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群落是指在群落林下地被植物聚集形成的小斑块。斑块是指生态系统内部环境因子在水平空间上的异质性,致使各种生物种类及其数量在水平空间上的分布不均匀,通常呈现不同面积且相互间镶嵌分布的区域。每一个斑块可以称为一个小群落。
小群落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环境因素在群落内不同地点不均匀分布的结果,如地形和微地形的变化、
土壤湿度和
盐渍化程度的不同,以及群落内植物环境(如光照)等的不同。另外,植物的繁殖、迁移和竞争等活动也会造成环境的差异,对小群落的形成也有重要作用。
小群落外貌用生活型谱、叶型特征(叶级、叶型、叶质、叶缘)、季相变化来反映。小群落外貌决定于群落优势的生活型和层片结构。小群落外貌是认识植物群落的基础,也是区分不同植物类型的主要标志,如森林、草原和荒漠、湿地等,就是根据外貌区别开来的。就森林而言,
热带雨林、
季雨林、
常绿阔叶林、
夏绿阔叶林、
寒温性针叶林等,也是根据外貌区分出来的。
每个小群落都是由一定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种群组成,因此,种类组成是区别不同小群落的首要特征。一个小群落中种类成分的多少及每个种群个体的数量,是度量群落多样性的基础。小群落是生物种群的集合体,经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生物种群之问的相互适应、相互竞争,形成具有一定外貌、种类组成和结构的集合体。
小群落是生态系统的一个结构单元,其群落结构包括形态结构、生态结构和营养结构,但其结构常常是松散的,不像一个有机体结构那样清晰,有人称之为松散结构。小群落是生态系统中具有生命的部分,其运动形式包括季节动态、年际动态、
演替。
小群落对其栖居环境能产生重大的影响,并形成群落环境。如森林中的环境与周围裸地就有很大的不同,包括光照、温度、湿度与土壤等都经过了生物群落的改造。即使生物非常稀疏的荒漠群落,对土壤等环境条件也有明显改变。温性松林是以
松属植物组成的森林,多要求
酸性土壤,在各地的棕色森林土或山地棕色森林土上都有分布,但在广大平原地区由于土壤中具
石灰反应,pH值呈碱性,因此一般见不到松林的分布。
小群落的演替决定于
群落的演替,并且对
群落演替发生很大影响;因此,群落和构成群落的各个小群落的演替是相互制构的。此外,群落和含于该群落中的各个小群落的演替之间,可能有很多不同的相互关系。必须再一次考虑到,群落不是各个小群落的简单总和,而是它们的非常复杂的组合,这个组合具有新质;因此,群落演替也不是各个小群落演替的简单总和。
小群落的演替虽然是在群落演替的背景上进行的,并且决定于群落演替,但它们也有自己的特点。例如,在南高加紧东部高位山地区域内的植物正在丛生的陡坡麓积物上,可以观察到各种不同植物的零散分布的个体和植物群;在这些个体和植物群中间,到处都星散分布着与草丘类似的斑叶
羊茅大株丛或大植物群。在斑叶羊茅植物群的内部,通常也有其他植物定居着,其中最常见的是
沟叶羊茅、草原雀麦、草原苔、
百里香属的各个种、山地
毛茛。斑叶羊茅株丛对这些种的个体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由此可见,在这种情形下所处理的是已经达到一定成熟度、一定稳定性的小群落;而在其背景上产生这些小群落的那整个群落,却仍然是极其不稳定的、不
郁闭的植被,这种植被远未达到成型群丛的阶段。含于群落组成中的那些小群落比整个群落更早达到
相对稳定性的情形,在自然界中显然不是常见的。相对稳定的群丛由一些未稳定的、或多或少“杂乱的”小群落构成(这些小群落仅仅随着整个群丛稳定性的增加而具有稳定性)的情形,则常见得多。最后,小群落的形成和成熟与比较稳定群丛的成熟或多或少平行发生的情形,也是可能的。同时,在时间上彼此演替的各个群落的系列中,一些小群落可能保存着彼此的继承性,同较稳定群落的成熟一起逐渐继续自己的成熟,而另一些小群落则可能作为
新生体而产生,因为它们在从前的群落中完全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