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楼与大师:科学殿堂的人和事
卢昌海编写的图书
《小楼与大师:科学殿堂的人和事》是2014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卢昌海。
编辑推荐
本书将以生动的文笔、翔实的资料、严谨的考据,为您解读科学史上的趣闻和争议。
图书序言
一位出版了四本书的作者,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写书的感觉的话,那就是:写书比写文章累。这貌似是一句显而易见的大白话,对我这种在写作上有一定兴趣,甚至以写作为乐的人来说,却是一种只有经历过了才意识到的新感觉。这新感觉的起因也是一句显而易见的大白话,那就是:书比文章长。不过,这个“长”对我来说与其说是篇幅之长,不如说是指所费时间之长。因为在一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得不断约束自己的阅读兴趣,把主要精力投注于单一主题。另一方面,我的写作速度又比较慢(或美其名曰“认真”),从而使得写作过程往往长到了对题材的兴趣将尽而书稿远未完成的程度。这时候,写书就变成了对恒心和毅力的考验,而我——很遗憾地——曾两度在这种考验面前失败过,致使《黎曼猜想漫谈》和《从奇点到虫洞》“烂尾”多年(对这一“丢人”事迹感兴趣的读者可参阅那两本书的后记),其“累”亦由此可见。
在这种感觉下,若有谁愿把我的文章汇集成书出版,让我既免除写书之累,又可得出书之乐,那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天上掉馅儿饼”的美事,几乎要生出一种“偷懒”的愧疚了。最近,这样的美事居然落在了我的头上——清华大学出版社愿意出版我的两本文章合集,一本收录科学史方面的文章,一本收录科普方面的文章。
兴奋之下,我很快选好了篇目,但问题来了:一堆文章汇集在一起,以什么作为书名呢?当然,假如我是著名作者,这根本就不是问题,大可取名为《卢昌海科学史作品集》和《卢昌海科普作品集》。但对于明显不著名的我来说,就算不怕僭越地将自己的名字厚颜纳入书名,也只会成为“票房毒药”,因此必须另谋思路。读者可能会笑话我这么小的事情都不能轻松搞定,其实非独我如此,像阿西莫夫(Isaac Asimov)那样的大牌作家也常常为书名发愁呢,以至于在文章合集The Sun Shines Bright的简介中感慨说,他几乎想用数字编号来作书名了——当然,他发愁的原因跟我是不同的,他那是因为作品实在太多,显而易见的书名几乎用遍了。
经过思考,为了让两本书略显对仗,我提议将科学史合集取名为《科学殿堂的人和事》,将科普合集取名为《科学殿堂的砖与瓦》。但编辑看了之后觉得这两个标题太平淡。于是我又绞尽脑汁想了半天,却没再想出什么点子来。无奈之下,我决定效仿阿西莫夫,他虽然也为书名发愁,点子可比我多多了,在The Sun Shines Bright的简介中做完了用数字编号作为书名的“白日梦”后,随即采用了一个颇有些取巧的办法,那就是从所汇集的文章中选取一篇的标题作为书名。现在您所看到的这两本文章合集的书名——《小楼与大师:科学殿堂的人和事》和《因为星星在那里:科学殿堂的砖与瓦》——便也是如此而来。
关注我文章的读者或许注意到了,收录在这两本书中的某些文章是曾经在杂志或报纸上发表过的。不过,杂志和报纸大都有自己固定的风格,有时不免需要作者“削足适履”来契合之。因此,发表在杂志和报纸上的版本与我自己的版本相比大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经过编辑的改动,以及因字数所限作过删节等。此外,发表在杂志上的版本大都略去了注释及对人名和术语的英文标注等,这其中后者——即英文标注——或许并不重要,但前者——即注释——其实是颇为重要的,往往起着补充正文、澄清歧义等诸多作用。所有这些缺陷在此次汇集成书时都尽可能予以消除了。
与以前的四本书一样,这两本书也是非常接近原稿风格的,在个别细节上甚至有可能略胜于原稿,因为编辑订正的个别错别字由于未曾标注,我未必能在阅读校样时一一察觉并在自己的版本上做出相应的订正。在尊重原稿这个最至关重要的特点上,我要再次对清华大学出版社表示感谢,感谢其对我作品及写作风格的长期——从出版第一本书至今已五年了,够得上用这个词了吧——信任和支持。
最后,希望读者们喜欢这两本新书。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科学史书林散笔: 小楼与大师//3
书林散笔: 陨落的前辈//9
泡利效应趣谈//20
让泡利敬重的三个半物理学家//26
纪念戈革——兼论对应原理、互补原理及EPR等//36
一、 著作等身的翻译家//36
二、 经历坎坷的独行侠//41
三、 关于玻尔的历史地位//46
四、 关于对应原理//52
五、 关于互补原理//56
六、 关于EPR争论//63
七、 结语//67
玻尔的错误//71
一、 引言//71
二、 玻尔的第一次错误: BKS理论//73
三、 BKS理论的放弃//76
四、 玻尔的第二次错误: 科学革命综合症//78
五、 结语//81
希尔伯特与广义相对论场方程//83
一、 引言//83
二、 希尔伯特对物理学的兴趣//85
三、 希尔伯特的《物理学基础》//89
四、 早期研究简述//97
五、 校样风波//98
六、 信件辨析//104
七、 “借鉴”之争//110
八、 尾声//113
他们为什么反相对论?//118
一、 先声//118
二、 德国的反相对论运动//119
三、 苏联的反相对论运动//123
四、 中国的反相对论运动//125
五、 结语//127
从爱因斯坦妻子的“秘密贡献”谈起//129
希尔伯特第十问题漫谈//132
一、 问题//132
二、 算法//134
三、 丢番图集//138
四、 罗宾逊猜想//140
五、 解决//142
附录: 丢番图方程//146黎曼猜想浅说//150
一//150
二//153
三//156
四//159
五//163
六//165
第二部分
其他科学的目的//169
科学的方法//173
科学哲学讨论中的“大规模杀伤武器”//177
关于批评的资格//180
人名索引//183
术语索引//187
参考资料
简介.清华大学出版社.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11 16:50
目录
概述
编辑推荐
图书序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