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桃园清真寺曾经叫上海清真寺西寺、上海西城回教堂,位于上海市
黄浦区老城厢
河南南路西首小桃园路52号,始建于民国六年(1917年)。
历史沿革
民国六年(1917年),由时任上海清真董事会董事金子云出资1.2万余银元,购得2.4亩花园住宅,捐产建寺,建造小桃园清真寺。
民国九年(1920年),国民党反动派奉行歧视少数民族的反动政策,强令上海所有清真寺一律更名为回教堂,这座寺院一度称之谓上海西城回教堂。
民国十四年(1925年),金子云事鉴于小桃园清真寺房屋结构不尽符合清真寺的要求和使用,建议重新翻造。金子云率先捐资1万银元,并在哈少夫、马乙棠等支持下,向各地穆斯林募捐,共集资白银51152两,银元64320元,尚缺白银10100两,由金子云个人补足,重建清真寺。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
抗日战争爆发后,原在该寺进行礼拜的穆斯林,不甘承受日本侵略者欺压,纷纷转移内地或迁居“租界”,人去楼空、缺乏维修,清真寺逐步败坏。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战胜利后,通过上海穆斯林的捐助,小桃园清真寺有小规模修葺,但没有力量彻底大修,寺院面貌较为破落。
1952年春天,时任上海市长陈毅到小桃园清真寺视察,随后将小桃园清真寺列入对外开放单位。
“文革”期间,上海地区除去小桃园清真寺以外,其他寺庙都临时改为工厂或库房,不再进行宗教活动,只有小桃园清真寺每星期五定期对在沪外宾开放。但在“四人帮”横行期间,小桃园清真寺再次遭到严重毁坏。一些打砸抢分子把寺内所有珍藏的
伊斯兰教各种经典、有关伊斯兰的书籍、名贵古典的字画珍品,尤其是具有伊斯兰教特色的文物,统统视为不祥之物,一律扫地出门,寺院内部建筑也被严重破坏。幸赖时任总理周恩来的亲切关怀,小桃园清真寺才避免了彻底毁坏。
1978年下半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又拨巨款,为小桃园清真寺重新修葺,恢复了该寺壮观景象。
1988年9月,由民族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完成之后,新加建而成南楼的南侧部分。建成之后,南北两侧楼房由此相连成为一体。
1990年,上海市政府拨款大修小桃园清真寺,寺院面貌一新。
建筑格局
上海小桃园清真寺小桃园清真寺全寺占地面积1492平方米,
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建筑总体建筑布局上延续院落围合特征。小桃园清真寺的平面布局以核心建筑礼拜大殿为中心,并利用对厅、南楼等各附属功能建筑以及周边民居的围绕关系来形成对礼拜大殿的围合,从而达到与传统院落类似的空间营造效果。寺门北向是拱形花格铁门,入门是长方形的宽敞庭院。院西侧是礼拜大殿,面积500平方米,可容纳近500人同时礼拜。院东侧有厅堂结构的3层楼房1幢,二、三层是图书室、阅览室,底层是讲经堂。院南侧有教长室、会客室以及沐浴楼(又称水房,供教徒礼拜前净身)。
建筑特点
小桃园清真寺是阿拉伯样式建筑风格与其他多种建筑风格有机融合于一体的建筑群落。在其建筑整体风格上,主要以阿拉伯建筑样式呈现,同时在门窗、装饰等细节上又点缀了欧式建筑样式以及传统中式建筑样式。
主要建筑
小桃园清真寺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礼拜大殿、对厅和南楼。
