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土蜗
椎实螺科土蜗属动物
小土蜗壳是软体动物门(Mollusca)、腹足纲(Gastropoda)、肺螺亚纲(Pulmonata)、基眼目(Basommatophora)、椎实螺科(Lymnaeidae)、土蜗属的一种。高约8毫米。呈膨胀卵圆形。有4~5个螺层,皆外凸,各螺层呈阶梯状排列。螺旋部呈宽圆锥形,体螺层膨大。别名:椎实螺 痕螺 小椎实螺 鸭母螺。英文名:Galba pervia(Martens);
外形特征
贝壳小型,或中等大小,壳质薄,外形呈卵圆形。壳高约为12毫米,宽8毫米。有4—5个螺层,皆外凸,不倾斜,缓慢均匀增长,并呈阶梯状排列,螺旋部宽圆锥形;体螺层膨大。缝合线浅。壳面淡褐色或黄褐色,具有明显的生长纹。壳口呈卵圆形,较萝卜螺属的种类狭小,其高度等于或大于螺旋部的高度,外缘锋利,内缘贴覆于体螺层上,轴缘宽、垂直,或稍扭转。脐孔较宽被轴缘覆盖。
生活习性
栖息于各种静水和缓流水域,中国各地皆见。卵生,卵产出后包裹于卵袋内,在25℃情况下,8~12天可孵出幼螺,约两个月幼螺可发育成熟。为肝片吸虫和大肝片吸虫的主要中间宿主,亦为引起皮炎的程氏鸟毕吸虫、包氏毛毕吸虫和卷棘口吸虫的中间宿主。
中间宿主:
肝片吸虫的虫卵在温暖(15~30℃)的气候条件下,经10~20天发育成毛蚴,从卵中孵出,在水中游泳。遇到中间宿主小土蜗等,即钻入其体内继续发育,经胞蚴、雷蚴、子雷蚴阶段,产生尾蚴。从毛蚴进入螺体至尾蚴成熟逸出,约需50~80天。尾蚴在水中作短时间活动后,附着在水草中形成囊蚴,随动物食草或饮水而进入终期宿主体内。囊蚴在牛、羊小肠中脱囊,幼虫穿过肠壁进入腹腔,从肝表膜钻入肝实质,或经过肠静脉经门脉循环进入肝脏,在肝内逐渐发育成熟。成虫寄生于胆管,从动物摄食囊蚴至虫体成熟排卵,约需2.5~4个月(见图)。
参考资料
小土蜗.小土蜗描述.中国动物图谱数据库.
肝片吸虫.中国营养师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14 22:19
目录
概述
外形特征
生活习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