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恩小惠,不知为政
战国时期孟子及其学生创作的语录体散文
《小恩小惠,不知为政》出自《孟子》的《离娄章句下》。政治家治国平天下,当以大局为重,而不应以小 恩小惠去取悦于人,更不应以此来沽名钓誉。
作品原文
小恩小惠,不知为政
子产①听郑国之政,以其乘舆②济人于溱洧③。孟子曰:“惠而 不知为政。岁十一月④,徒杠⑤成;十二月,舆梁⑥成,民未病涉也。 君子平其政,行辟⑦人可也,焉得人人而济之?故为政者,每人而 悦之,日亦不足矣。”
作品注释
子产:名公孙侨,字子产,春秋时郑国的贤宰相。
②乘舆:指子 产乘坐的车子。
③溱(zhen)洧(wei):两条河水的名称,会合于河南 密县。
④十一月:周历十一月为夏历九月,下文十二月为夏历十月。
徒杠:可供人徒步行走的小桥。
舆梁:能通车马的大桥。
⑦ 辟:开辟,即开道的意思。
作品译文
子产主持郑国的政事时,曾经用自己乘的车去帮助人们渡过 溱水和洧水。孟子评论说:“这是小恩小惠的行为,并不懂得从政. 如果他十一月修成走人的桥,十二月修成过车马的桥,老百姓就 不会为渡河而发愁了。在上位的人只要把政事治理好,就是出门 鸣锣开道都可以,怎么能够去帮助百姓一个一个地渡河呢?如果 执政的人要去讨得每个人的欢心,那时间可就太不够用了。”
作品读解
诸葛亮说:“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三国志》)裴注引 《华阳国志
说的正是孟子的意思。
子产用自己乘坐的车子去帮助老百姓过河,这事在一般人看 来是属于爱人民的美德,因此传为美谈。但孟子从政治家的角度 来要求子产,则认为这是小恩小惠的行为,治末而没有能够治本, 于事无补。与其你这样一个一个地去帮助老百姓过河,倒不如利 用你手中的权力为他们把桥修好,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使他们 再也没有过河的烦恼。
也就是说,政治家治国平天下,当以大局为重,而不应以小 恩小惠去取悦于人,更不应以此来沽名钓誉
从这个角度来说,孟子的观点是很有道理的。
作品出处
《小恩小惠,不知为政》出自《孟子》的《离娄章句下》。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周游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孟子》有七篇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
作者简介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逻辑严密,尖锐机智,代表着传统散文写作最高峰。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即“人之初,性本善。”
参考资料
离娄章句下.文言汉语网.
孟子.古诗文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02 13:18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作品注释
作品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