礼拜大殿是小桃园清真寺的核心建筑,大殿坐西朝东,钢骨水泥结构,面积约500平方米,成正方形,上下两层。底层大殿内悬有匾额,写有“显扬正教”四个大字,顶部用十五块乳白色大方格石板嵌砌,每格装一园灯,正中挂有吊灯。殿内右上角有一座五级高的小讲台。教内称作“闵白楼”,是教长用阿拉伯文宣讲教义之地。整个大殿安有十二扇钢窗,每窗配有二十五块花纹玻璃,殿内还有四根八角形园柱,给人以庄严印象。大殿有正门三扇,大门之间镶有红木的阿拉伯文对联,南北边门各有一扇,都用柚木制成。二楼是二殿,也悬有匾额,写着一段《古兰经》文,意为“清真寺是真主的,你们不要向真主以外的人祈祷”。顶部呈园形,正中上方则呈拱形,饰有钢窗。当底层人不能容纳时,即可在二楼礼拜,由一位付教长接念“太格别勒”率领穆斯林进行礼拜。屋顶为一平台,可由大殿左右两侧的水泥扶梯拾级而上。平台四角建有阿拉伯式的园形建筑,其中东部两个园顶是扶梯间,西部两个园顶内,有一只石制方台、四条长凳,专供虔诚穆斯林在此诵念《古兰经》。平台中央建有别致的四角“望月亭”,亭顶竖着高耸的“星月杆”,这是伊斯兰教的标志。
对厅是一幢中国式三层楼房,位于礼拜大殿东边,间隔着洁净的大院子。二、三层楼是藏书室和会议室,底层作为伊斯兰教义讲堂,穆斯林在此学习古兰经和研究学习宗教教义。内部布置有中国古老的太师椅和大茶几,安放在东、北、南的墙壁处,西向是一排带有东方情调的朱红色落地长窗,一具红木玻璃架上,放置二个小巧、洁白的珊瑚;还有两个书橱中,珍藏有多种版本的《古兰经》。壁上挂着中堂和条幅,内容全是阿拉伯经文。
南楼位于礼拜大殿南侧,为五开间的二层楼建筑,总建筑面积约为一千五百平方米。该建筑实为相连的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靠近小桃园清真寺礼拜大殿南侧的原有建筑,该部分建筑为保护建筑;另一部分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清真寺最南侧新加建的建筑,现为上海伊斯兰教协会,该建筑并不是保护建筑。南楼建筑首层功能为教长的休息区域、对外接待区域和供教徒礼拜前净身用的水房,二层功能主要为伊斯兰教协会办公之用。
文物遗存
古籍
对厅书橱中藏有珍贵的伊斯兰古籍:有近百年历史的中国穆斯林手抄本《古兰经》,有近百年历史的中国木刻版《古兰经》,有乌尔都文注释的印度版的《古兰经》,还有解放后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出版的线装本《古兰经选集》。
《上海清真西寺记》碑记
木刻碑记《上海清真西寺记》悬于小桃园清真寺大殿内,镌刻了修建小桃园清真寺的功绩。碑上云“斥万余金货西门仓桥路一巨室。人方谓营菟裘。翌日集父老出其券,加墨畀于众,谓是与金氏子孙无与也,即舍以为寺”。该碑附录了大量捐助人姓名及账目。
大门
大门上额嵌书金色“清真寺”3个字,门头横嵌《古兰经》经文一行阿拉伯文字,文意为“真主所喜悦的宗教,确是伊斯兰教”。大字上首有“1343”的阿拉伯数字,标志着小桃园清真寺兴建的起始年份(注:这里1343为伊斯兰教历纪年,即公历纪年1925年)。
历史文化
名称由来
相传寺院附近,原有一座小型花园,遍植桃花,颇为雅致。由于岁月变迁,这座名噪一时的小桃园终于湮没无闻,而小桃园之名,却沿袭下来,用作街名。人们为了使清真寺名称不相混淆,就把这座清真西寺称为小桃园清真寺。
相关人物
金子云
金子云(1869—1937年),字基福,以字行,南京人,堂名燕仪堂,是上海近代回族伊斯兰教知名人士、回族实业家、著名的回族慈善家。金子云几十年间致力于兴办民族公益教育,同时为宗教事业做出较大贡献,“舍宅为寺”和服务朝觐等事迹为穆斯林民众所称道。
买俊三
