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冶村位于
站街镇西南部,南临310国道, 231省道、s237省道、焦桐高速从村中穿过,西泗河从村西边流过。
概况
小黄冶村位于站街镇西南部,南临310国道,北临伊洛河 。下辖地区有:东窑、苜蓿湾、上沟、西祀胡同、常家閁、汪老沟、焦沟、瓦窑沟、东岭、西岭、丁字路口
地图位置
小黄冶村处于河南省巩义市东北部,处在省会郑州与古都洛阳之间,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
紧邻巩义市东区和省级产业聚集区—豫联工业园区,紧邻
陇海铁路、
连霍高速,连霍高速巩义东站小黄冶村北侧,焦桐高速和省道S237在村中穿过,完善的交通网络,为小黄冶村的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唐三彩遗址
小黄冶唐三彩窑遗址,位于洛阳东约60公里巩义市小黄冶村。这里有一条山间小溪,人们管它叫黄冶河,发源于嵩山。上游的白河、水地河和铁匠炉村,都有隋唐时期的瓷窑遗址。黄冶河两岸,常常有晶莹斑斓的三彩瓷片出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考古工作者曾在小黄冶本西口进行发掘,出土有口哨、贴花范、猴范、俑范等。从这些模具看,这里出产的三彩具有 相当高的工艺水平。出土的器物以三彩小马和骑马俑较多,另有少量的刻花盘。这里是官办的大型瓷场,遗址范围较大。
出土有三足炉、碗、盆、罐、盂、杯、奁、酒壶等三彩器,还有大量素烧器物。色彩有白、黑、淡青、鳝黄等多种。出土的“蓝彩豆”,造型优美,是我国稀有的珍品。洛阳和西安一带出土的大量唐三彩,其中一部分就原产于此。
巩义黄冶三彩窑址始烧于北朝,发展于隋,盛于唐,式微于宋、金。早期生产青瓷,隋代开始生产白瓷,唐代主要生产白瓷,另外还生产黑釉、黄釉瓷、三彩瓷,三彩瓷是巩义窑址的一大亮点。
历史上关于唐三彩的产地,一般有西安、洛阳、扬州三地说,但发现窑址的,仅洛阳一地。巩义窑址发现的白瓷,胎质坚细,洁白莹润,其薄胎白瓷呈半透明状,质优者可与明清景德镇脱胎白瓷相媲美,为研究中国白瓷的起源与发展提供了实物资料。
《新唐书·地理志》中有关于河南府贡白瓷的记载,“开元贡白瓷”,其产地很可能就是巩义窑址。巩义窑址还有可能是青花瓷的发祥地。
关于青花瓷产地的研究,历来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巩义窑址的考古发掘资料表明,在中晚唐时期地层和灰坑内清理出不少白釉点画蓝彩的钴蓝彩釉瓷器标本,为青花瓷的起源、创烧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重要的是在晚唐地层内出土的青花瓷与扬州唐城遗址和“黑石号”沉船上发现的三件青花瓷时代一致。从而,再次推动了我国
青花瓷器的研究向更新更深领域发展。
巩义黄冶三彩窑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十一五”期间重点保护的全国100处大遗址之一,也就是国家文物局、财政部的“重点工程”。
关于巩义窑址的名称,此前文物界也没有统一的称谓,除了黄冶唐三彩窑址因为研究、发掘得比较早,名称比较响以外,其他的名称还有巩义瓷窑址、巩义瓷窑遗址、巩义三彩窑址,也有专门针对某一部分的名称,如白河瓷窑址、小黄冶、大黄冶窑址等。
2006年,国务院在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将以上名称进行合并,统一定名为“巩义窑址”。