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尾真鲨
真鲨科真鲨属动物
小尾真鲨(学名:Carcharhinus porosus)是真鲨科、真鲨属鲨鱼。刚出生的幼鲨体长为31-40厘米。成年体长为0.9-1.1米长,雌性长得比雄性大。最长达到137厘米。薄的梭状鲨;口鼻部通常长而尖(鼻孔之间的长度为1.2-1.8厘米);圆的和大的眼睛;眼后一系列明显的毛孔;鼻孔尖,鼻基部狭窄;上唇短,上前牙具窄斜点;下齿前部狭窄而笔直,侧面倾斜;背肌间无提拉;第一背鳍宽三角形;第二个背侧的起点在肛门中点之上或稍稍位于肛门中点之后;胸小,稍弯曲;肛门鳍有很强的缺口。尾部没有龙骨;尾鳍强烈不对称。背面和侧面通常为灰色,底部为白色;没有痕迹的鳍。
动物学史
小尾真鲨最初是在1840年被兰扎尼(Ranzani)称为Carcharias porosus。但是,此名称后来更改为Carcharhinus porosus(Ranzani,1840)。属名Carcharhinus源自希腊语“ karcharos” (意思是锐化)和“ rhinos” (意思是鼻子)。
形态特征
刚出生的幼鲨体长为31-40厘米。成年体长为0.9-1.1米长,雌性长得比雄性大。最长达到137厘米。薄的梭状鲨,具有细长的梭形身体。口鼻部通常长而尖(鼻孔之间的长度为1.2-1.8厘米);圆的和大的眼睛;眼后一系列明显的毛孔;鼻孔尖,鼻基部狭窄;上唇短,唇沟小而不起眼,上前牙具窄斜点,两侧刻有锯齿,中心笔直,两侧斜;下齿前部狭窄而笔直,侧面倾斜;鳃开口短。背肌间无提拉;第一背鳍宽三角形,低,具钝和尖的先端,起源于自由背部的胸鳍尖端后面;第二个背鳍的起点在肛门中点之上或稍稍位于肛门中点之后;胸小,稍弯曲,具圆形或尖尖;无背间脊。肛门鳍有很深的凹痕。尾部没有龙骨;尾鳍强烈不对称,下叶发育良好,在上叶背表面上方有起伏的脊,并在同一叶的顶端向下开槽。背面和侧面通常为灰色,底部为白色;没有痕迹的鳍。
栖息环境
小尾真鲨常见于大陆架上的水域,更喜欢河口栖息地的泥泞底部。它沿着底部游动至36米的深度。
生活习性
在生活的头四年中,小尾真鲨的生长速度为每年7厘米,而到成熟后则减慢至每年4厘米。
小尾真鲨是一种偷袭掠食者,主要以包括海鲶、黄鱼、鲹鱼和髭鲷在内的小鱼为食。小尾真鲨也吃水生无脊椎动物,包括螃蟹。成年的小尾真鲨以其他的弹性鳃类动物为食,例如双髻鲨(Sphyrna spp.)和斜锯牙鲨(Rhizoprionodon spp.)。
分布范围
海域:分布于从墨西哥湾北部到巴西南部的西大西洋中,但在加勒比海却没有。在东太平洋,从加利福尼亚湾以南到秘鲁的浅海沿岸也有分布。
国家:伯利兹、巴西、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萨尔瓦多、法属圭亚那、危地马拉、圭亚那、洪都拉斯、墨西哥(韦拉克鲁斯州、塔毛利帕斯州、瓦哈卡州、恰帕斯州、科利马州、下加利福尼亚州、索诺拉岛、锡那罗亚州、金塔纳罗奥州、格雷罗州、米却肯州、塔巴斯科州、哈利斯科州、纳亚里特州、下加利福尼亚州苏尔州、尤卡坦州、坎佩切州)、尼加拉瓜、巴拿马、秘鲁、苏里南、美国(德克萨斯州)、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
繁殖方式
雄鲨的性成熟长度为0.75米,雌鲨的性成熟长度为0.84米。繁殖方式是胎生卵黄囊。妊娠期约为10个月或更长时间。出生在巴西附近水域的春季和夏季。每窝幼崽有2-9条幼鲨,具体取决于雌性的大小。尽管缺乏有关小尾真鲨寿命的数据,但根据椎骨样本,长度约1米的个体已被确定为12岁。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06年 ver 3.1——数据缺乏(DD)。
主要价值
小尾真鲨的经济价值不大,主要是在其他渔业的刺网中作为附带捕获物捕捞。新鲜的鱼肉在市场上出售,供人食用,而鱼翅可用于制作鱼翅汤。该鲨鱼也被加工成鱼粉,并且从肝脏中提取油。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3 14:18
目录
概述
动物学史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