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方:一位灵性女子寻找自我的仪式》是2013年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图书,作者是赖钰婷。
内容简介
《小地方:一位灵性女子寻找自我的仪式》内容简介:2011年金鼎奖得主赖钰婷离开台北,回到双亲早已不在的故乡,随着心情的节气,从家乡出发,走遍岛内那些小乡、小镇、小聚落、小风景。她在山林、湿地、眷村、茶园、庙宇、部落之中真诚地走踏着,仔细记录步履起落间,瞬生旋灭的感悟,用温柔却坚定的笔调,在快速纷扰,贩卖观光的年代,带给读者不一样的感动与思索,以安静的姿态,在最寻常的地景中,挖掘出最不凡的风貌。
《小地方:一位灵性女子寻找自我的仪式》编辑推荐:迷茫的时候,找个人少风景美的地方出去走走吧,去看看,那些如家乡般微不足道的小地方,随心所欲地到处走走,带回一个不一样的自己。这样娴静无事的聚落,与世隔绝似的,自成一处山居岁月、无我无争的桃花源。
一位地道的台湾女子,向你介绍24个人少、风景美,适合与自己约会的小地方。
想流浪、想留白、想自由……或许只是想为心找个出口。最好的时光在路上,最美的自己在远方。
图书目录
大佛脚下9
彰化·彰化
立春
剪蔬先赋立春诗
冰雪解冻,风向改变之日,
访长者故旧,是念旧亦是布新。
再会史艳文18
云林·虎尾
雨水
雨水春雨贵如油
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
一如深植于记忆中的木偶戏时光,轰动却幽微。
上山找茶26
南投·竹山
惊蛰
惊蛰天暖地气开
春雷敲醒意念,也擂动思念的旅程。
童画眷村34
彰化·彰化
春分
春分腊雪未全消
彩虹色泽的春日,老眷舍、小巷弄,
自有此时天涯。
买一只茶笼仔42
苗栗·狮潭
清明
佳节清明桃李笑
节候清爽明媚之际,
静静追溯生命之重,理解生命之轻。
南庄一梦51
苗栗·南庄
谷雨
谷雨雪断霜未断
春末的气味,有种不确定的美。
正如南庄,老街热闹,山村寂寥。
云中书60
花莲·寿丰
立夏
却是石榴知立夏
台湾东岸的天、山、云、海、日光,
色调辉映的纯净之旅,此时最宜。
重返伊达邵71
南投·鱼池
小满
小满温和春意浓
惠风和畅的时节,走访日月潭水社,
码头外围悠悠浮荡的邵人故事。
七将军庙81
台中·大里
芒种
东风染尽三千顷
小小庙宇,承载着童年的记忆。
我在乡间稻谷成穗的季节,踏寻最初的信仰。
盐田光景90
台南·七股
夏至
夏至阴生景渐催
光照下,无人的盐场。盐田、盐工的过去、现在,
铺陈出南台湾西南沿海的盛衰故事。
白河莲想97
台南·白河
小暑
小暑才交雨渐晴
暑热之气涌动的白河。
看莲花初绽、初落,别有一种世俗不惊、暑热不侵的美。
我们的龙眼山105
台中·雾峰
大暑
赫日炎威岂易摧
龙眼盛产之际,惦念起远方山林果树的气味。
高美湿地浪行114
台中·清水
立秋
微凉喜到立秋时
秋日,湿地上的黄昏,空气中淡淡的土味。
诡谲的天色,像一幅心灵图景。
旅宿大洋之西122
花莲·寿丰
处暑
处暑优尽秋色美
奔赴大洋之西,在朗阔的天景之下。
在金黄色、炎热的秋天,海是汹涌不息的意念。
街影回眸130
台北·万华
白露
白露垂珠滴秋月
秋夜露重,充满历史感的街廓,
隐隐散发着潮湿的气味。
内湾之味143
新竹·横山
秋分
景逢三五秋分夜
乡间溪岸的秋景,衬着野姜花浓郁辛辣的气息。
秋分时节,山村内湾的粽香。
川中岛151
南投·仁爱
寒露
草根寒露悲鸣虫
赛德克人的历史静静摆置在日常里。
天气微凉,我安静地行走于北港溪畔。
烟声独行159
台中·和平
霜降
霜降幽林沾蕙若
深秋密语,单纯心念的旅行。
反景入深林,都是心象的显影。
行走东埔167
南投·信义
立冬
立冬地冻白天消
温泉之乡的冬旅,布农人聚落的山地里,
团客未至前的慢时光。
轨道上的寂寞176
台中·后里
小雪
小雪晴时不共寒
骤暖骤冷的天候,阴晴不定。
搭上一列火车出发,随意找一个小站下车也好。
风中渔港183
苗栗·竹南
大雪
