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叶栀子
茜草科栀子属植物
小叶栀子,是茜草科栀子属的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株高可达3米。叶长圆状披针形、倒卵状长圆形、倒卵形或椭圆形,先端渐尖或短尖;花单朵生于枝顶,花冠白或乳黄色;果卵形、近球形、椭圆形或长圆形,黄或橙红色;种子多数近圆形;花期3-7月;果期5月至翌年2月。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100~200厘米,植株大多比较低矮。干灰色,小枝绿色;叶对生或主枝轮生,叶片倒卵状长椭圆形,长5~14厘米,疑而有光泽,全缘,花单生枝顶或叶腋,白色,浓香;花冠高脚碟状,6裂,花期6~8月肉质。果熟期10月,果实卵形,具6纵棱;种子扁平。
四季常绿灌木,木本花卉。高1余米,叶对生或3叶轮生,有短柄,叶片革质,倒卵形或矩圆状倒卵形,顶端渐尖,稍钝头,表面有光泽,仅下面脉腋内簇生短毛,托叶鞘状。花大,白色,芳香,有短梗,单生枝顶;花萼裂片倒卵形至倒披针形,伸展,花药露出。花6瓣,有重瓣品种(大花栀子)。花期较长,从5~6月连续开花至8月。果熟期10月,果黄色,卵状至长椭圆状,有5~9条翅状直棱,1室;种子很多,嵌生于肉质胎座上。
产地生境
小叶栀子分布于中国山东、江苏、安徽、浙江和甘肃等省地,日本、朝鲜、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家亦有栽培。常见于旷野、丘陵、山谷、山坡、溪边的灌丛或林中,性喜温暖,湿润,好阳光,喜空气温度高而又通风良好的环境,适合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
是典型酸性土壤植物。不耐寒,耐半阴,怕积水,在东北、华北、西北只能作温室盆栽花卉。栀子对二氧化硫有抗性,并可吸硫净化大气,0.5千克叶片可吸硫0.002~0.005千克。
繁殖方法
一般繁殖方式为扦插、压条、分株或播种繁殖。
扦插繁殖
北方10~11月在温室,南方4月至立秋随时可扦插,但以夏秋之间成活率最高。插穗选用生长健康的2年生枝条,长度10~12厘米,剪去下部叶片,先在维生素B12针剂中蘸一下,然后插于砂中,在80%相对湿度条件下,温度20~24℃条件下约15天左右可生根。若用20*10-6~50*10-6吲哚丁酸浸泡24小时,效果更佳。待生根小苗开始生长时移栽或单株上盆,2年后可开花。
压条繁殖
4月份从3年生母株上选取健壮枝条,长25~30厘米进行压条,如有三叉枝,则可在叉口处,一次可得三苗。一般经20~30天即可生根,在6月可与母株分离,至次春可分栽或单株上盆。
播种繁殖
多在春季进行,种子发芽缓慢,播后约1年左右发芽,3~4年后开花,北方盆栽不易收到种子。
选种:选择饱满、色深红的成熟果实,连壳晒或晾干作种,播种前,用剪刀将种子果皮剪开,挖出种子,在热水中搓散,去掉浮种或杂质,然后将下沉的充实种子捞出,摊于竹席上,置通风处晾去过多的水分,即可播种。
选地、整地: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翻耕1~1.5尺,按宽4-5尺畦面起畦,畦高6寸,每亩施入人粪尿20~30担,待土干后浅耙泥块,整平畦面。在畦面按6~7寸行距开播种沟,沟深1寸左右待播种。
播种育苗:可春播或秋播,春播在雨水前后下种,秋播在秋分前后、播时将种子拌上火灰均匀的播在播种沟内,然后用细土或火土覆盖平播种沟,盖草淋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以利出苗,每亩用种子4-6斤。
出苗后要注意及时去掉盖草,在幼苗期应经常除草,注意不要伤幼苗的根,除草后均需要追淡人粪尿水,育苗一年后即可移栽。
栽培技术
养护培育
盆栽用土以40%园土、15%粗砂、30%厩肥土、15%腐叶土配制为宜。 栀子苗期要注意浇水,保持盆土湿润,勤施腐熟薄肥。浇水以用雨水或经过发酵的淘米水为好。生长期如每10~15天浇1次0.2%硫酸亚铁水或矾肥水(两者可相间使用),可防止土壤转成碱性,同时又可为土壤补充铁元素,防止栀子叶片发黄。夏季,栀于花要每天早晚向叶面喷一次水,以增加空气湿度,促进叶面光泽。盆栽栀子,8月份开花后只浇清水,控制浇水量。十月寒露前移入室内,置向阳处。冬季严控浇水,但可用清水常喷叶面。每年5-7月在栀子生长旺盛期将停止时,对植株进行修剪去掉顶梢,促进分枝萌生,使日后株形美、开花多。
