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桃红·临川八景》是
元曲作家
盍西村创作的
组曲,包括《东城早春》《西园秋暮》《江岸水灯》《金堤风柳》《客船晚烟》《戍楼残霞》《市桥月色》《莲塘雨声》八首。
作品原文
【越调】小桃红·临川八景
东城早春
暮云楼阁画桥东,渐觉花心动。兰麝香中看鸾凤,笑融融,半醒不醉相陪奉。佳宾兴浓,主人情重,合和小桃红。
西园秋暮
玉簪金菊露凝秋,酿出西园秀。烟柳新来为谁瘦?畅风流,醉归不记黄昏后。小糟细酒,锦堂晴昼,拚却再扶头。
江岸水灯
万家灯火闹春桥,十里光相照。舞凤翔鸾势绝妙,可怜宵,波间涌出蓬莱岛。香烟乱飘,笙歌喧闹,飞上玉楼腰。
金堤风柳
落花飞絮舞晴沙,不似都门下。暮折朝攀梦中怕,最堪夸,牧童渔叟偏宜夏。清风睡煞,淡烟难画,掩映两三家。
客船晚烟
绿云冉冉锁清湾,香彻东西岸。官课今年九分办,厮追攀,渡头买得新鱼雁。杯盘不干,欢欣无限,忘了大家难。
戍楼残霞
戍楼残照断霞红,只有青山送。梨叶新来带霜重,望归鸿,归鸿也被西风弄。闲愁万种,旧游云梦,回首月明中。
市桥月色
玉龙高卧一天秋,宝镜青光透。星斗阑干雨晴后,绿悠悠,软风吹动玻璃皱。烟波顺流,乾坤如昼,半夜有行舟。
莲塘雨声
忽闻疏雨打新荷,有梦都惊破。头上闲云片时过,泛清波,兰舟饱载风流货。诸般小可,齐声高和,唱彻采莲歌。
作品鉴赏
《小桃红·临川八景》是元曲作家盍西村的一组重头小令,共八首。整组曲反映了临川(今属江西)一带的景观风物以及人民生活情况。
临川八景·江岸水灯鉴赏
这支小令写元宵之夜江边赏灯的观感,热烈而灵动。
民间有正月十五元宵赏灯的传统习俗,所以元宵节也称“灯节”。灯节往往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元宵》记载了北宋开封
元宵灯节的都市盛况,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元夕》则记载了南宋杭州元宵的灯市,不仅街灯争奇更以西湖船灯逞胜形态辞各有不同。古城扬州至今还保留着元宵古运河灯船巡游的传统。临川是临水、宜黄、盱江的三江交汇处,形成汝河西北向流人赣江。因此,元宵灯节便以水灯为地方特色。“万家灯火”写出 了元宵之夜灯火之多、之盛,一个“闹”字,更好像把无数灯火在瞬间都激活了,写出了灯节游人攒动、灯火斗胜的鲜活动感。如果说“闹春桥”还是一个近景,那么“十里光相照”则写出了灯火在江岸的绵延伸展之感,展现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大全景。在这里,点与面、静与动、明与暗形成互动,也传达了江岸水灯给作者巨大的视觉冲击力和最初的总体感受。
“风”“鸾”,都是古代传说中的神鸟。“势”,这里指灯笼扎成的形态。“舞凤翔鸾势绝妙”是说凤形与鸾形的灯笼栩栩如生,好像在空中飞舞盘旋一般。 “蓬莱岛”是古代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在此比喻江面上的灯船。这是两个特写:前者写江岸的游灯和设列的组灯,后者写江中的船灯。作者寓情于景,赞赏和感叹溢于言表。作者不仅以“凤”“鸾”“蓬莱岛”这些极富赞美寓意的神话意象比喻所观之灯,还以“舞”“翔”“涌”来具体形容其鲜活与灵动,更以“可怜宵”直接抒发了赞叹和喜爱。
后三句场景宏大,浑似泼墨水彩,也有多种感受的调动。烟火的气味本不宜人,但作者在此却用一个“香”字,既写出了喷焰吐火之灯的视觉感受,也表现了焰火之气给予他的嗅觉刺激,以此表达了对元宵之夜灯火旺盛的喜爱。以“喧闹”形容“笙歌”,则写其听觉感受,表现了弦歌之声的嘈杂。“玉楼”原指传说中的天宫楼阁,此是作者观灯的总体感受和想象:烟火之气与歌乐之声相互交融,洋溢弥漫,笼盖四野,上冲云霄。
