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既是为在职研修的小学语文教师设计的,也是为师范院校职前教师培养设计的。它的写作思路来源于我们与一线小学语文教师一起开展的研修实践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本书是我们研修活动实践的文字呈现。在和一线教师共同开展研修和编纂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正视教育情境的复杂性和教育问题的整体性,力图引导小学语文教师从多个视角去理解和审视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活动。因此,这本书不同于常见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大学教材,它不刻意追求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自身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和严密性,也不把所讨论的问题限制在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研究边界内,而是从小学语文教师所面对的真实的教育情境出发,从存在于真实教育情境中的具体的语文教育问题入手,力图引导教师借助现代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和文学的研究成果,从不同的理论视角,重新审视自己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各类语文教育问题,重新理解教育,重新理解语文学科和语文课程。因此,在每一个章节,我们都试图从具体的案例引入,通过案例揭示问题;然后进一步提供相关理论,帮助教师理解问题,寻求新的解释;最后再回到具体的案例,回到真实的教育情境,力图引导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我们把这一研修思路简称为“真情境—小问题—高观点”。
本书主要涵盖了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知识结构——作为一名语文
教师如何理解语文课程要传达给学生什么,了解如何进行识字、阅读等方面的教学及其改革实践,理解语文学习中的差生、错误也是一种资源。本书的突出特点在于将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问题置于真实的语文教育情境中,通过对真实问题的分析、关键理论的阐释、典型案例的解析,引领师范生或在职教师认识职业角色,深入理解语文课程,科学评价语文教学等。
王云峰,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教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30多年来,一直从事语文课程教学论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研究;近十余年来,参与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研制与修订工作;发表了《语文教学模式的建构、解构与重构》等50余篇学术论文,出版了《义务教育学生学业水平城乡差异分析及对策研究》等著作。
马长燕,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讲师,多年从事《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学及研究工作,以及一线小学语文教师的学科专业培训和校本培训工作。出版了《小学语文教学基础》、《汉字学与小学识字教学》等专业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