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崔沟村位于洛阳以北的
邙山丘陵上,距市区10公里,隶属于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常袋镇,地处
常袋镇东南部,西距
小浪底专用线1.5公里,连霍高速(G30)、310国道(G310)公路从村南穿过,南距
洛阳机场2.8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北与
赵凹村隔沟相望,东与
石碑凹村毗邻,南和西南分别与
麻屯镇的水泉村和后楼村接壤,西和西北分别与
半坡村、
武家湾村相邻。全村共3个生产组,全村耕地面积845亩,其中水浇地800余亩,
粮食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红薯为主。村庄地势西高东低,全是丘陵沟壑地貌,特色产业有机械零部件加工、花卉苗木种植等,村西有常袋千亩红提葡萄种植园。
概况
小崔沟村隶属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常袋镇。村庄地势西高东低,全是丘陵沟壑地貌,海拔多位于240-290m之间,村西有常袋千亩
红提葡萄园。小崔沟村位于常袋镇南部,西距小浪底专用线1.5公里,连霍高速公路(G30)、新310国道(G310)从村南穿过,南距洛阳机场2.8公里。北与赵凹村隔沟相望,东与石碑凹村毗邻,南和西南分别紧靠麻屯镇的水泉村和后楼村,西与半坡村相邻,西北与武家湾村接壤。总面积约1.3平方公里,林地面积约50余亩,村庄占地约0.4平方千米,现有耕地面积845亩,其中水浇地800余亩,全村3个生产组,214户居民(不包括在外工作,生活居户),人口889人(据2007年参加
新农村合作医疗统计)。
根据孟津县文史资料记载:1936年,暴雨山水冲出的《宋故朝奉郎守尚书工部郎中分司西洋上柱国赐紫金雨袋》、《江公墓志铭》中记载:“是岁改明道,末年科十月二十九日,葬于洛阳平乐乡上店里,从先茔也”。是岁改明道(宋仁宗赵祯的年号),末年(1033年),冬10月29日葬于洛阳县平乐乡上店里,小崔沟一带在北宋叫上店里,这是我们难以想到的。另据所传说在小崔沟村以前还叫盘龙山。
又据《崔氏族谱》记载:“予至小崔沟观其村居地势乃知是山发源,井庄东南迤逦数十里至小崔沟去而如神龙回首顾尾状,是村背依高山前临大溪东北突出一峰西南亦起一峰与东北各相峙大溪之水至东北峰向南流过村舍后有小溪水东流会小溪水到西南峰之后转向东流此小崔沟也。”说明小崔沟由
朝阳镇大崔沟迁入沿沟而居始成小崔沟至今。该村居民姓氏以崔、王、马、孙、张、贾、李姓为主,近年又迁入的有张、刘姓,其各姓氏的情况略如下述:
崔姓自朝阳镇大崔沟数世迁入小崔沟已400余年(明末),迁入时连同二世祖祖茔一并迁入。二世祖为兄弟二人,一留大崔沟,至今已繁衍至二十八世,一至小崔沟,现已有138户。
王姓三支:一支自
乾隆十二年(1748年)由洛阳苗沟村迁入小崔沟桥东,始祖王文虎墓被盗,据墓志铭了解。一支于清初从洛阳市
古城乡董圪堪村迁入王坑。一支于清末从朝阳镇黄凹村迁入桥东,本姓汪,后由于家族关系随王姓,三支共计41户。
孙姓,据洛阳谷水《孙氏族谱》(安乐世家)载:“据该村国正称:其祖父士华,世居谷水,家贫,以箍漏锅为生,后因荒乱,飘泊至石碑凹村沦为长工,于清末定居小崔沟至今,计10户。
马姓,祖居洛阳市
瀍河区马坡,于清末迁入小崔沟,计13户。
贾姓于明末自山西
洪洞叔侄二人迁入孟津,叔迁入城关镇贾滹沱村,侄迁入大阳河村,贾氏十五世孙贾指于民国三年(1914年)由大阳河迁入,计5户。
张姓二支,一支于明初从朝阳镇官庄庙沟迁入
石碑凹,为石碑凹老户人家,清末从石碑凹迁入定居至今。一支张旺于1975年从杨沟村男到女家落户而入赘王景太家,共计4户。
李姓,原为石碑凹老户人家,其历史比张姓历史还长,始祖为宗
石守信家族墓守墓。于民国十一年(1922年)迁入计1户。
刘姓三支:一支刘连柱于1983年从
拐坪村男到女家落户而入赘崔鸿钧家;一支刘占伟于1995年由城关镇徐家岭村男到女家落户入赘崔广欣家;一支刘春于2006年由石碑凹村南湾男到女家落户入赘李富寿家;计3户。
经济产业