此曲先写俨然仙境、豁然开朗的热烈场景,再写印象特别深刻的具体灯景,最后写恍若置身火树银花的天宫琼阁,结构严谨,也完全符合作者观灯的时序逻辑。以词笔而作曲,重点描摹特定场面,取景宏大,近景与远景兼顾,宏观与微观皆备,并且充分调动了嗅觉、听觉等方面的实际感受。因此,所描述的临川
元宵灯节不仅如尺幅江山,同时具有了有声之图、有味之画的意义,又非传统所谓“画中有诗”可以局限。文词清雅,腴而不腻。“风”“鸾”“蓬菜岛”和“玉楼”等意象, 在中国传统语义中都有指代仙物、仙境的含义。因此,江岸水灯既是作者实在的感官体验,同时也含有他对人间仙境的浪漫联想。
临川八景·市桥月色鉴赏
我们大都具有这样的生活经验:最因时异,四季变化,昼夜不同,作者此篇就选取临川秋夜这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写出了在市桥上所欣赏到的独特景致。
以“王龙”比喻桥,独特而生动,”玉”字体现出石桥良好的质地。龙“则写由了桥体优美的轮廓。多种大型语词辞典都以此为例句,或即出于作者首创,十分精妙。”高卧”一词紧随其后,形象地表现了石桥的拱度之大。秋夜寂静,明月当空,小桥卧波,精巧细致。有桥必有水,故次句承接而下:河水如镜,反射着皎洁的银光。首两句应题,但写法上都用曲笔:首句明写市桥,暗写月色,只有皓月当空,才能欣赏到秋夜市桥的精美;次句虚写河水清澈,实写月光明亮,感叹河水明澄如镜,正反衬出月光的皎洁。描写上有主宾之分,实则相互映衬。虽为写景,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也暗寓其中。在写作角度上,这是作者临近市桥的远观所感。
登桥何所见?仰观天空,星月当头,北斗横斜。三国魏曹植《善哉行》中“月没参横,北斗阑王”,描绘的是满天星斗之景,与此并不相同。“雨晴”则进一步明确了时序定位,强化了秋雨洗涤之后星空的澄澈。俯见河水,微风轻拂,碧波荡漾。“绿”字写出了秋水清澄,以“软”字修饰“风”,写出了晚风和煦。秋夜和风,吹皱河秋水。既是风吹生波,又是“软风”吹拂而成涟漪,故“皱”字的使用尤见作者用词的精致。这是作者登桥后仰俯所见,静寂而旷荡,也表现出种闲适恬淡的心情。
后三句由刻画特定景物扩大到全景描绘。“烟波顺流”承上,写静静的河水向东流,却有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意味。“乾坤如昼”承上继续写月,却改曲写为直接描述:月光皎洁,天地明亮。全曲通篇写景,未尾陡然插人“半夜有行舟”,在静谧空寂的天地之间加入了人的活动,这是采用了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传统技法:所画山水无论如何险峻荒僻,作为画眼,必有一到两个人物隐约其间。所以,顿有生机,传神出彩,也具有了一一定的哲理意蕴。
此篇以词笔作曲,表现出一种较为典型的文人审美意趣。一人独步市桥赏月,颇富雅兴,绝非俗人所为。“玉龙”“宝镜”“玻璃”等比喻,新奇,妥帖;“卧”“透”“皱”等动词的选用精心锤炼。曲境清灵明澈,绝无世俗烟火气味。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评价其词“如清风爽籁”,十分准确。全篇宛如巨幅的传统文人山水画,极耐细细玩味。
自然界极多美景,只是人们在繁琐的生活中失却了审美的心态,蒙蔽了审美的眼睛。其实,只要我们放慢脚步、放松心情,美就在我们不远的身旁不难寻觅。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首小令不仅带给我们一种独特的审美感受,更表达了一种审美方法。
作者简介
盍西村,元曲作家。生卒年不详,盱眙(今属江苏)人。元
钟嗣成《
录鬼簿》未载其名,而列有“盍士常学士”,或即此人。工散曲。现存小令十七首,套数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