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豆棚》是清代曾衍东著文言短篇传奇小说集,十六卷二百零三篇,成书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前。
内容简介
此书可谓文备众体,除散文小说外,还有诗文小说、骈体小说以及用古文写成的传状、记叙、论说、随笔等,最后一篇《述意》则是一出折子戏。书中所叙,多为作者亲历、亲见、亲闻,亦有采取前人野史笔记者。是书题材比较多样,内容包括忠孝、义勇、报应、祥瑞、艺文、珍宝、僧道、闺阃、仙狐、神道、鬼魅、怪异、杂技、淫昵、物类、杂记等。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作为一部短篇小说集,《小豆棚》的成书过程也与《
聊斋志异》一样,经历了一个基本定稿和陆续修改、增订的过程。据《小豆棚·自序》最后的题款“乾隆六十年岁在乙卯九月曾衍东七如氏书”可知,《小豆棚》一书成书于乾隆六十年(1795)。但其后作者仍然做了不少陆续增订的工作。比如《小豆棚·画版》篇末谓:“辛丑游粤……为补书其略如此”;《小豆棚·小黄梁》篇末作者自注曰:“此条在任城和希斋巡嘈作记室时稿”;《卖菜李老》篇中则写到作者佳误以后对人生选择的反思……这些例子均可证明:《小豆棚》一书并非一时一地之作。这部书的创作伴随着作者走遍了大江南北,可以说是作者大半生的精力聚成。
此书约起笔于乾隆三十年代,有乾隆六十年(1795)自序,嘉庆间仍有续作。作者有诗云:“五年笔墨古榕草,半世功名小豆棚。”可见多为亲身经历、有所感愤之作。
人物介绍
高道士
高道士有术,尝榜其户曰:“出卖风云雷雨。”海舟欲风者,得其符焚之,则片帆如驶;途人恐日炽,则有云幢幢然覆之而行;田夫望雨,得其资,隔陇与之:大约钱多则多与,钱少则少与。高之术神,而其心甚忍,卒遭天谴。
常静莲
岱岳斗姥宫女道士,绝色美女。名士郑生谒之,两相爱慕,遂于禅室中设榻,春风一度。静莲曰:“郎一宵之情,尚为我图百年之好乎?”郑生答以“容暇谋之”。静莲不言,翌日遁去。后六年,郑生于试后登岱岳,于后石坞野寺中寻见静莲,有一小儿哝哝,即昔“一夕之淹”所孕者。郑生打算与她同归,静莲曰:“郎君以我为何如人也?人贵适意耳。况闲云野鹤,性成脱略,岂能向足缠绺发阵中效奔走、充下陈耶?”终不许,郑生乃携子下山;十五年后,其子领乡荐,静莲来贺,母子相认大恸。郑生劝静莲享子之荣,静莲不肯,郑生与子苦留之,乃于村前建慈云庵,使静莲清修其间,二人相敬如宾。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一、揭露腐朽的封建官僚制度。
曾衍东出身于仕宦家庭,自己又当了十多年的官,对于封建社会的黑暗内幕,特别对腐败的官场,了如指掌。因此在《小豆棚》的很多篇章中,他把批判的矛头,对准腐朽的封建官吏制度,描绘了从大学士、巡抚、州县官,直至衙门捕快的群丑图,揭露了作为封建官僚社会基础的地主豪绅的丑恶本质。
二、赞颂了下层人民,特别是妇女的善良、正直的品格;肯定了对自由婚姻的追求。
曾衍东长期生活在商业、手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对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新事物有较多的接触,与市民阶层也有比较广泛的联系。作者这个特殊的生活条件,使得《小豆棚》这部著作客观上一定程度地反映了带有民主主义色采的平等思想和追求个性解放的理想。
作者在控诉、谴责封建吏治腐败的同时,还赞颂了下层人民的善良、正直的品格,肯定了追求婚姻自主的理想,表现了可贵的民主主义的思想色采。这是《小豆棚》的另一个重大题材。
《小豆棚》中许多描写男女爱情的篇章,经常通过幻想手法,虚构了花妖狐魅和人的恋爱,最后达到幸福结局的故事,宣扬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主题思想。它以浪漫主义笔调,使现实里得不到的爱情自由,在超现实的形式中取得,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礼教的蔑视和对美满爱情生活的同情和支持。
艺术特色
在《小豆棚》中,作者不仅尽情引用古人的诗作,而且自己也创作了大量的优秀诗篇,作家的诗人气质在作品中表现无遗,这在《封丘陈女纪事》、《李五》、《〈梦花记〉摘略》、《十八娘外传》、《秦桧墓诗》和《幽宫诗》中都有很好的体现。同样在众多非诗体的篇章当中,字里行间也闪耀着诗意的光茫。诗作为文学体裁的一种,是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的。在语言运用上明显不同于小说的力求精准的人物形象塑造、迂回曲折的情节构思、繁细的环境描述等,讲究诗情、诗意、诗韵是诗作用语的最大特点。在《小豆棚》的众多篇章中,作者采用了大量的诗意语言,使语言带有诗意美。
《小豆棚》的众多篇章,作者在语言运用上充分借鉴绘画的艺术技巧,创造出了具有绘画美的语言艺术境界。
首先,《小豆棚》的作者在刻画人物形象的时候,特别注意截取生活场景的一个横断面,给予较为具体、生动的描绘,展示出人物性格。
其次,《小豆棚》比较注意细节描写,甚至通过不同事件的几个细节,物性格,使读者在阅读小说时随着文字的逻辑联想,产生了统一的印象。
版本信息
《小豆棚》八卷,今有残钞本二种,一种存前六卷,合作品一百六十四篇,另一种只存第四、五两卷。光绪六年(1880),项震新选录十六卷,合作品二百零三篇,由申报馆印行。今有徐正伦等《小豆棚选》、杜贵晨校注《小豆棚》,均据钞本校勘过。
作者简介
曾衍东(1751—1830年后),山东嘉祥县人,曾参六十七代孙。字青瞻,号七如、七如道人、铁鞋道人等。早年随父宦,居于福建、广东等省。约乾隆三十一年(1766)为诸生。乾隆三十六年(1771)后,随父母居留东北四年。此后曾幕游于山东、湖北、四川等地。乾隆五十七年(1792)中举,嘉庆六年(1801)始,先后为湖北咸宁、江夏等县县令。嘉庆十三年(1808)议罢,监河三年。嘉庆十六年(1811)以赎起为湖北当阳县令。嘉庆十八年调四川巴东县令,次年因忤上司革职,流徙浙江温州。嘉庆二十五年(1820)遇赦,以贫不能归里。道光十年(1830)仍在世,后数年客死温州。曾衍东为人正直,为官清廉。能诗文,工书画。著述有《哑然诗句》《古榕杂缀》《日长随笔》《七道士诗钞》《七如题画小品》等。彭左海有《曾衍东传》,张宪文有《曾衍东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