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村国土面积95.14平方公里,海拔2154米,年平均气温9.3 ℃,年降水量1210毫米,适合种植玉米、洋芋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9507亩,人均耕地1.22亩,林地3200亩。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538.6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养殖业为主。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9507亩(其中:旱地9507亩),人均耕地 1.22亩,主要种植玉米、洋芋、白芸豆等作物;拥有林地40068亩,其中
经济林果地8745亩,人均经济林果地1.09亩,主要种植
方竹、
桃子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313亩,草地5710亩;荒山荒地79936亩,其他面积7175亩。有煤、铁等
资源。
基础设施
截止2009年底,该村已实现通电、通水,无路灯。全村有1455户通自来水,有894户饮用井水,有21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有2370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1655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385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382户。
该村到乡道路通路;进村道路为柏油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0.5 公里,建有集贸市场1个。全村共拥有汽车38辆,农用车61辆,拖拉机7辆,摩托车433 辆。
到2009年底,全村装有太阳能农户43 户。全村有5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5个自然村已通电;有5个自然村已通路;有5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5个自然村已通电话。
该村农户住房以石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890户居住
砖混结构住房;有1219户居住
砖木结构住房;有261户居住于
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09年
农村经济总收入2538.64万元,其中:
种植业收入759.02万元,占总收入的29.9%;
畜牧业收入497.81万元,占总收入的19.61%(其中,年内出栏肉猪3891头,肉牛93头,肉羊10头);林业收入323.10万元,占总收入的12.73%;第二、三产业收入546.8万元,占总收入的21.54%;
工资性收入316万元,占总收入的12.45%。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农民收入以种养殖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250.1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387人,在省内务工644人,到省外务工743人。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2370户,共
乡村人口8042人,其中男性4070人,女性3972人。其中农业人口8042人,劳动力3938人。该村以汉族为主,其中
汉族7994人,
彝族47人,其他民族1人。
到2009年底,全村参加
农村合作医疗7565人,参合率94.07%。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有乡村医生1人,该村距离乡卫生院2.6公里。
文化教育
该村建有小学5所,校舍
建筑面积6408平方米,拥有教师52 人,在校学生1102人,距离乡中学2.6公里。整个行政村
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623人,其中小学生1102人,中学生521人。
基层组织
该村建有党支部5个,下设29个党小组,共有党员85人,其中男党员67人、女党员18人。
村委会由支书、主任、副主任等组成,下设坪街、林家、田坎、岩脚、水头、三教、新街、毛家、石门、花红树、广东、下坝、大树、新厂、彭家林、火地、高坎、海子、文庙、大厂、水库、长发、太和、堡堡、渔塘、白泥、马家湾、
磨子、海坝等29个村民小组。
该村建有团总支1个,团支部5个,共有团员370人。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
天麻、
竹子、
白芸豆,主要销售往省外。2010年 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308.00万元, 该村目前正在发展天麻、竹子
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天麻、竹子、白芸豆产业。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10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
承包合同1560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7301.92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0.00亩。是建立了农村
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资额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议筹劳7240个(劳均2个)。年末集体总收入5.00万元,有
固定资产25.00万元,年末集体有收益0.00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是成立了
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
黑板报、会议等方式公开。
发展重点和困难
该村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基础设施薄弱,经济条件差。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发展思路及发展产业:大力发展天麻、竹子产业。
所获荣誉
2020年7月,入选文化和旅游部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公示名单。
2020年8月26日,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