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收获祭
邹人、鲁凯人、布农人等台湾少数民族族群举行的与生产活动有关的祭仪活动
小米收获祭是邹人鲁凯人布农人等台湾少数民族族群举行的与生产活动有关的祭仪活动。它的大致内容是以氏族为单位,同一部落各氏族在同一日各自举行,因此也可说它是氏族的团结祭仪。
资料
小米收获祭,分散在各地的氏族成员,前一天都要返回合社的氏族宗家 。主持祭仪的长老要先夜宿於祭屋中,在天将亮时一个人到小米田进行仪式。回到祭屋後,再带领氏族成员举行仪式,向小米神致敬,同时祈祝年年丰收。早餐在祭屋中进食,由氏族成员分享米、酒与肉食。之后,各氏族间彼此互邀、分享酒食,以显示彼此间的互助团结,并再一次肯定部落内各氏族间的地位与关系。拉劳兰的小米收获祭
简介
在邹族传统的生活中,小米是主要的作物,也是最重要的粮食。因此,邹族 的一年,就开始于小米的播种,终于小米的收成。可以说,最重要的生活祭仪都是围绕着小米的生长而开展的,从播种祭、除草祭、到收获祭、入仓祭,仪式繁复而严谨,却也显示着邹族对小米的重视。
在这些与小米有关的祭仪中,又以小米收获祭──Homeyaya最为重要,这是每年七、八月间小米成熟时节所举行的粟作祭仪,也是邹族人的过年。主要祭祀掌管小米生长的粟女神,感谢她对农作的照顾,并借着祭典强化家族的凝聚力。早期的小米收获仪式前前后后需一个月的时间,但今天社会生活型态改变了,族人在不断的修正之后,改以一到两天的时间,便完成全部的祭仪。
每年到了小米成熟的时候,大社(达邦、特富野)的长老们就根据该年小米生产的状况,决定举行小米收获祭的时间,并通知其他的小社部落。相对于Mayasvi是以大社才能拥有的部落会所Kuba为祭仪中心,小米收获祭则是以部落中各氏族所拥有的禁忌之屋(emoo no peisia)为主要祭祀场所。而小社各氏族的族人,除了必须在大社之前先完成自己的小米收获祭,也必须回到大社参加本家的小米收获祭。主要的因素,除了因为小社的海拔高度都比大社低,小米一定比大社早熟,因此收成时间较早。另一方面,也由于传说中,粟女神会先从小社开始巡视小米收成,再巡到大社,所以小社的祭典若是在大社之后才举办,便错过了粟女神的降临。而传统上,小社的氏族在自己的小米收获祭之后,必须将所有的小米收成进献至大社参与小米收获祭,因此,小社也必须先行完成小米的收成。
缘起
在很久以前小米就一直是台湾少数民族的主要食物,也是台湾少数民族谷物中最早种植 的粮食。早在三、四百年前或更早就学会种小米,种旱稻是近百年来才有,种水稻更晚。小米的收成好坏可以决定今年的温饱,是延续族人生命的主要粮食,更是鲁凯族论婚嫁不可或缺的聘礼,酿制小米酒主要的原料。可想而知小米对早期台湾少数民族的重要。早期的族人种植小米完全靠天吃饭,一旦有了天灾或虫害,那就是饥荒年了,整年就必须挨饿。所以,祖先们立下了不少禁忌,也规范了不少拜天祭祖的仪式,让后代子孙去遵循,希望得到老天的祝福和祖先的庇佑,好让小米年年丰收。
意义
小米祭一来是祭天拜祖,二来是庆祝丰收。一年一度的小米祭是全部落最大的活动,也是最神圣的仪式,要举行小米祭除了长老开会还要巫师做好梦才能决定日子。小米祭活动至少要举行一星期甚至要半个月,从选定日子后就要开始筹备。台湾少数民族鲁凯族的重要祭仪,几乎是伴随著生产活动而运作,一年的农作行事都依循固定节候展开,故从中衍生的祭祝活动举行时间也甚为固定。
主要活动
请神
部落的巫师群聚集请神,依守护神、食神、战神、医神顺序请来,然后开始作法。
祭天拜祖
由部落的祭司负责,祭司不能随便请人,有固定的人选而且是嫡传。祭司要准备小篮子,还要准备分岔和直的树枝各一根,一株芒草的嫩芽,陶碗一个里面放水,猪肉一片掌般大,酒三杯。准备好就可以进行仪式。
宴客
家家户户要准备菜肴、糕饼、小米饭请亲朋好友,东西吃完了可以再煮,吃的人越多越有面子。
竞技活动