栀子花多采用扦插法和压条法进行繁殖,也可用分株和播种法繁殖,但很少采用。扦插可分为春插和秋插。春插于2月中下旬进行;秋插于9月下旬至10月下旬进行。插穗选摄2-3年的枝条,截成10~12厘米的段子,留顶上两片叶子,各剪去一半,然后斜插入插床中,土面上只留一节,注意遮荫和保持一定湿度,一般1个月可生根,1年后移植。南方还有采用水插法繁殖的,即将插穗插在用苇秆编织的圆盘上,任其漂浮在水面上,使其下部在水中生根,再移植栽培。压条可在4月清明前后或梅雨季节进行。选三年生母株上一年生健壮枝条,将其拉到地面,刻伤枝条上的入土部位,如能在刻伤部位蘸上200ppm粉剂案乙酸,再盖上土压实,则更容易生根。一般个把月生根后即可与母株分离,到第二年春再带土移栽。
田间管理
栀子喜肥,但以多施薄肥为宜。土壤喜偏酸,排水良好。小苗移栽后每月可追肥一次;每年5~7月各修剪一次,剪去顶梢,促使分枝,以形成完整树冠。成年树摘除败花,有利以后旺盛开花,延长花期。盆栽栀子在雨后要及时倒掉积水,叶黄时及时施矾肥水。
在北方,常常是第一年从南方引种的栀子花,花大,第二年变小,叶变黄易脱落,严重时植株死亡。主要原因是北方土质偏碱,气候干燥和水质不宜其生长。因此从南方引种,应尽可能多带土移植。平时浇贮存的雨水或用青禾草、果皮泡水,也可用无盐泔水发酵后浇,如能在50千克水中加0.1千克硫酸亚铁效果更好。生长旺期用研水追肥,能促进枝叶繁茂,叶色浓绿光亮。春秋两季,生长缓慢。每2~3周施1次薄液肥,入夏后,气温升高,生长渐旺盛,可7~10天连液肥1次。早晚还可用清水淋栖叶面及附近地面,以增加空气湿度,秋季霜前,移入冬季温度不低于0℃的环境中越冬。
【选地、整地】:
宜选向阳山坡,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土栽种。可利用田边地角种植,或与豆科植物间套种。
种植前把地全垦,除去杂木树兜,按4×4尺的株行距挖穴,穴宽1尺见方,深0.8~1尺,每穴施土杂肥10~15公斤,与土拌匀后待种。
【定植】:
选地、整地:栀子对土壤要求不严,可利用山坡、土坊、田边、地角栽培。在选好的场地按株行距4-6尺挖穴(土质好距离可大些,否则小些),穴径一尺,深0.8~1尺,施土杂肥,绿肥或人畜粪水作基肥,土肥匀后待种。
定植:定植宜选在3~4月阴天进行,苗木出土后,要及时栽种,切勿风吹日晒,如运输较远,宜用黄泥浆浆根,盖草保湿,每穴种一株,盖土、压实、淋水即可。
田间管理:定植后每年春夏季各中耕除草追肥一次,施入人畜粪、厩肥、堆肥、饼肥等均可。夏季开花前,施磷钾含量较多的肥料为好,施肥一般在除草松土后进行。
虫害防治
栀子花经常容易发生叶子发黄的黄化病,黄化病由多种原因引起,故须采取不同措施进行防治。缺肥引起的黄化病:这种黄化病从植株下部老叶开始,逐渐向新叶蔓延。缺氮:单纯叶黄,新叶小而脆。缺钾:老叶由绿色变成褐色。缺磷:老叶呈紫红或暗红色。对以上诸种情况,可迫施腐熟的人粪尿或饼肥。 缺铁引起的黄化病:这种黄化病,表现新叶上,开始时叶片呈淡黄色或白色,叶脉仍是绿色,严重时叶脉也呈黄色或白色,最终叶片会干枯而死。对这种情况,可喷洒0.2%~0.5%的硫酸亚铁水溶液进行防治。 缺镁引起的黄化病:这种黄化病由老叶开始逐渐向新叶发展,叶脉仍呈绿色,严重时叶片脱落而死。对这种情况,可喷洒0.7%~0.8%硼镁肥防治。浇水过多、受冻等,也会引起黄叶现象,所以在养护过程中要特别加以注意。 栀子花在冬季室内通风不良及温湿度过高时,容易发生介壳虫危害,并伴有煤烟病发生。对介壳虫,可用竹签刮除,也可用20号石油乳剂加200倍水进行喷雾防治。对煤烟病,可用清水擦洗,或用多菌灵1000倍液进行喷洒防治。
为害栀子的害虫有蚜虫、跳甲虫和天蛾幼虫,前两种可用乐果、敌百虫,后一种可用666粉防治或人工捕捉
引起栀子花叶片发黄的原因较多,常见的是患了生理病害的“缺绿病”所致。无论是盆栽或地栽,如果土壤呈碱性或缺铁,则发生较为普遍。缺铁的表现为在幼嫩叶片的叶脉间失绿发黄,严重的会使整株叶片都发黄,甚至出现焦叶和枝条枯萎,最后造成植株死亡。所以,地栽的栀子花最好要选择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酸性土;盆栽宜用腐土2份、园土l份,若加些山泥混合则更好。 在5~9月生长期发生黄叶病,可在肥液中加入0.1%硫酸亚铁或0.5%硫酸铵,每月施用1~2次,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主要价值
观赏
小叶栀子四季常绿,花香怡人,适用于阶前、池畔和路旁配置,也可用作花禽和盆栽观赏,或作插花和佩带装饰。
栀子花枝叶繁茂,花朵美丽,香气浓郁,为庭院中优良的美化材料,还可供盆栽或制作盆景,切花,果皮作黄色染料,木材坚硬细致,为雕刻良材。
药用
小叶栀子的根、叶均可入药,有解热凉血、镇静止痛、疏风解湿的功效,栀子果外用可治疗外伤出血、扭挫伤等症状。
经济
其木材坚硬细致,为雕刻良材,果皮还可用作黄色染料。
植物文化
小叶栀子代表永恒的爱和约定,蕴涵着坚韧、高洁的生命本质。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2 17:21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