买俊三(1888—1967年),出生于河南省洛宁县王范镇的穆斯林经学世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上海的三大阿訇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先后当选上海市伊协会员、上海市政协委员和中国伊协委员。买俊三是中国伊斯兰教界内的著名阿訇,一生都致力于宣传教门、弘扬教法的事业,在业内享有较高的声誉。二十三岁时,买俊三在前往麦加朝觐途中,由于误正朝期,遂留在印度德里、加尔各答进修《古兰经》音韵学等经学知识。民国元年(1912年),买俊三继续前往麦加朝觐,并留居圣城继续学习。回国后,在多地清真寺主持教务工作,同时积极开课讲学,举办经堂教育,以振兴伊斯兰教。民国十五年(1926年),买俊三受聘为小桃园清真寺教长,并主张遵循伊赫瓦尼派的“尊经革俗”理念。买俊三阿訇在阿拉伯文和阿拉伯经文音韵学方面造诣较深。民国十七年(1928年),买俊三在上海创办成立了中国第一所伊斯兰教经书局,亲任主编、总经理兼发行人,先后编译出版了包括《中阿对照拼音读本》《清真沐浴教科书》等在内的多部著作。
文物价值
研究近代回族清真寺演变的重要素材
自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清真寺建筑渐渐与本土中式建筑融合,所以很难再见到与发源地国的伊斯兰建筑元素一致的建筑符号。直到进入清末以及民国的近代时期,全国部分地区才又开始陆续出现外来式样的清真寺建筑。如黑龙江地区的哈尔滨清真寺、靼清真寺、上海的小桃园清真寺以及香港的些利街清真寺,它们都是阿拉伯样式的,但只有小桃园清真寺是现存完好且建成最早的回族近代清真寺,所以小桃园清真寺对于梳理这段特殊时期回族清真寺建筑的变化是比较有价值和意义的。单从上海区位在近代的重要性和小桃园清真寺建造时间来看,民国十四年(1925年)重建的小桃园清真寺的建筑风格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引领了当时乃至改革开放后全国其他地方回族清真寺建造的流行趋势。
为中国近代较大跨度建筑的结构与新建筑材料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作为宗教建筑,开阔的礼拜空间对于宗教活动显得尤为重要,所以许多宗教类建筑都在不断借助各种结构手段,以求打破原有的尺度限制,营造一个更为宏大空间场景。中国的传统中式清真寺建筑就利用寺庙建筑常用的“勾连搭”形式来增加礼拜空间的进深,以此来建造一个更大的礼拜空间。而阿拉伯样式的小桃园清真寺,在新的建筑材料钢骨混凝土得以运用的基础上,采用了井字梁的结构形式将礼拜大殿上、下两层的整体重量仅通过建筑内部四根柱子支撑起来并且可以安然屹立多年。这种结构形式还使得礼拜大殿内部柱与柱之间的间距大为增加,从而实现了更为开敞和通透的礼拜空间。礼拜大殿二层的穹顶结构也是清末至民国时期中国其他建筑很少使用的形式,而两种结构形式融于一体,再加上当时的新兴建材的实际应用,这对于进行相关方面研究来说是一个重要参考对象。
保护措施
1994年3月18日,小桃园清真寺被上海市政府公布为市级建筑保护单位。
2000年的5月,小桃园清真寺被公布为上海市黄浦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小桃园清真寺被
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小桃园清真寺位于上海市黄浦区老城厢河南南路西首小桃园路52号。
交通信息
从
上海火车站出发,步行10至
上海火车站站上车,搭乘地铁1号线(莘庄方向),到人民广场站下车,站内换乘,步行30米,搭乘地铁8号线(沈杜公路方向)在老西门站(7口出)下车,步行82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