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叶栎(Quercus chenii Nakai)是壳斗科栎属落叶乔木植物。其树皮黑褐色,纵裂;幼枝被黄色柔毛,后脱落小枝较细;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具刺芒状锯齿,幼叶被黄色柔毛,老叶仅下面脉腋被柔毛;花序轴被柔毛;果壳斗杯状,小苞片线形,直伸或反曲,下部小苞片三角状,紧贴;果椭圆形,顶端被微毛。花期4月,果期翌年10月。
形态特征
壳斗科栎属落叶乔木植物,高达30米,树皮黑褐色,纵裂。小枝较细,径约1.5毫米。叶片宽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7-12厘米,宽2-3.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略偏斜,叶缘具刺芒状锯齿,幼叶被黄色柔毛,老叶仅下面脉腋被柔毛,或仅背面脉腋有柔毛,侧脉每边12-16条;
叶柄长0.5-1.5厘米。雄
花序长4厘米,花序轴被柔毛。壳斗杯形,包着
坚果约1/3,径约1.5厘米,高约0.8厘米,壳斗上部的小苞片线形,长约5毫米,直伸或反曲;中部以下的小苞片为长三角形,长约3毫米,紧贴壳斗壁,被细柔毛。坚果椭圆形,直径1.3-1.5厘米,高1.5-2.5厘米,顶端有微毛;果脐微突起,径约5毫米。果椭圆形,顶端被微毛。花期4月,果期翌年10月。
近种区别
临安栎(Quercus chenii Nakai var. linanensis M. C. Liu et X. L.Shen.)与小叶栎,区别在于临安栎壳斗大.径1.8-2.3厘米,沿壳斗上缘的长条状钻形苞片向上,不向下反卷,其余苞片呈短钻形至鳞片状,部分反卷,坚果宽卵圆形至矩状宽椭圆形,长1.8-2.6厘米,宽1.4-1.8厘米。叶为倒卵状摘圆形,卵状长椭圆形,长10-13.5厘米,宽3.4-5.5厘米,最宽部多在中部以上。小叶栎的壳斗小,径1.5-1.7厘米,沿壳斗上缘一周的条形苞片向下反卷,其余苞片为鳞片状,排列紧密不反卷;
坚果椭圆形,长1.7-2.1厘米,宽0.9-1.3厘米,叶为长披针形,长椭圆形,长9-11.5厘米,宽2-3.3厘米,最宽部在中部和中部以下,两者易于区别。临安栎与
麻栎(Quercus acutissima Carruth.)近似,但麻栎的壳斗,径2.5-3.0厘米,其上全为钻形苞片,均反卷或开展,坚果矩状球形,鼓形。易于区剐。分布于中国浙江省临安县,生于海拔40米的次生林中。
产地生境
小叶栎分布于中国安徽、江苏、浙江等地。生长在海拔600米以下的丘陵地区,成小片纯林或与其它落叶阔叶树组成混交林。
生长习性
小叶栎是喜光树种,喜温暖湿润气候,耐瘠薄土壤,在中性、酸性土或石灰岩山地均能生长。
繁殖方法
小叶栎通过播种繁殖。
采穗:采集小叶栎种子若干,当年播于温室的苗床上,翌年春季移植到露地苗圃,以使提早出苗,生长季节内加强水肥管理,当年即可供采穗使用。
苗床:建立苗床栎类含单宁物质较多,对不定根发生有抑制作用,且嫩枝插条容易失。水,采用沙床、蛭石或珍珠岩作插床,进行喷雾扦插,有利于插穗生根成活。插壤深度为20-25厘米,插前用0.3的硫酸亚铁溶液消毒。
插条:采条及剪条在生长季节内,采取当年生嫩枝,剪截成10厘米以上并带有2-3个健牡芽的切段作为插条。插条上切口为平口,下切口为斜口,除去基部叶片,保留上部3-4片叶片,叶片较大的留半叶,小的保留全叶,以扦插后叶片不接触插壤为原则。
药剂:处理用华中农业大学林学系研制的H1-43生根剂快蘸5秒后,随即插入苗床,插入深度为插条长度的1/3-1/2。
栽培技术
环境控制:有条件的地方用全光电子叶白控问歇喷雾效果最好。条件不具备的,可用全光连续喷雾。夏季高温季节喷雾对间从7;00-8:00开始,至傍晚7:00-8:00时止,阴天间歇喷雾,雨天不喷雾。
炼苗:当插穗生根达2-3厘米,并有一定数量(7-8条)时,可停止喷雾,视天气情况,开始每天洒水1-2次,以后逐渐减少次数,5-7天后停止洒水,使扦插苗逐渐适应不喷雾的环境条件,为移裁作好准备。
移栽:炼苗7-10天后,便可移栽。移栽前,将苗床土壤细碎,挖穴或开淘移栽,土壤粘重时,先用沙子复盖,上面再复土盖严。由于此时苗根比较幼嫩,容易折断,注意不要窝根,不要用器械将土壤压紧,而是于移栽后通过灌透水,使土壤与苗木根系自然密接。
主要价值
小叶栎环孔材,边材黄褐色,心材暗红褐色,纹理直,结构粗,质坚重,强度大,为建筑、车辆、家具、造船、农具等优良用材。壳斗可提栲胶。小叶栎果实富含淀粉,可酿酒和作饲料,其叶可养柞蚕;枝、梢头可培养香菇。小叶栎萌生能力强,术材热值高,又是优良的再生能源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