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环境又称
微环境,通常指接近生物个体表面,或个体表面不同部位的环境。如植物叶片表面附近的大气环境及其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植物根系表面附近的土壤环境以及微生物的活动情况等。
小环境是相对自然环境、
区域环境等大环境单元而言的,直接接触所研究主体或与主体某一部分有关的局部环境条件。例如植物
根际环境,叶表面的温湿度和气流变化,农田作物株间行间的小气候状况可看成是一种小环境。居室与办公室的环境,因为人长时间有规律地生活于其中,也可以看成是与人体健康有关的一种小环境。
小环境是直接围绕植物的气候。土壤的色泽、结构和含水量、叶面倾斜和受光情况、株行距及叶片密度是小环境中的一些因素。在描述环境和植物的关系时,应当特别考虑温度、
大气湿度、空气流动和植物覆盖内的光照强度。植物覆盖妨碍空气运动,于是延缓空气混合,以致温度和湿度不同的气穴会持续存留。
气象站的记录通常是从地面以上5英尺左右测得的。这不能确切地标志小环境。在这样的高度,空气不受障碍物拖曳作用的影响,温度和湿度不同的气穴也由于空气的纵横运动而混合。因此,气象站的观测所说明的只是一般情况,而不是直接影响病害发生的、变化无常的局部情况,通常作物群落内小环境的具体情况较气象记录所表明的一般情况更有利于
接种体的产生和侵染。
①相关研究学者对不同间伐强度林分环境因子的季节变化进行调查分析后认为,林分光照强度、林内温度及土层含水量随间伐强度的增加而有所提高,间伐强度对林分湿度的影响不大。间伐处理对林分环境因子的影响主要体现于生长旺盛的夏季,对休眠期
林分影响不大。研究结论可以为落叶松人工林间伐调控理论提供参考。
②在红枣果园间作不同牧草,测定产草量以及对果园小环境的影响,与清耕区进行比较分析,为红枣果林行间种草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红枣林行间套种
草木犀、大叶苜蓿、
苏丹草、一年生黑麦草的干草产量为9198.3、8775.3、14331.75、7576.8 kg/hm2;与清耕区相比,生草区的地温与空气温度降低,
空气相对湿度得到提高;土壤全量养分发生变化,有机质含量得到有效提高,间作豆科牧草对全氮含量的改善较明显,表现为豆科>禾本科>清耕,各处理区中土壤全磷含量随土层加深略有上升的趋势,全钾含量则差异均不显著。红枣间作牧草不仅可以保证一定的牧草产量和品质,而且对果园生态具有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