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烦恼地法
佛教术语
小烦恼地法指与小分污染心相应而各别现起的烦恼, 又名小随烦恼。有十种,即忿、覆、悭、嫉、 恼、害、恨、谄、诳、憍。
(1)忿,是对不适己 意的有情、非情生起忿怒。(2)覆,是隐覆自己 的罪过。(3)悭,是吝惜财物、教法,不欲施 与。(4)嫉,是不喜他人荣达。(5)恼,是坚执所 犯罪事,不听劝谏,自生热恼。(6)害,是危害 [P849-b] 有情。(7)恨,是于忿所缘之事,数数寻思,心 郁结不舍。(8)谄,是心险曲,不如实显自。(9) 诳,是无德现有德相,诳惑世人。(10)憍,是染 着自己的身体财位,心存傲慢。
小烦恼地法中的「小烦恼」,是指上述十 种心所,其性虽通不善与有覆无记,但仅与第 六识的染污心相应,并且各别现行,非!3汶起, 故云小烦恼。「地」是指此心所所行处的心王 ,「法」是指心王所有的法,仍是指此十种心 所。就此心所的特性,法宝《俱舍论疏》卷四 设立四义︰(1)唯修所断,(2)唯起意识地,(3)唯 与无明相应,(4)各别起现行。
此外,大乘唯识家将以上十种称为小随烦 恼或小随惑,其次序是︰忿、恨、恼、覆、诳 、谄、憍、害、嫉、悭。其中忿、恨、恼、害 、嫉以瞋恚之一分为体;憍、悭以贪爱之一分 为体。覆、诳、谄以贪、痴之一分为体。又各 自分别起现行而不俱起,故名小随惑。
〔参考资料〕 《杂阿毗昙心论》卷二;《入阿毗 达磨论》卷上;《俱舍论》卷二十一;《显扬圣教论》 卷一;《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一;《大乘广五蕴论 》;《俱舍论光记》卷四。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26 07:37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