语论
渴论
血溢论
卷十六
寒热论
疟病论
弄舌论
骨蒸论
腹皮青黑论
难乳论
大小便论
五淋论(附遗尿)
卷十七
疝论
阴肿生疮论
腋气论
囟门肿陷论
滞颐论
肠痈论
针刺误伤论
诸物梗喉论
疣子论
诸虫咬蜇论
扑坠损伤论
药毒论
卷十八
头上诸病论
耳中诸病论
眼目病论
目病引论
鼻中病论
面上疮论
唇口病论
牙齿病论
舌病论
卷十九
咽喉总论
项瘿论
恶核瘰论
龟胸论
龟背论
手足拳挛论
风疾瘾疹论
疥癣论
金疮论
汤火伤论
卷二十
疳疮论
痈疖论
恶疮论
浸淫疮论
浆疮论
冻疮论
痱疮论
漆疮论
月蚀疮论
水毒论
赤游论
赤毒论
鳞体论
内容简介
卷一首列“医工论”,次述“禀受论”、“初生论”、“四气论”、“洗浴论”、“断脐论”及初生不乳、脐风撮口、胎中病等;卷二论婴儿调护喂养和小儿色泽、指纹诊断及五脏主病等;卷三论变蒸、脉理及身热证治;卷四至卷十六论惊痫、中风、伤寒、疮疹、吐泻、诸利、脱肛、五疳、诸虫、水肿、咳嗽、黄疸、夜啼、汗证、疟病、骨蒸、五淋等;卷十七至卷二十论㿗疝、阴肿生疮、肠痈、疣子、扑坠损伤、耳病、目病、鼻中病、唇口病、牙齿病、舌病、咽喉病、恶核瘰疬、疥癣、恶疮、冻疮、漆疮、赤游、鳞体等。全书共载证论一百零八条,方剂约一千四百九十首,对病因病机、证候归类、治则方药之论繁而有绪,博采众长;自初生婴孩直至儿童内、外、五官各科,一一详述,可谓集南宋以前儿科医学之大成。书中主张应时时顾及小儿气血未充、脏腑未坚的生理特点,所用方药简洁、稳妥、切合实用。提出十四岁以下为小儿,纠正十八岁以下为小儿之说。对小儿生长发育强调按五脏盛怯进行调治,认为母气胎育有盛衰虚实,故子生后有刚柔勇怯之别,怯弱者可用方药补养,如心气怯者用巨胜丹,肝气怯者用麝茸丹、羚羊角丸,脾气怯者用丁香散、香瓜丸,肺气怯者用龙胆汤,肾气怯者用玉乳丹等。论述变蒸,认为小儿胎化十月而生,皮肤、筋骨、脏腑、气血虽已全具,但未充备,故变蒸者为长神智、坚骨脉之生理现象。谓小蒸十次,每次三十二天,大蒸四次,每次六十四天,大小蒸共五百七十六日,变蒸结束,小儿血脉充荣,则手能握,足也能步。变蒸结束后,气血已荣,脉理已全,方可进行脉诊。提出一指定三关及一息八至为平脉,九至为病脉。以为小儿多伤寒、中风、温病三类,而中湿者较少;对小儿四时疾病论证选方,均能切合小儿特点。在“胎中病论”中载有小儿先天性畸形,如双瞽、只眇、骈拇、六指、体残、支废、独肾、缺唇、侏儒等,并说千载之后,必有治今人不治之病。首次指出小儿脐风撮口与成人破伤风同类,并倡用烙脐饼烧炙脐带,封脐散封裹脐部以预防,为婴儿开辟了新的给药途径。学术上颇多独特见解与发明,于病因学方面也有新突破,这在当时实属罕见。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儿科著作,20卷。宋人撰,不著撰人。据南宋嘉定太医局何大任序称:家藏该书已60余载。书名取“保卫其生,总括精微”之意。卷1列述医工、禀受、初生、回气等十二论;卷2为五气、乳母、慎护、食忌等七论;卷3为变蒸、脉理等六论;卷4~20为惊痫、伤寒、疮疹、吐泻、诸虫、黄疸、疟病、㿗疝、头、耳、眼、目、鼻、唇、牙、舌、咽喉及恶核、瘰疬、疥癣、金疮等论近百篇。载述儿科多种病证及与之相关的小儿内、外、五官等病,内容又以病因、证候、方药治法为主。书中部分引述《圣济经》、钱乙、闫季忠等小儿方论,亦有前此医书所未备者,议论笃实,方证详明。如谓:14岁以下为小儿治;一二岁儿,诊断全在观其形色,参其证候,为后世医家所宗。
影响评价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本书“详载各证,悉近时医书所未备,其议论亦笃实明晰,无明以来诸医家党同伐异、自立门户之习,诚保婴之要书”。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18 13:45
目录
概述
流传版本
章节目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