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楼村位于柴胡店镇偏东南方向3公里,共有土地1100亩,308户1200位村民。村的东面有山山相连的“
千山头”,千山脚下有薛河古道,常年流水不断;新建占地400余亩的孟尝六庄古薛河公园、苗圃植物园,园内各种花木、树种数不胜数;娱乐休闲健身广场和农家乐、水上餐厅等设施优美而齐全。村子的中间,坐落着已有200多年历史、明清特色建筑风格的民居——张家大院。
“村头飘荡着炊烟,田里翻卷着稻浪,故乡,故乡,仍是我心中模样。走遍了天下的路,最亲的还是故乡;喝遍了天下的水,最甜的还是故乡……”当听到那首《故乡行》的歌曲时,我感同身受,便想起了我的童年,勾起了我的乡愁。
据《柴胡店镇志》中记载和老人们的叙述得知,国学音韵大师张畊,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来此建造了占地100多亩的张家大院,并有专门藏书的“十间楼”,因此村名一度被称作“十间楼”;后又与后庄的“大石楼”延顺,逐渐演变为现在的村名——小石楼。她是一个环境优美,人杰地灵的地方。从这里走出令国人敬仰的两个人:一位是国难当头时,毅然投身革命,并变卖家产为抗日队伍买枪买粮,开明民主人士、滕县副县长张瑞五;另一位是为了革命理想,在日本鬼子的酷刑面前视死如归、始终没有泄露党的机密,惨遭敌人杀害的革命烈士张兆谦。他牺牲前,被凶残的日本鬼子用钢丝穿透锁骨,绑在“洋棒”上,让狼狗一口一口地撕下身上的肉,直到死。1946年春,时任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第八师二十四团政委杨广立将军率领该团在本村驻军半年。这里曾经历过多次人民军队痛击日伪和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战斗。
记得小时候,春天,我和小伙伴们或到田野里挖野菜,或到村东的河里去摸鱼捉虾;夏天,我们或去地里割草“沤绿肥”,或到树林里去逮“知了龟”;秋天,我们会跟着大人们去生产队上工——帮着砸坷垃、晒地瓜干;冬天没有活干时,我们就去大队偷看宣传队排练节目,或到村内冻的实实的大坑里去滑冰。孩提时代,虽然生活艰苦,但家乡的老屋带给我的始终有一种深厚的亲情和归属感。每当夜晚来临,煤油灯如豆的灯火处于屋内时,它足以将四壁之内的小小空间照耀得一片温馨,我也常常在如豆的灯火下写字做作业……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如今我已离开家乡30多年了,父母已离世多年,但浓浓的乡愁,有时让我夜不能寐。我在异乡的每个梦境里都有故乡和亲人,还有那广阔的田野、小河、树木……令人欣慰的是,近些年,在滕州市、柴胡店镇两级党委、政府的关怀、支持下,全力打造“文化观光旅游”、“美丽乡村建设”等战略,先后投资修建了村东的古薛河大坝、迷宫堰、“村村通”道路硬化等工程;吸引民间资金,兴建了孟尝六庄古薛河公园、特色农家乐、水上餐馆等项目和景点。古老民宅张家大院,在近几年也红火了起来,成了红色影视剧拍摄基地,先后有《铁道游击队》《血沃丰碑》《解放》《生死十日》等10余部影视剧在该院拍摄,并偶有旅游团体光顾。2008年,张家大院还被列入枣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村内、村外的环境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