大雪深寒万木僵
咸涩的气味,随漫天扑灌的海风。
冬日渔港,写着鱼贩脸上的风霜。
赶在寂寞离开侯硐之前190
台北·瑞芳
冬至
冬至阳生春又来
冷的时候到侯硐,在小面摊前,
这煤村历史正翻过一页。
太平山遇雪199
宜兰·大同
小寒
小寒初渡梅花岭
寒流来袭,天候不稳的山行。
生命中的行旅,有计划之内的圆满,
也有机遇带来的惊喜。
山行对话209
南投·仁爱
大寒
大寒却暖雪晴天
山一直等在那里,随时可以出发。
农历年节之前的山旅,像是一种总结,又有开端的期待。
行走索引217
作者简介
赖钰婷,台中人。散文作品屡获奖项,2004年以《来去蚵乡》获时报文学乡镇书写奖,确立其于同辈作者中,独特的城乡散文书写风格。2010年于《幼狮文艺》撰写“台湾镇镇走”专栏,以散文的质地,描绘行走于台湾乡镇、聚落风景间的心情感悟,广受好评。2011年荣获金鼎奖。著有《彼岸花》、《小地方》。
序言
自序
这篇自序写了很久。落笔之际,意念纷杂、千丝万缕,不知该从何说起。从立春至大寒,二十四节气编缀而成的篇章,我自己细细读着。那些曾以为淡忘的时空,在一瞬之间,突然清楚起来。
不由便得想起了最初的心情,那些来去走踏,极为隐匿,近似追忆的追寻。那时,母亲已经是肝癌末期的患者了。我在台北,守着我的工作,假日车途往返,脑海涨满了郁积的情绪。
当一切随时会崩坏,我知道命运又将复制一次绝情的死别。在父亲亡逝之后,胸口还隐隐作痛的我们,以及孤独活着的母亲……我不能停止忧伤的想象,在无常的掠夺中,究竟该如何抵抗无情与消逝?
在一连串探病与奔丧的车途中,带着困惑、茫然、自我质疑的心绪,我逐一回想自己的故事。
那时,我默默许下诺言,企图想将我看到的、记住的样子,好好写下来。可是我究竟想写什么,能写什么呢?
我太早离家、离乡,和多数年轻人一样,急于辨识大城里新燃起的霓虹,身上已全然嗅不出泥土的气味。
我还记得母亲在病榻上拉着我的手,叮咛我,别熬夜、记得吃饭,记得成长过程中,许多微小的快乐……我不断回想那些可能在岁月中遗失的细节,像个家乡客,开始走荡在田野之间,摸索嗅闻过往亲族与土地的气味。
我开始去走、去看,那些和我家乡一样,微不足道的小地方。我的心好像被释放了,有了空白的开始。
在众多都会流行、个人情志书写的潮流中,我确实而真诚地走踏着。仔细记录每一步履起落间,瞬生旋灭的感悟,于那些当下所见,不甚大景的日常。
感悟可能微小,但我认为那是人与土地交流最可贵的东西。一如先前于中学课堂上对学生讲授柳宗元的作品时,内心的感触。对于地大物博的中国疆域而言,永州何其微不足道?相对于那些大山大水,不论从历史、地理、文化各个层面而言,永州哪里有值得大书特书的壮阔?可是我们在意的真的是名山大川的壮阔吗?我们想知道,并为之动容的,是在特定时空之下,地景与人的契合感悟,那关乎一个人的精神气质、生命情调。柳宗元笔下的永州,是柳宗元个人的永州;一如苏轼笔下的黄州,是饱和他生命波澜、心绪观照的黄州。
这是我对地景文学的比附与想象,也将此作为用书写标志自我的期许:我要写那个对我有意义的、值得写的素材,专属于我的触发与质性。我想透过书写,传递意念、温度和思考。
这些篇章整整写了两个四季。
在四十八个节气中,我来回穿行于山林、湿地、海洋、农村、渔村、眷村、茶园、庙宇、部落、街市之中,感受着台湾西南沿海的落日、潮汐、莲潭、盐田、鱼塭、澙湖,也着迷于东海岸太平洋的浩瀚深邃、峭壁纵谷的青森险要。我亲近了邵人、阿美人、布农人、赛德克人的生活,理解了他们的历史,也看到了差异的困境。登上合欢东峰、主峰、石门山,跨出了认识百岳的初阶。遇见了画房子的老荣民、编织茶寿的客家妇人、驾驶观光游艇的船长、软鞍的采茶妇、卖莲藕粉的老翁、七股驾驶游园车的昔日盐工……我记得他们温暖善意的样子。那是台湾乡间纯朴热情的庶民脸谱。
岛内行走。寻常、简单的地景,却拥有非常、不凡的风貌。
当你开启了书页,阅读我写下的故事,不妨也找个时间,依照心情的节气去走走。或许我们会在彼此安静的游荡中,被同一处静谧的深刻撼动。这会是多奇妙的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