小崔沟村,1958年前人均耕地将近2亩,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世居沿沟之户逐年已从窑洞全部搬入新居,随人口增加,村庄扩大,现在人均耕地不足1亩。
粮食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红薯为主,建国初期粮食单产50余公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通过兴修水利,平整土地,化肥应用,使小麦单产已达400余公斤。
1963年小崔沟村在公社包村干部徐巨灿的帮助下发展苹果70余亩,后因管理不善,经济效益不佳,于土地承包到户前后已大部分刨掉,现存不足10亩,收益尚可。
1957年以后,小崔沟村连续兴办过细菌肥料、
自行车配件、标准件、电瓶、节煤炉等小型企业,后各因经营不善和其他原因而先后停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村民崔利民于1995年办起机加工,由原来的两台车床发展至今天的16台各种车床,最近又投资40万元建起了5吨天车的大车间(长42米,宽15米)一个,其固定资产累计达100万元,生产蒸蒸日上,现已成为常袋镇财政收入的主要纳税户。
发展情况
1945年小崔沟已办起村学(初小),至
文化大革命初期先后有张立、张文学、张元振(赵凹)、王建华(杨树沟)、杨玉坤(常袋)、姚玉坤(姚凹)、刘敬斋(常袋)、任逢山(偃师)、石中和(庙后)、莫书范(
朝阳)、韩子华(韩庄)、刘超(常袋)、周大治(东小梵)等教师在小崔沟任教,期问每学年(四级)学生均在八、九十人之数,最多年份已超百人,教育质量良好。特别在1991年间洛阳日报社爱心支助资金3868元,群众集资。7000余元,在支部书记孙书俭、村长崔广彦的带领下,建起新校舍一所。从1966年至今小崔沟已先后走出大学生25人。
小崔沟村解放前夕及解放后有祖传医药世家王学,在周围村庄为民众解除病痛,自制的起药和长药疗效独特,后随本人去世而失传。1990年有村民崔利芝办起第一所卫生室,随后王伟芳、杨变侠先后也办起卫生室。而后崔利芝、王伟芳出嫁后停办。现只剩下杨变侠一所,杨变侠热心为村民服务。为提高医术。近年来,先后多次到县医院,
洛阳市中心医院进行多科室实习,深造,如今常见病,多发病已手到病除。外村也多有人次慕名前来诊治,疗效甚佳,受人称赞。
2000年以前,小崔沟村道路均为土路,雨天泥泞难行。2003年村两委率领全村村民集资,又加上洛阳市城市建设勘探设计院院长崔发善及其父崔景玉集资修通了一条至小浪底专用线,并通到各户的沥青路,改善了交通面貌。2004—2005年洛阳市电厂在小崔沟及
石碑凹间修建输送煤灰灰坝,将原沥青路轧坏,灰坝工程结束后,电厂重修坝南至小浪底专用线连线的2千米的水泥路。一组、三组利用被占土地赔款修通各居户间水泥路,彻底改变交通面貌,促进经济发展。
1983年以前,小崔沟村没有水利设施。1983年和武家湾分大队后,分给一眼机井,还在武家湾六组境内,1993年二组利用国家扶持的贷款和群众集资打深井一眼。2006年一、三组利用电厂占地赔款各打深井一眼,并全部安上地埋管,彻底改变了小崔沟灌溉面积,全村845亩地,800余亩变成水浇地,早涝保收,亩产已达450余公斤。
1967年小崔沟村在支部书记马耀亭的带领下,崔富欣主抓建起了高低压线路,使村民真正点灯不用油,磨、碾不用牛。2000年春,国家进行电网改造,在村两委的带领下,拆除破旧线路、重新规划架线,一户一表,彻底改变“人情电”、“霸王电”等不良倾向,从而带动家用电器发展。
小崔沟于1997年安装了3部固定电话(孙书俭、王山、崔同玲各1部),2000年以后发展到大部分家庭。近年随着移动电话普及,现在大部分村民携带手机进行通讯,真是实惠又方便。
人民生活
