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梁州·冬
元代贯云石散曲作品
《小梁州·冬》是元曲作家贯云石创作的一支散曲。此曲写西湖冬景,描绘了一幅杭州西湖冬日风光图,表达了作者对西湖风光的由衷喜爱。全曲语言流畅,自然入妙,情景交织出一幅令人难以淡忘的画面。
作品原文
【正宫⑴】小梁州⑵·冬
彤云密布锁高峰⑶,凛冽寒风⑷。银河片片洒长空⑸,梅梢冻,雪压路难通。〔幺⑹〕六桥顷刻如银洞⑺,粉妆成九里寒松⑻。酒满斟,笙歌送,玉船银棹⑼,人在水晶宫。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正宫:宫调名,元曲常用宫调。
⑵小梁州:曲牌名。又作“小凉州”,入正宫。全曲分上下两段,有幺篇换头,须连用。共十一句十一韵。与诸宫调《梁州》略同。
⑶彤云:阴云,降雪之兆。
⑷凛冽:极为寒冷,严寒刺骨。
⑸银河片片洒长空:此句形容雪花像银河中的繁星。
⑹幺:即幺篇,戏曲、散曲术语。连续使用同一曲牌时,后面各曲不再标出曲牌名,而写作“幺篇”或“幺”。
⑺六桥:指杭州西湖外湖之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六桥,相传为苏轼知杭州时所造。
⑻九里寒松:即杭州西湖北之九里松。明张岱西湖梦寻》卷二:“九里松,唐刺史袁仁敬植。松以达天竺,凡九里,左右各三行,每行相去八九尺。苍翠夹道,藤萝冒涂,走其下者,人面皆绿。”
⑼棹(zhào):划船的一种工具,形状和桨差不多。
白话译文
寒风凛冽,彤云密布,将西湖四周的山峰遮住。万千雪花飘洒而下,裹住梅枝,阻断道路。六桥的桥洞霎时变成银洞,九里松也似敷上了厚厚的脂粉。斟满美酒,载歌载舞,这游船也银装素裹,船上的游人仿佛置身于水晶宫。
创作背景
这支散曲当作于延祐(元仁宗年号,1314—1320)、至治(元英宗年号,1321—1323)年间,当时贯云石隐居在杭州。吴梅《顾曲尘谈》卷下谓贯云石“其在钱塘日,无日不游西湖”,可见他对西湖的山山水水的由衷喜爱。这支曲子记录了西湖冬天的雪景。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此曲写杭州西湖的冬景。严冬来临,大地褪尽春、夏华丽的衣衫,只有雪景才把西湖装饰一新,赋予它短暂又清新的面貌。
起首“彤去密布锁高峰,凛冽寒风”,写大雪未降之前的各种自然征候。阴霾满天,低垂的彤云仿佛围锁住湖畔的山梁,一场大雪驾朔风不期而至。贯云石立即乘兴出游,在苏堤踏雪寻梅,满目皆白,梅树枝梢也被雪片裹住,甚至积雪堵塞了道路。接着作者展开奇妙的想象,把万千雪花比作银河中的繁星。这一场飘飘洒洒的大雪,使“梅梢冻”“路难通”“六桥顷刻如银洞”,连“九里寒松”也是“粉妆成”。“顷刻”二字,极言雪势之大。西湖六桥披上银装,顿时变作几眼银白的洞穴,苍翠的青松也被妆点成琼枝玉树。结末数句由写景转为写人。大雪初霁,严寒砭骨,游人雅兴不浅,湖畔丝竹悠悠,歌声温柔,观赏雪景的人们频频举杯助兴,就像出席水晶宫的盛宴。游船之上,美酒在案,笙歌盈耳,雪花附在船上,船如玉琢;附在桨上,桨如银镀。船上船下,湖里湖外,皆成琼瑶世界,使人仿佛置身于水晶宫中。
全曲语言流畅,自然入妙。在贯云石笔下,景物的无可取代的,人们的心情是兴奋激动的,情景交织出一幅令人难以淡忘的画面。
名家点评
明代诗人姜南:“近时人歌唱,或被之管弦,皆淫词艳曲,所谓使人闻之丧其所守者。尝观元人乐府,有四时行乐《小梁州》词四阕,不过模写馀杭西湖四时景象。比之一时其他词曲,犹为此善于彼。乃酸斋贯云石之作也。”(《瓠里子笔谈》)
江苏师范大学教授赵兴勤:“全曲走笔流畅,自然入妙。曲家笔下冰清玉洁的西湖冬景,令人神往。”(《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全注新译精讲丛书·元曲三百首》)
作者简介
贯云石(1286-1324),元代文学家。维吾尔族。祖籍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元代军事将领阿里海涯之孙。本名小云石海涯,因父名贯只哥,遂以贯为姓,名云石,自号酸斋、浮岑、芦花道人。酷爱汉族文化,在诗文、散曲方面有很深造诣。曾任两淮万户府达鲁花赤、翰林学士等职。后辞官过着隐居的生活。散曲与徐再思(甜斋)齐名,世称“酸甜乐府”。他是散曲从草创时期发展到黄金时代的一位过渡作家,在散曲发展史上占重要地位。现存套数八套,小令七十九首。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1 00:06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