摔角、负重、射箭、试胆、汤秋千等活动,每一个人至少都要参加一项活动。
晚会
这个活动是青年朋友的最爱。小米祭的跳舞晚会有时要跳个三天或五天。未婚年轻人利用跳舞唱歌时述说情意,用情歌来表达内心的爱意。
祝祷
部落酋长祭拜祖先同时宣布小米祭结束。
办小米祭活动的大小,完全就看这次族人收获的多少来决定,办的越多天就是收获越多。
祭典过程
小米收获祭
小米收获祭开始进行的前几天,各家族分别准备仪式所需之经费、米、 酒、猪肉等等,并分配各人工作,氏族中的全体成员也会开始洁净自已及自己的房舍,并用艾草将祭仪所使用的器物清洗,艾草有去邪功用,用之清洗可以避免恶灵入侵。整个小米收获祭的期间,人们也必须禁食鱼肉、蕃薯、等食物,并遵守收成小米时禁止与他人交谈,禁止采薪与耕作等禁忌。违反禁忌的人,来年家中的粟稻将无法丰收。
到了小米收获祭的前一天晚上,掌管禁忌之屋的长老们便聚集在禁忌之屋里,守候粟女神的降临。传说粟女神的脾气十分古怪,讨厌喧闹,喜爱安静,如果族人的举止轻浮怠慢,或发出了喧扰之声,这位女神就会立刻转身离开。所以族人必须以最虔诚的心迎接,以免触怒这位左右耕作结果的女神。
小米收获祭当天天未亮,守候在禁忌之屋内的长老便开始准备酒、松鼠的右耳或猪耳尖、茶杯,绑在一个竹筐内。天将明时,长老背方篓、带着箭竹制成的拐杖,到小米田去,祝神之后收一些小米带回禁忌之屋,向粟女神报告今年收获情形,感谢粟女神的赐福与照顾,再拿出酒、猪肉、糯米糕、松鼠肉等献品再次祝神。此时,全氏族的人员就分别进入禁忌之屋,持着祭品做祝神动作。祭祀完成后,众人便一同享用饮食,至此,整个仪式算是告一段落,接下来,便开始进行氏族之间的互访。由于每一个家族成员都会回来参加小米收获祭,借着这样的互访,既能欢乐联谊,增进情感交流,又能加强的氏族之间的向心团结。每个氏族成员彼此拜访其他氏族的禁忌之屋,做祝神、道贺、享用传统食品等活动。
祭典演变
小米收获祭
在过去的传统中,小米收获祭互访结束后,长老与年轻人会全体集中在头目家族的禁忌之屋,聆听头目及长老的训勉,并在长老的带领下念诵族人的历史史诗、并唱几段战歌,在这样的过程中,一代一代的向下传承部落的文化精神。而过去在小米收获祭活动结束后大约一到二周后,小社氏族也会邀请母社族人到各小社接受款待,这样的回请活动就叫做siuski。但在时代的变迁下,这样的习俗也渐渐地消失了。直到近几年,才有某些部落开始寻思找回过去的部落精神,试图重新启动传统。
如今,小米收获祭与战祭已经成了邹族的年度二大祭仪,在时代的洪流中,邹族人牵起手,围成圈,用心护持着自己的信仰与传统,也护守着每一个族人。
布农人的祭典
收获祭会场
早期布农人以小米为主食,因此对于小米的播种、管理、收获等工作都特别的重视,由于本身对小米的生长情形无法控制,因此对小米的期望全部托付给无法捉摸的“众神”来帮忙,所以布农人对于小米的播种、管理、收获等工作,都有繁杂的仪式和众多的禁忌。
秋季时分,主祭者由经验得知小米可能逐渐成熟,在判定采收的前十天,主祭者从此不得出门,必须每天观察天气和各家小米成长的情形,以作为决定采收小米的日子。若走出屋外必须头顶簸箕遮住阳光,因为该族古老的传说有云:天空曾经有两个太阳,曾把地上的农作物全部晒死,头顶顶着簸箕就是替即将收割的小米遮住太阳,让农作物不致被炙热的阳光晒死。主祭者在前十天开始遵行祖传的禁忌,作为收割小米祭的准备工作,主祭者不能吃香蕉、地瓜、青菜、甘蔗、盐糖等咸、甜的食物。主祭者只能吃豆类及不沾盐的猪肉、鸡肉等食物。他必须遵守这些禁忌直到收割小米的时候为止。
主祭者守食物禁忌到第五天时,开始通知部落的族人共同遵行食物禁忌,以讨好众神的喜悦,让收割小米的工作顺利完成。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3-11 21:22
目录
概述
资料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