解放前,受帝官封三座大山压迫,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解放后至文革前,人民有了土地,当家做主,但由于土地贫瘠,生产条件落后,粮食产量低,不能真正解决温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土地承包到户充分调动了群众生产积极性,生产条件改善,粮食产量逐步提高,基本解决群众温饱。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党的方针政策惠及千家万户,世居窑洞的农户,在解决温饱有余,经济条件提高的基础上户户建平房、楼房,现已全部搬人新居,特别近几年,党的“三农’’政策落实,农民种粮积极性更高,多余劳力出外打工,进厂务工。农民家家有余粮,多户有存款,彩电、洗衣机、通讯工具基本普及,摩托车、电动车已成为普通的交通工具,如今冰箱、空调、小车、厨房电器已进人部分家庭,新农村建设正朝着小康社会迈进。
名胜古迹
小崔沟村解放前建有奶奶庙一座,内塑有白衣奶奶神像及二侍女像,解放前及解放初期香火较盛,1957年拆除。
基层组织
解放前小崔沟属洛阳县金溪乡,甲长崔永庆、王揪子。解放初期成立小崔沟农会,主席王景太、崔鸿儒、王忠娃。1953年属洛阳县第一区半坡乡,主席王廷瑞,乡长郭铁良、崔广欣、会计崔芳间。1955年属洛阳县高级社半坡五一社,1957年属孟津县麻屯区婆罗窑乡,1958年属麻屯公社半坡五一社,1962年属常袋公社,1963年属常袋乡武家湾大队,1983年属
常袋乡;2002年至2010年,崔广彦书记、村长一肩挑。党员26人。
民间艺术及风情
小崔沟村于解放前由崔、王两姓成立两个社火(关爷社和奶奶社)主要在社13家,从第一家开始每年负责养羊一只,到春节时在社其他各家兑米、面、菜等物在其家聚餐。依次类推,同时从初一至灯节,两社鼓、锣、镲进行对赛,看谁打出威风,1957年并入半坡。
1999年小崔沟村在郭秀丹的带领下组成由30余人的
秧歌队,打破旧秧歌传统,与舞蹈相结合,以全新面貌排练,在2000年乡灯节会演时得到乡领导好评。2001~2005年乡灯节会演时均获得一等奖,两次代表乡出席县灯节汇演。
据《崔氏族谱》记载:崔氏始祖自山西
洪洞迁于河南,相传五门,后迁河北横岭。再后迁巩县自沙,后迁孟津油坊街,后迁洛阳太古庄,后迁大崔沟,传之数世迁小崔沟一门。嘉庆23年谨序,同治十年重修,民国21年(1932年)再修共计有乾、元、元、亨、利、贞五本《崔氏家谱》。2004年春有大崔沟崔迁印、崔鸿俊,小崔沟崔广金代表崔氏族人搜集资料,续编新谱,并把乾、元、亨、利、贞五本合印,为第一部,新谱为第二部,后又把一部、二部合订重印。该谱现存县图书馆一本。
人物
王克周:(1907年4月一1978年4月),解放前任伪政府郑州军械处处长,其间多次为共产党提供枪支弹药。
崔明珍(崔东):(1907年8月一1989年3月),解放前为中共地下党员,护送过刘少奇等领导路过。解放后任陕西省
临潼县医院院长。
崔永静:1931年8月生,解放前在北京上学时参加党组织,1948年随军南下,解放后任
沈阳军区气象台台长,四清时任陕西省临潼县工作队队长。
崔同伟:1933年生,河南省党校大学班毕业,历任三门峡工商局局长,洛阳市五金交电公司经理,市肉联厂书记,市供销社主任。
崔同庆:1935年4月生,历任洛阳市蔬菜公司财务科长,市盐业公司经理。
崔根茂:1942年元月生,1980年任洛阳市第二汽车修配厂生产总调度,1994年任二分厂副厂长(北京)享受正科级待遇。
崔广金:1947年3月生,1966年参加教育工作,1994年被聘为中学一级教师。
崔发善:1953年6月生,历任市建委设计科科长、市城建勘察设计院院长等职。
崔太云:1953年4月生,1976年8月参加教育工作,1995年被聘为中学一级教师。
王润侠:女,1957年11月生,1979年8月参加教育工作,1995年被聘为小学高级教师。
刘素娟:女,1957年3月生,1976年12月参加工作,2007年10月被聘为小学高级教师。
崔宏刚:现任洛阳市统战部副部长。
崔治国:1963年3月生,1985年毕业于长沙工程兵军事院校,工程师,团级待遇。
崔景立:1976年3月生,1999年6月毕业于
湖南大学土木系,给排水专业,同年7月应聘于机械工业部第十设计院(洛阳),2004年4月转人机械工业部第六设计院(郑州)工程师,历年来共发表省部级专业论文10余篇,国家级论文1篇。
崔连柱:1924年7月生,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编入志愿军600团3连,职务战士。1953年6月牺牲于战场。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