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哥儿俩
凌叔华创作的短篇小说
《小哥儿俩》是凌叔华创作的短篇小说,最早发表于1929年4月10日《新月》第2卷第2号。
内容简介
大乖、二乖兄弟两人得了叔叔买来的八哥,十分开心,但是刚得的那天就因为一个不小心,八哥被黑猫吃了。两兄弟就决定要替八哥报仇。第二天一清早,大乖、二乖到园子里守那黑猫,不料却看见一口木箱里有一窝新生下来的小猫,那老黑猫就在喂乳。于是两兄弟就被那些可爱的小猫所吸引,忘记了打那黑猫,并且再也不想起要打这咬死八哥的黑猫了。
人物介绍
大乖、二乖
大乖、二乖是纯朴、天真的儿童形象。大乖是哥哥,未满八岁,比弟弟二乖大两岁。七叔叔带了个会说话的八哥送给他们,还让他们做它的先生,教它说话,他们十分开心,但后来因为去看戏,导致八哥被猫所吃。他们本来满怀悲愤,准备找猫报仇,但是看到猫在喂小猫奶,被小猫吸引,故事也从悲剧走到了喜剧,从战争走到了和平。他们的情感变化很快,而他们对小动物的热爱,他们的与生俱来的同情心,是小说走向美好结局的基础。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小哥儿俩》中,表达了对童真童趣的欣赏之情,寄寓了对儿童成长的关注,展现了对母爱的颂扬,表现了作者对和谐家庭氛围的赞许,表达了对善良人性的礼赞。
艺术特色
小说一开始,小动物还没有出现,作着便先用一句“七叔叔,八叔叔,七个八个小秃秃”把小哥儿俩的乖巧、顽皮速写般简捷地勾画了下来。接着,小八哥出场了。小哥儿俩的心便被这个小动物主宰了。他俩“欢喜得爬在桌子上乱撂身子笑,他们的眼,一息间都不曾离开鸟笼子。”他俩高兴得顾不上吃饭,他们还计划着给八哥上课,把它训练成歌唱家。可八哥却被猫吃掉了。望着扔在地上的空鸟笼子,小哥几俩伤心地哭了起来。这一段,作者并没有直接写小哥儿俩很喜欢八哥,而是全神贯注地描写着小哥儿俩看到八哥时激动的语言和表情,竭力刻画着八哥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和童话般的幻想,描述着八哥的死给他们带来的悲哀。作者力图通过对小哥儿俩从盼八哥、和八哥游戏到失去八哥的心理描写,表现儿童对小动物的怜爱之情。
之后一段,作者首先将小哥儿俩的活动与诗一样的景色融合在一起。接着,同样是通过对人物神态、言语的描写,把麻雀、小猫给小哥儿俩带来的快乐轻快地吐露了出来。然而这对读者的感受却与前面大不相同了:如果说八哥的死让读者看到了小哥儿俩对小动物的爱,那么,麻雀和小猫的出现则让读者发现了孩子的博爱之心。“人类之爱”的主题在这里得到了升华。
作品评价
茅盾《再谈儿童文学》:“这故事当然也有它的道德方面的意义。但作者并没取了说教的姿势,单是很灵巧地写出儿童的天真来,使小读者们不知不觉受到道德方面的影响。这办法是好的。”
出版信息
1929年4月10日,《小哥儿俩》发表于《新月》第2卷第2号。
1930年,凌叔华将《小哥儿俩》等九篇儿童小说合成一集,题为《小孩》,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935年,凌叔华又将《小孩》中的作品改由上海良友公司出版,并采用本作品篇名,定名为《小哥儿俩》。
作者简介
凌叔华(1900-1990),又名凌瑞棠、凌淑华。原籍番禺(今广东广州),生于北京。父凌福彭,直隶布政使。母李若兰。夫陈西澧,江苏无锡人,北京大学教授。凌叔华毕业于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曾任《武汉日报》副刊《现代文艺》主编,后旅居英国、法国、新加坡等地,在新加坡南洋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任教,1990年病逝于北京。著有小说集《花之寺》《女人》《小孩》《小哥儿俩》等,另有英文自传体小说《古韵》及散文集《爱山庐梦影》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9 15:05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人物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