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戏骨: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是根据曹雪芹小说《红楼梦》及1987年影视版本改编的古装剧,由
刘玉洁执导,
罗熙怡、
释小松、
周漾玥、
钟熠璠、
郭飞歌、
陶冰蓝、
钟奕儿、
肖杨博涵等联袂主演。
书香世家的林黛玉丧母后千里迢迢从苏州赶来京城投靠贾府,贾府本是四大家族之一,因贾元春进宫封妃而越发兴盛。林黛玉在外祖母贾母的呵护下成长,常爱与贾宝玉、薛宝钗等兄弟姐妹们一同读书作画。在元妃省亲后,林黛玉与姐妹们一同住进了园子里。
另一边,乡下的庄稼人刘姥姥因家穷,带着孙子板儿来贾府攀亲戚,面对这个八杆子扯不着的穷亲戚,贾府也真诚善待,不仅让刘姥姥住在贾府,还带她游大观园,体验了一把“神仙”般的日子,临别时更是赠予了足够的钱财让姥姥带回家。贾府的善举,也使刘姥姥在贾府衰败后,成了救贾府的关键人物。
潘礼平成立小戏骨团队试演了一个片段后,他觉得有点味道,便尝试拍《焦裕禄》等。一来潘礼平想体现反差的极致化。二来这对孩子也是很好的引导,有教育意义。随着演员库和团队扩大,《
白蛇传》《三国》等翻拍也进入视野。然而,当导演组提议翻拍《
红楼梦》时,潘礼平觉得基调灰暗,并且小孩子没有鉴别能力,容易被诱导,所以一开始并不同意。
编剧
刘玉洁仍然坚持建议拍摄。她花了一周时间,从《红楼梦》中挑出“刘姥姥进大观园”这条叙事线,同时去掉爱情线,这样既能贯穿贾府兴衰,又没有不适合孩子拍摄的内容。刘玉洁将写好的剧本给潘礼平看,潘礼平觉得进入贾府的刘姥姥,为红楼梦中的公子小姐们打开了一扇窗,能让他们了解到穷人。最终贾府落魄,刘姥姥解救巧姐,又体现了知恩图报的精神,能将红楼梦灰暗的基调向上拉一拉,于是才拍板开拍。团队从道具、服装、音乐等方面都向87版致敬。
剧组给参选的演员发去对应的87版《红楼梦》片段,让对方拍摄模仿视频,再择优选择演员来长沙试戏。周漾玥最开始试的是薛宝钗。导演团队看过后,将黛玉的词和一段戏发给周漾玥,又让家长带着梳中分、露额头的她回去剪个刘海儿,练习后再发一遍视频。潘礼平看到视频后觉得周漾玥适合林黛玉。为了提前把握“弱柳扶风”的感觉,潘礼平让周漾玥平常习惯黛玉的动作。吃饭的时候,别人给她端个茶,她都要捂着嘴说谢谢。 刘玉洁觉得这很“黛玉”。
导演组对于确定释小松出演宝玉,则经历了从担忧到接纳的过程。释小松4岁在少林寺习武,比起宝玉,他的男子气概过于充足。潘礼平原定让他饰演《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已排练大半。可是,《射雕》的版权未谈妥。潘礼平为了能让释小松继续演戏,便让他去尝试出演宝玉。
陶冰蓝最初想演王熙凤,可凤辣子“不见其人,先闻其声”的经典笑声实在不是她能驾驭得了的,故而转向贾母。刘戴恩对探春和湘云都很感兴趣,先试的是精明能干的探春一角,结果立刻就被选上了。罗熙怡本着“试上什么就是什么”的心态参加了海选,然而因为太矮太瘦,分别无缘于俏丽的平儿、富态的贾母。罗熙怡的母亲觉得这丫头笑起来傻傻的,推荐她试试刘姥姥,结果就此定案。
该剧最大的特点就是所有演员平均年龄只有10岁。年龄虽小,演技却在线,所以无论剧集海报还是观众口碑,都将这群孩子称为“小戏骨”。小戏骨《红楼梦》是一种矛盾的产物,它披着儿童剧的外衣,实质却是商业化气息浓郁的成人剧。剧集利用了儿童的模仿天性,打破“隔绝儿童”的刻板做法,让孩子自然地演绎爱恨情仇,也更贴近原著的主人公年龄,所以带给了观众不一样的观看体验。另一方面,萌文化助推了这部剧的走红,小演员过家家一般的呈现召唤起了成年人内心的“幼体滞留”。人类对萌的好感是天然的,但当“萌”成为一种文化时,就不仅仅是喜欢了,而是内化为某种心理机制,甚至连成年人的表达、交流、思维方式、价值观等等,也都萌化了。很多时候,成年人一边竭尽全力地将儿童与成人世界隔开,另一边自己又强装某些孩子气甚至拒绝长大,这其中暴露出一个最复杂也最危险的问题——我们好像从来就没有形成关于儿童以及成年的正确观念,乃至于我们没有过真正自由的童年,也没有过足够成熟的成年(凤凰文化评论人曾于里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