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舞剧《小美人鱼》,是德国汉堡芭蕾舞团艺术总监约翰·诺伊梅尔应
丹麦皇家芭蕾舞团之邀,以安徒生1836年创作的童话代表作《海的女儿》为蓝本,于2005年为纪念安徒生诞辰200周年所作。该剧2012年9月于北京首次演出中国版本。
演出信息
演出时间:2012.09.27 - 2012.09.28 演出地点:[北京] 天桥剧场
2022年8月26日至30日,中央芭蕾舞团将在北京天桥剧场,以中芭首演十周年纪念演出的形式,演出《小美人鱼》。
2023年5月21日,中央芭蕾舞团的《小美人鱼》结束连续5天的演出落下帷幕。 12月1日至3日,改编自外国经典的中芭舞剧《小美人鱼》重返国家大剧院。
演出介绍
大型童话芭蕾舞剧《小美人鱼》是约翰·诺伊梅尔应
丹麦皇家芭蕾舞团之邀,于2005年为纪念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诞辰200周年所作。舞剧的蓝本是安徒生创作于1836年的童话代表作《
海的女儿》。舞剧很好的诠释了美丽而忧伤的“小美人鱼”,着力呈现两个世界的对比,即单纯平静的海底世界以及复杂繁复的人类世界,是古典的期望与当代表达的最高融合。
在这部舞剧的创作过程中,约翰·诺伊梅尔不仅仅是芭蕾编导,还亲自担纲了舞美设计、灯光设计和服装设计。比如他从日本传统戏剧能剧中得到灵感,为小美人鱼设计了一条宽大的裤子。“在舞台上跳跃旋转,并把它当成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这不仅对女演员是挑战,对合作的男演员的技术要求也非常高”,约翰·诺伊梅尔如是说。
在约翰·诺伊梅尔看来,选择合适的演员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小美人鱼”这个角色对每个舞者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她需要同时具备古典学派特点和当代艺术风格,小美人鱼变成人以后,要用舞蹈表达赤足踩在玻璃上的疼痛的感觉,也十分不容易。”
约翰·诺伊梅尔特意介绍,舞剧的音乐,是由当时30岁的女作曲家乐娃·奥尔巴克创作。她不仅是俄罗斯最受欢迎的新生代作曲家之一,同时还是诗歌和散文作家。她的音乐充满自由不羁个性,时而错落有致,时而杂乱无章,彰显潇洒自如的音乐风格。剧中对于小美人鱼声音的演绎,采用了一种产于上世纪50年代的乐器电音琴,“试图模拟出一种介于人与动物之间的声音,类似人们想象的外太空声音”。
中央芭蕾舞团团长冯英介绍,《小美人鱼》的引进计划始于两年前。原本她更属意于《茶花女》,然而约翰·诺伊梅尔在考察过中国市场、中芭舞团以及演员后,认为《小美人鱼》最适合被引进。他表示,《小美人鱼》表现善良、纯美的爱情,一定会感动中国观众。
约翰·诺伊梅尔希望舞剧绝对不落入俗套,每一个阶段的排练,都会添加进不同的东西。他始终强调,芭蕾舞是一项活着的艺术。“我来北京不是卖芭蕾的,不是要把《小美人鱼》卖给中芭。每个演员都有不同的特点和风格,每一次的排练,都是对作品的重新创作。我希望能给中国观众带来全新的感受。”
在《小美人鱼》舞剧剧情发展的脉络里,叙事的层次很清晰,将每一个人物都关联其中,一定要在不失去完整展现的同时又不失个性,否则会影响约翰·诺伊梅尔大师精心设计的效果。这就要求,所有参与的演员,无论角色的大小,在完成舞蹈动作的同时,充分利用音乐,将人物的内心刻画准确无误。要做到这些真的很难,这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以往我们演出《红色娘子军》、《大红灯笼高高挂》、《梁祝》、《祝福》等中国故事题材的芭蕾舞剧时,对人物的把握相对容易些,毕竟我们在表现着自己国家历史中的故事,与自己的生活和教育是很接近的,这样也会有更多的经历去顾及其中的
舞蹈动作。可《小美人鱼》是外国作家的作品,讲述着鱼与人的感情,难点显而易见。
演员们要想达到编导的目的,那就一定要将水中的生物,陆地上的人类展现的形神兼备,要利用动作特点将所有角色的情感传达出来,这真的是个挑战。相信,我们会用自己最大的热情,最细腻的排练把约翰·诺伊梅尔大师的这一作品演出我们自己的特点,也会在
中央芭蕾舞团发展历程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编导介绍
约翰·诺伊梅尔
