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香竹
禾本科香竹属植物
小香竹(Chimonocalamus dumosus J. R. Xue & T. P. Yi)是禾本科香竹属灌木状疏丛竹类。小香竹枝纤细,绿色或紫褐色;叶鞘边缘通常生纤毛,叶舌突出,圆拱形;圆锥花序,花序主轴和分枝均被毛,小穗披针形,子房倒卵状椭圆形,无毛,花柱简短,柱头羽毛状;颖果为细长纺锤形,棕褐色,光滑无毛;笋期9-10月。因为竹腔中有芳香油,故名“香竹”。
植物学史
因为竹腔中有芳香油,故名“香竹”。
形态特征
灌木状疏丛竹类。竿柄长约5厘米,其上鳞片作复瓦状密集,宿存,厚革质,淡黄色,光亮,边缘具纤毛。竿高1.5—3米,粗0.5—1.5厘米,共有16—20节,幼竿微被灰粉,无毛;节间长约16厘米,圆筒形,基部数节间近实心;箨环秃净;竿环甚为隆起,呈扣盘状且在脊上具一圈缝线;节内长3-5毫米;刺状气生根环列于竿下部不分枝的各节上,每节5—10根;竿每节分多枝,枝纤细,绿色或紫褐色,长约30厘米(最长者可达70厘米)。箨鞘纸质,新鲜时灰色或黄灰色,背部贴生黄褐色小刺毛,内而有匕泽,小横脉可见,鞘口狭窄,宽约6毫米,呈拱形或作短舌状向上突出;箨耳无;箨舌高约1.5毫米,具不规则浅齿裂,内面被锈色毛;箨片细长,直立,长4-11厘米,基部微向内收窄,但与箨鞘口部等宽。末级小枝具3—7叶;叶鞘长2—3.5厘米,边缘通常生纤毛;鞘门缝毛发达,长约0.5-1厘米;叶舌突出,圆拱形,高约1毫米,背面密被锈毛;叶片长3—16厘米,宽3-12毫米,次脉2—4对。花序长约6厘米,其分枝常具小穗3—4枚,花序主轴和分枝均被毛;侧生小穗柄长5-10毫米;小穗披披针形,含2或3朵小花,长8-10毫米,成熟后脱节于颖之上并在小花间折断;小穗轴节间长约5毫米,下部为外稃所包围,微扁,腹面具纵脊,向上渐变粗,上部在背而被微毛,顶端生短柔毛;颖2,渐尖,边缘上部生纤毛,第一颖长约4毫米,3—5脉,第二颖长约5毫米,7脉;外稃长8—10毫米,先端钝尖,并生纤毛,7—9脉;内稃等长或略长于外稃,先端钝,顶端及2脊均生纤毛,纵脉不明显,背部被微毛;鳞被卵形,长约3毫米,膜质,边缘生全于毛;雄蕊已落去,未能见到;子房倒卵状椭圆形,无毛,花柱2,简短,柱头羽毛状。颖果长3.5-8.5毫米,棕褐色,光滑无毛,腹沟浅,基部尖,顶端常残存有花柱基部形成的喙。
近种区别
模式种:香竹 Chimonocalamus delicatus Hsueh et Yi
本属现知共有10种与1变种,其中2种产国外,1种见于西藏东南部及云南西南部,其余7种与1变种均为云南南亚热带山区所特有,由此可知云南南部实为本属的分布中心。
香竹属与玉山竹属 Yushania Keng f. 相似,甚至有将其并入玉山竹属的意见。不同之处在于本属无细长的竿柄,竿节上有刺状气生根,外稃多脉而先端钝,内稃长于外稃等特征可以与玉山竹属相区别。
香竹属在营养体上,特别是竿基部各节处环生刺状气生根,与寒竹属 Chimonobambusa 颇易相混。但本属地下茎为合轴丛生,而寒竹属则是单轴散生,有真鞭,故彼此仍易区分。此外,本属具真花序,寒竹属只具花枝而无真正穗轴延续的花序,故此两属应是隶属于不同的超族之中。
发笋期在夏秋两季,笋味美,故群众均称之为“香竹”,为著名的笋用竹;其竿材坚硬,空腔内含芳香油液,不易为虫蛀,为良好的材用竹。
香竹 Chimonocalamus delicatus Hsueh et Yi
小香竹 Chimonocalamus dumosus Hsueh
流苏香竹 Chimonocalamus fimbriatus Hsueh et Yi
长舌香竹 Chimonocalamus longiligulatus Hsueh et Yi
长节香竹 Chimonocalamus longiusculus Hsueh et Yi
马关香竹 Chimonocalamus makuanensis Hsueh
山香竹 Chimonocalamus montanus Hsueh et Yi
灰香竹 Chimonocalamus pallens Hsueh
西藏香竹 Chimonocalamus tortuosus Hsueh et Yi
分布范围
小香竹产中国云南西畴县香平山,分布于中国云南省西畴县香平山林场。
主要价值
食用价值
本种为著名的笋用竹。竹芳香,罕见,可制成竹简茶,竹简酒等。
观赏价值
茎秆节部有一圈均匀的气生根刺,又是珍奇的园林园艺观赏竹种。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易危(VU)。
参考资料
香竹属.植物智.
Chimonocalamus dumosus var. dumosus.中国珍稀濒危植物系统.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2 17:58
目录
概述
植物学史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