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奓湖位于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南部永安街小奓山脚下,东南与黄陵镇相交,北部与梦山镇毗连,西南与永安镇相邻。湖泊水面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3°59'1”,北纬30°25'2”。
形成来源
小奓湖湖区地貌属平坦平原类,是由汉江泛溢沉积而成的,为汉水与长江漫滩交汇而构成的低洼地段。
位置境域
小奓湖位于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南部永安街小奓山脚下,东南与黄陵镇相交,北部与梦山镇毗连,西南与永安镇相邻。湖泊水面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3°59'1”,北纬30°25'2”。据20世纪50年代实测,小奓湖附近有重阳湖、世成垸湖等零散小湖,湖周共有大小湖汊29处。现有湖泊4处,小奓湖基本保持原状。新中国成立初期,小奓湖湖泊面积为19.0平方千米;围垦后,湖泊面积为7.7平方千米;2012年,水面面积9.83平方千米。
水文特征
小奓湖属于内陆淡水湖泊,汇集其西北部的九真山、龙霓山、奓山等山丘的地面径流,承雨面积80.6平方千米,水呈弱碱性,水质为Ⅲ类。新中国成立初期,小奓湖当中水位19.93米时,相应容积4258万立方米。围垦后,当中水位18.13米时,相应容积1172万立方米。2012年,小奓湖平均水位18.75米,水深1.5米左右,相应容积1600万立方米。
流域特征
小奓湖湖区气候属北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气候明显,冬冷夏热,雨热同季,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均气温17.0℃,无霜期269天。年均降水量1328毫米,最大年降水量1866毫米,最小年降水量631.1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80小时。
湖区水系
小奓湖水系由周边山丘迳流来水汇集成湖,小奓湖原属东荆湖水系,湖周奓山街地段有陡沟、黄金港、巴巴湖、平湖、宁家汊等较大湖汊。仅有一个出口,即从德丰闸经奓湖至小奓湖泵站,与东荆河相遇,最后注入长江。
旅游资源
小奓湖湖区有陈昌浩故居、张执一墓及鲁肃点将台遗址等人文景观。鲁肃点将台遗址位于梦山琊环村一组程涂湾,系一长30米、宽20米、高3米的一座人造土台,传说为三国时期吴国鲁肃点将阅兵之地。
小奓湖周边经济较为发达。湖周的梦山街为湖北省十强乡镇,永安街为武汉市明星乡镇,永安街新六村为武汉市著名的旅游乡村,每年到新六村旅游的外地游客超过10万人次,当地人均旅游收入超过8万元。
历史文化
湖区人物
熊伯龙(1616~1669年)字次候,号塞斋,别号钟陵。蔡甸奓山燕儿嘴人。熊伯龙出身于仕宦之家,曾祖父熊珙曾任明朝楚王府典宝,祖父熊士章随熊珙至汉阳侍奉。父亲熊鸣盛,明朝天启元年(1621年)举人。鸣盛生子女5人,长子伯龙,次子仲龙,三子叔龙。清顺治年间,伯龙、仲龙、叔龙先后选为拔贡。伯龙生子2人,长子正策,次子正笏。熊伯龙幼聪敏,能诗文,下笔有风采。就学于汉阳县嵩阳寺,攻读刻苦。清顺治五年(1648年),熊伯龙由拔贡举顺天乡试,名列第一。第二年,清朝第一次开科取士,以《廷试策》一文,顺治帝钦点一甲二名,湖北黄冈人刘子壮获状元,熊伯龙获榜眼,时称“熊刘”。黄榜散布,举国震惊。后人遂在省城贡院所在地(今省实验中学一带),高竖大牌坊正面书“惟楚有材”,“惟楚有材”这一赞语在荆楚大地广为流传。熊伯龙在顺治朝的12年政治生涯中,治身最谨,博览群书,一生手不释卷。历任国史院编修、侍读、国子监祭酒、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是康熙帝的启蒙老师。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熊伯龙写成《无何集》一书。《无何集》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无神论的优良传统,集纳从春秋战国以来经、史、子、集中无神资料,从儒学立场出发,全面系统地批判宗教神学和世俗迷信的各种表现,冲击神权,是一部充满战斗精神的无神论著作。清著名经学家吴云溪说:“《无何集》一书,非有大识见者不能作,非有大学问者亦不能作。不读此书,生只算醉生,死只算梦死!”著名汉学家阎百诗说:“予上下千古,自汉以前得一大异人,曰王仲任;自汉以后得一大异人,曰熊次侯。”又说:“仲任、次侯,二而一者也。”
陈昌浩(1906~1967年)蔡甸奓山人。民国十五年(1926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民国十九年(1930年)转为共产党员。民国二十年(1931年)9月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3月,先后任红四军政治委员、红四方面军总政治委员和中共鄂豫皖分局军委副主席、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1943~1952年,在苏联外国文书籍出版局工作并编写《俄华辞典》。1952年春回国后担任中央马列学院副教育长,1953年起任中央编译局副局长。1967年7月30日去世。位于奓山长新村一组代家庄6号的陈昌浩故居,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坐西朝东,平面呈长方形,面阔三间10.7米,进深16.7米。有前厅、天井、大厅及左右厢房等主体结构,内部为木架梁结构,天面为黑瓦。
张执一(1911~1983年)原名锦唐,蔡甸梦山人。民国十五年(1926年)参加革命,次年5月加入共青团,民国十七年(1928年)7月转为共产党员,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9月任中共武汉特委委员兼共青团武汉特委书记。10月底因叛徒出卖被捕,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8月出狱,改名执一。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五师十五旅政治部主任。解放初任武汉市副市长,1954年调任北京,历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1983年5月病逝于北京,1986年迁葬故地。位于奓山群雁村一组杨湾的张执一墓,直径10米,院墙高1米,正中立有方柱碑,上刻“张执一同志永垂不朽”,碑座正面镶嵌有大理石碑刻,内容为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题写的挽诗。
社会生活
湖区治理
1977年以前,每年汛期,湖周农田常受渍涝。1977年小奓湖泵站建成后,基本解除渍涝威胁。湖中常年可通行木船。每年夏季,沿湖一带农民常到湖内绞草做绿肥,有部分养鸭专业户还在湖边放养鸭群。
水产养殖
小奓湖常年有大量营养物质流入湖内,湖底淤泥深达60厘米,含有较丰富的腐植质,为中型富营养型湖泊,适宜于发展水产养殖。小奓湖渔场养殖面积9.6平方千米,湖内共有鱼类6目,10科,36种。其它水产也比较丰富,虾、鳖、蟹、蚌的产量也比较可观。湖内浅水处盛产莲藕,也是沿湖居民的一大收入。湖中常年可通木船,每年春末,夏初,湖周的农民驾船入湖绞草作绿肥,以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还有农民在湖里放鸭,开拓副业。1980年,仅珍珠养殖方面的优良母贝三角帆蚌产量达55吨。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