德国汉堡芭蕾舞团艺术总监,执掌汉堡芭蕾舞团近40年,在他的领导下,芭蕾舞团焕发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剧目有了极大的扩充,创造了芭蕾史上继约翰·克兰科“斯图加特奇迹”之后又一段“伟大的传奇”,凭一己之力,将汉堡芭蕾舞团带入巅峰,成为世界顶级芭蕾舞团,截至2022年该团的保留剧目已经达到70多部之多,而诺伊梅尔也被公认为最富有创作活力的芭蕾艺术大师。
剧团介绍
中国国家芭蕾舞团(简称:中芭,即中央芭蕾舞团)成立于1959年,是中国国家芭蕾舞团。以前苏联芭蕾艺术大师彼·安·古雪夫为首的专家为剧团打下了坚实的
古典芭蕾基础。剧团已排演有《天鹅湖》、《吉赛尔》、《堂·吉诃德》、《海盗》、《希尔薇娅》等古典芭蕾名剧。近二十年来,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剧团又排演了《小夜曲》、《练习曲》、《最后的四首歌》、《春之祭》等众多当代芭蕾和现代作品。
中国国家芭蕾舞团成功地运用芭蕾这一西方艺术形式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红色娘子军》已成为享誉世界的经典之作,《黄河》、《梁祝》、《大红灯笼高高挂》都已成为脍炙人口的保留剧目。这一大批优秀作品已为创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芭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戴爱莲、李承祥、蒋祖慧、白淑湘等一大批著名编导和舞蹈表演艺术家为中国国家芭蕾舞团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今剧团的演员朝气蓬勃,在艺术上也逐渐走向成熟。在冯英、王才军等教师的辛勤培育下,朱妍、张剑、王启敏、孟宁宁、李俊、余波等演员在历届重要的国际芭蕾舞比赛中获得金奖、银奖和铜奖。以孙杰为代表的这一批优秀演员已经引起了国际芭蕾界的广泛注目。
中国国家芭蕾舞团国际交流频繁,现已出访了世界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剧团坚持每年邀请国外著名芭蕾大师及编导来团授课、排戏,扩大了中国芭蕾艺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使剧团日趋接近国际芭蕾艺术的最高水平。
中国国家芭蕾舞团交响乐团除完成本团各舞剧的演奏以外,还经常与国外来访的芭蕾舞团合作。乐团举办的各种音乐会也受到了广泛好评。剧团舞台美术部门参与本团和外团众多舞剧的舞美设计和制作。舞团所属的天桥剧场建于1959年,于2001年翻建竣工,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专为芭蕾舞、歌剧演出的剧场之一。
近十年来,剧团在赵汝蘅团长的领导下,为“努力繁荣中国芭蕾艺术”这一伟大目标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剧评
《小美人鱼》整部剧不是“善良战胜邪恶”,那是
古典芭蕾的旧式逻辑。在西方文化中,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根深蒂固,现代文明以来,他们一直在消除这种对立。本剧体现的恰是他们如何努力消除这种对立。剧中的“诗人”是安徒生的化身,他的眼泪再幻化为美人鱼,他是剧情发展的参与者,但却也只能是无能为力的旁观者;全剧无恶人,无对立面,即便海妖也不是,它只是特定规则的守护者,并且将“选择权”“决定权”留给小美人鱼;而女主角小美人鱼尽管承受着身心的巨痛,甚至出尽洋相,但从未对“情敌”公主有过任何伤害之心,更不会伤及王子,小美人鱼对王子的爱不是去争夺或忍让,而是出于她对自己作为“人”的要求。难怪主创将小美人鱼的人生态度解读为“女性解放”,尤其是精神上的解放,而不只是“自我牺牲,成全他人”。最后,诗人与小美人鱼合而为一,人心向善的力量在星空中升华,“人”的灵魂得以永恒,而不是小美人鱼化成泡沫至灰飞烟灭。现代童话芭蕾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种异想天开的愉悦,更多的是它与现实千丝万缕的联系,隐含着对人的终极关怀。在这个意义上,现代西方文化与东方古老智慧是殊途同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